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胜任力研究现状

2019-11-25 12:34张永辉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
灌篮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胜任定义体育课

张永辉 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

一、体育教师胜任力的定义

“胜任力”这个概念自197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正式提出以来,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胜任力有着不同的定义,不同的定义所包含的意义和内涵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个人的观点、理论等不同之处。McCaellan指出与生活、工作以及其他个人的相关成果相联系或类似的能力、动机等方面的个人特征则称为胜任力。[1]McLagan把胜任力归纳为完成工作的相关技能、知识、动机等个人具备的层面。Fletcher也把胜任力归纳为某种行为,并且这种行为是能够被人察觉、证明的。[2]Cockerill在其研究中认为,胜任力是一种稳定的、能够使团队符合周围的环境,并对环境进行更好地适应,从而满足利益需求的行为。[3]从胜任力定义来讲,综上所述,胜任力定义的归纳以个人特征方面进行总结概述,涉及到的主要是人们情感、认知、态度等方面较为深层次隐性的特征,定义的提出则很少涵盖个人行为、态度等易于被人们所发现、辨别的素质。

通过对优秀体育课教师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征询,将体育教师胜任力定义为:“在体育课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区别于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涉及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人格特点。”

二、体育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发展走向

教师素质问题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外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研究教师胜任力模型并应用到实践操作中较早,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刘兆吉、黄培松在1980年的研究,是目前国内所查找到的最早研究。他们以一定数量的教师和班主任为研究对象,最后得出了11条共同的胜任力心理品质。[4]黄瑞霞在《体育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论文中指出,体育教师的人际洞察力、教学艺术、运动技能、主动性等八个方面的胜任力测评指标。[5]刘哲认为体育教师胜任力特征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再学习身心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6]祝大鹏通过研究调查指出,终身学习、责任心、关注细节、专业技能、反思能力、自信等9个因素,是能够作为评价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标准。[7]卢三妹和姚业戴提出影响课程实施、设置、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素质问题。二者从体育教师素质知识和结构、职业、基本业务能力、心理学等相关方面,构建教师胜任力的后续研究方向。[8]体育教师胜任力研究要以体育课堂教学所涵盖内容特征下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从而研究得出在体育教师胜任力特征要素。另外,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差异性,因此,如何在巨大的差异条件下识别共有的特征要素,成为体育教师胜任力研究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三、体育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综上所述,可见国内外对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却又各有其独自的特点。国内外的研究首先都是从个人定量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了优秀教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在此阶段,对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和真正内涵还不清晰,所以在早期的教师胜任力研究中,其研究方法手段及内容与现代教师胜任力研究有一定的差异,但早期的教师胜任力研究为如今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所查阅的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出,目前的胜任力研究方法较多,如测量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方法,所得出的教师胜任力结果页各不相同。从文献研究得出的结果来看,涉及到的维度、特征较为宽泛,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师的道德价值取向、动机、情感等方面。从研究对象来看,国内外研究主要是对优秀教师、模范教师、高绩效教师群体研究,研究的对象还不是特别广泛,较多的研究对象集中在不同学段的教师,而对特定专业课老师的研究还较少,如语文、化学、体育教师等。

国外的教师胜任力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要早于国内,体育教师胜任力理论研究是整个胜任力理论体系的一个分支,它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实际成果应用方面在企业的人员管理,绩效测评等方面出现的较多,而我国国内的成果实际运用则相对较少。目前关于体育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正逐年增多,其理论体系也更加充实多元化,但仍需从研究的对象、方法、模型构建及其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体育课教师在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都有了重大变化,同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提出了转变要求。所以体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胜任力特征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通过有效的研究方法,识别当前体育课教师胜任力的有效特征要素,将是体育课教师胜任力研究主要发展方向和关键问题所在。

猜你喜欢
胜任定义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以爱之名,定义成长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严昊:不定义终点 一直在路上
定义“风格”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