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

2019-11-25 01:25李宝刚赵继龙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发现问题问题意识解决问题

李宝刚 赵继龙

〔摘要〕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意识则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依据,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觉的问题意识,真正在立足实践和深入群众中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时代发展需要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以问题为导向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培养问题意识;立足实践,深入人民群众;科学分析,有效解决问题。

〔关键词〕 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5-0022-04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之所以拥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探索来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马克思曾深刻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1 〕因此,坚持问题意识、回答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立足中国实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地解决社会存在的重大历史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源头活水,对其产生、发展以及深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之一。

(一)问题与问题意识的界定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我们处于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界里,这些问题存在于对现存事物追求的真理性认识中,存在于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也存在于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问题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作为创新的起点,不断推动着人类认识的科学发展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问题意识是人们带有批判性的对客观世界问题进行的一种预测性探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而推动事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善于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寻找矛盾,在调查的基础上掌握问题的发言权,同时在分析问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问题不等同于问题意识,只有善于不断发现隐藏在事物中的矛盾,认识暴露出来的矛盾,探索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性矛盾,对它们给予清醒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使其有利于社会进步以及人类发展,我们才能说具有真正的问题意识。

(二)时代发展需要问题意识

问题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准确把握时代含义,在社会实践当中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马克思曾表明:“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2 〕直面问题并回答时代课题,是立足实践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要义,也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3 〕例如,如何解决民生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何解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较低以及体制机制障碍的问题;如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我国的治理能力,解决法律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如何解决党员干部贪污腐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发展、时代变革所产生的存在于各个领域的矛盾。因此,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解决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新的时代引领我们前进的步伐,诸多社会矛盾将会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三)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主义创立、发展以及丰富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马克思的问题意识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他通过对资本主义剥削现象进行批判研究,进而探寻社会发展规律。1842年马克思发表《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发现现实社会中物质利益和国家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实现人类解放必须改变私有支配国家权力的社会现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国民经济学家只是使问题堕入五里雾中”,“我们且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私有制、异化的问题。马克思在分析讨论社会发展状况的时候,总是从现实出发,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索。恩格斯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造成的垄断、竞争、商业危机等问题。列宁就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集中、资本积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上述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无不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毛泽东也曾明确提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复杂问题。中国的实践发展证明,问题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备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从问题意识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5 〕。我们党无论在治国治党治军还是在改革发展、内政外交中,都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党统筹兼顾,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时代发展大势,解决了众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问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矛盾意味着新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坚持問题意识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因此,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弊端的分析以及对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的两大发现,还是在当今新时代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际解决现实问题,问题意识都始终贯穿于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问题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6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依据。

(一)问题意识的实践批判性本质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诞生的源头无一不来自于反复的实践活动,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理论通过在实践中提炼总结,形成科学的系统的体系,再去指导实践,所以实践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同样,理论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吸收实践所反馈的信息,理论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所以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践出发、面向现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发现真理、深化对规律的认识。质言之,实践性是问题意识的本质特征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

问题意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但问题的产生不是我们的目的,改造世界才是我们的归宿,因此,批判性是问题意识的另一个本质特征。马克思能在看似没有问题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在前人认为完美的地方寻找出问题,就是凭借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在总结吸收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实践,对时代状况进行有效的批判。除此之外,马克思的批判性还在于对自己原有理论的不断修改完善、创新探索,以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更体现在它的实践批判中。

(二)问题意识的认识论依据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哲学的使命,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认识才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问题意识作为人的意识之一,属于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辩证的不断深化的认識。另外,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过程中,问题意识本身的认识活动过程,也是一个主体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这个反映促进了实践的发展,从而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我们可以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为问题意识,即对事物或社会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前瞻性,防止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危害社会和人类,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向导。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问题意识的产生往往基于特定的时代条件与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发现有一个过程,因此就受到了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之,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会受到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影响,造成对问题认知不足的主观条件的限制。所以,问题意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征。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是无限的,也就是说,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同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提升,我们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种问题意识将会对实践具有积极的反作用,指导我们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并不断满足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问题意识的矛盾论依据

问题源于现实的矛盾,一定程度上,问题意识即矛盾意识。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阐述,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就要求我们具备问题意识,正确理解事物的矛盾性质,揭露矛盾的根源,全面分析矛盾,合理解决矛盾。同时,矛盾具有特殊性,对于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意识要求我们在分析具体矛盾时,应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遵循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相互转化原则。

问题意识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来认识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总结规律。在实践中善于找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尤其是影响事物全局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矛盾进行有效的解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扫清障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着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问题意识要着重关注社会突出矛盾,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情况下,“牵牛要牵牛鼻子”,只有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才能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我国进入新时代后,除了主要矛盾的变化,还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是通过问题意识的作用,才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中发现更多的矛盾问题。所以,如何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并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三、进行实践探索,寻找问题答案

以问题为导向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7 〕

(一)实事求是,培养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关注现实的科学,培养自觉的问题意识就是要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既要看到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又要看到其中的盲目性和自发性,找出问题的矛盾根源,有力地加以解决。当代中国的矛盾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把握好繁琐复杂的问题实质,认清人类生存的现实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培养自觉的问题意识不仅要有胸怀家国的忧患意识,更要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富有责任感的担当意识。

首先,要具有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通过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预测性估计所产生的担忧和顾虑,进而产生一定的危机感。敏锐的洞察力会推动我们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这些问题,提早作出应对预案。如果缺少这种危机感,就会造成对问题的认识不足,从而阻碍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认识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扫清障碍。其次,要善于创新。对于原本存在的问题的认识不能故步自封、止步不前,应该在反思和批判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问题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尊重客观规律,在创新中形成关于事物的正确认识。最后,要具备主动担当的意识和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新时代的大任。

(二)立足实践,深入人民群众

问题意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获得认识,认识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要密切关注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为避免空洞地谈论问题,应结合各地区各阶段的实际状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推动我国的改革发展提供新思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来更好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优秀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问题意识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真正做到贴近群众生活,走在人民群众当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矛盾问题的认识具有独特的观点和看法,我们要善于在群众中吸收养分,这对我们树立科学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问题意识要求我们着力解决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只有结合人民利益形成正确的问题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会在实践中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树立问题意识必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切身诉求,真正解决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的问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三)科学分析,有效解决问题

由于问题是多重复杂的,不仅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各个方面,而且问题的多面性使得我们对其认识有时会出现片面性,甚至可能会被问题的表面现象迷惑双眼,很难对问题形成一个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就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对问题的理性认识。当然,任何问题都有共性和个性之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真正认清问题的特点,区分好不同领域的问题矛盾。事物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认清矛盾时,要抓住关键,抓住事关全局的主要矛盾。因此,要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就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牵牛鼻子,又不能忽视其他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

在进行实践探索、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堅持科学的问题意识就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很难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改革中的“硬骨头”也不会得到有效解决,发展将会停滞不前。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这一原则为指导,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且在多种复杂问题中进行辩证的认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找出诸多问题的根源以及互相之间的区别,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方法论。这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问题意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支柱。

问题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关注现实的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源头活水,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不仅能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而且对人类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问题意识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9.

〔5〕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当代党员,2019(02):4-6.

〔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求是,2013(22):19-27.

猜你喜欢
发现问题问题意识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如何加强技工烹饪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