创新思维下高等院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以沈阳城市学院为例

2019-11-25 06:06相金星
武术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俱乐部课外武术

相金星

沈阳城市学院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112

体育教学模式是高校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健康生活方式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高校体育教育显得格外的重要,其中体育教育中最为活跃的武术文化元素成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优先的教育理念,保障体育课有质量的开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在党和政府大力支持教育改革及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适应时代潮流,建立完善的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为学生体育的最后一站,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学校体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不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效果也不明显。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呈现多部门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管理不够深入。课程的设置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创新不够,造成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竞赛不能很好的与课堂教学衔接,造成教学、训练、比赛的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管理与组织,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高校武术教学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肩负着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命的武术教学改革,似乎显得更加迫切。因此,进行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武术技能,健全人格,培养武德礼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框架分析

1.1 武术俱乐部教学理论设计

武术俱乐部教学是在教师的统一管理下,设立俱乐部部长负责制的教学组织机构,武术俱乐部每学期分成8个小队,设队长、副队长各一名,每队分成6-8人小组设组长一名,形成教师—部长—队长—组长的俱乐部纵向管理机构。同时俱乐部还成立了培训组、竞赛组、裁判组、宣传组、督察组等相关的职能部门,完善武术俱乐部课外活动、训练、比赛的有序进行,建立横向的组织机构,形成较为完备的俱乐部管理框架。

1.2 武术俱乐部教学改革体系

按照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课标要求,武术俱乐部的教学实行课堂教学+课外早操、课外活动、课外训练、俱乐部比赛的一体化模式。从不同的层面满足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要求,整体上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高。学生不仅能够通过俱乐部教学进行技术、技能的学习,还能进行课外的活动、训练、比赛,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强化了武术教学的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又保证了课外训练的质量。

课外的活动、训练、比赛,不再是高水平运动员所特有的权利,而是所有的俱乐部同学都必须完成“第二课堂”的内容设置,课外活动的设置对应课堂教学的内容,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使得活动与训练更加灵活。课外的活动、训练、比赛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与补充,形成了教学、训练、比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了传统体育课教学的课内+课外的形式,使学生训练时间、空间得到更好的利用。武术俱乐部既是一个教学机构又是管理机构,实现了管理与教学的融合。

2 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2.1 树立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在高校武术俱乐部实施的过程中,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就武术教学来说,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改革的重要目的。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作为培养的技能目标,设计武术俱乐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比赛形式,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以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武德培养与武术礼仪的实践运用。

2.2 以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为目标的担当意识

严格落实国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贯彻教育要重回学生健康的理念,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方面发展学生的综合健康素质。为实现健康素质提高的目标,设置了合理的武术俱乐部考评项目,将日常表现、理论测试、身体素质、技能考核、小组比赛融合在一起,设定相应的比例,作为综合考评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通过考核标准的设置,激发学生参与各种形式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强化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激励学生参与身体素质练习,通过早操、活动和加强身体综合素质训练,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3 强化武术俱乐部学生管理机构设置

为更好的实行武术俱乐部管理,保证武术俱乐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了完善的武术俱乐部管理机构,设俱乐部部长、副部长各一名,并下设相关的职能部门,培训部负责各个小组会员的课外技术指导,裁判部负责裁判的培训比赛的成绩统计,竞赛组织部主要负责俱乐部小组比赛的组织与管理,宣传部负责俱乐部各项活动策划、海报及多媒体宣传工作。所有的俱乐部管理人员都有学生担任,通过竞聘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人选,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武术俱乐部各项管理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武术俱乐部平台的管理。武术俱乐部将教学、训练、比赛、课外活动融合在一起,又要为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贡献力量,设立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的武术活动,使学生的综合能够得到锻炼。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选课的“三自主”原则,激发了学生参与俱乐部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因素进行科学化设计与管理,为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帮助。

2.4 制定完善的武术俱乐部管理制度

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要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武术俱乐部设立了俱乐部章程、俱乐部实施方案等管理规章制度、俱乐部教学、训练、比赛管理办法,教学方面设置了俱乐部课程设置说明、俱乐部大纲、俱乐部教学进程、俱乐部教案等相关的配套文件,为俱乐部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武术俱乐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依照武术俱乐部教学实际,设立了学校武术与竞技武术全面发展的“双一流”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通过制度要求,每名学生参与俱乐部的课外活动、训练、比赛,以便强化教学效果。建立完善的规章和督导制度,为高校落实体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提供保障。

2.5 营造武术俱乐部校园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武术俱乐部宣传部的职能,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武术俱乐部教学、活动、训练、竞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媒体发展模式。强化课堂的教学主阵地作用,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立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积极参与学校的大型活动,展示武术俱乐部教学成果,建立学期集体展演项目,通过大型武术团体操的形式展示俱乐部成果。通过参加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增强武术俱乐部的内在凝聚力,锻炼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2.6 “五育”并举和谐发展武术俱乐部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育”并举的视域下,发展武术俱乐部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将单纯的武术教学融合在了俱乐部发展的模式之中,在坚持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俱乐部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及锻炼的机会。可以说:“武术俱乐部模式是一个小型的‘五育’因素教育过程”,武术强调的是武德教育,注重武德与武术礼仪的教育,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将武德规范运用到生活之中;通过训练、比赛设定,组长带领组员为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进行服装设计,队形编排,训练组织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育及美育欣赏水平;俱乐部各项活动与比赛的管理工作,需要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安排与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近年来对学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讨的较多,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依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有的学者对全俱乐部教学模式持反对的态度。本文通过对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了在高校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俱乐部教学形式只是教学的模式的一个教具,也可以理解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融合。在高校实行武术俱乐部教学,首先要保证的是课堂主阵地不能丢,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工具,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创新发展适合目前高校实际的俱乐部教学模式,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俱乐部课外武术
中华武术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