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感受教育的“人情味”

2019-11-26 11:56
读与写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人情味老师课堂

钟 铃

(福建省厦门集美大学 福建 厦门 361021)

1949年以前,国人是没有平等学习机会,因为只有富人才能负担得起昂贵的学费。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数字,教育基础设施规模显得非常薄弱。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致力于发展公共教育,以提高总体教育水平,为扫除文盲做出巨大努力,并且努力改善基础教育水平。高等教育经历了10年文革时期,最终在1977年恢复高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几乎是敞开大门接纳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也逐步得到落实。

但中国教育并不是就因此而发展到十全十美的境界,老师们还是会存在对教学的质量或是对学生的教育有所担忧与顾虑,同学们也有学业上或生活上的疑惑亟待解决。

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方方面面。教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使一套教育或培训目的的达成成为可能。教学必须考虑学习者之内与之外的一整套因素,这些因素统称为学习的条件。外部因素如教学的政策、内容、设备等都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地推敲、试验、研究,没有在确切认可计划可行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地实施。但教学方法却不同,教学方法由老师自己琢磨,自己判断并且自己在课堂上进行,一切的一切都由自己“主宰”,也正是因为教学方法的提出与实施具有个人人为控制这一特殊性,并且课堂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的主要根据,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老师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使用更应该尽善尽美。

美国教育重在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是智力和体力因素发展的源泉,一个积极灵活的心态可以做出很多成绩,做到许多难以想象的事。中国教育把许多事都看得过于严肃,我们的学校把长幼尊卑看得比教育更重要。教育孩子的主要成分是借课堂启发孩子的潜力。

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加的具有“人情味”。“人情味”是什么味?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所作作为不闻不问,而是给与学生格外宽广的自由空间就叫做有人情味,所谓的“人情味”是一种情感,一种关怀,以师生关系为例,老师能够主动花心思去观察了解学生,通过交流拉近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兴趣,让其选择和调整其注意、学习、记忆的过程,学生因此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由此看来,通过具有“人情味”的教学,让学生对学习有所认知后能够产生“1+1>2”的效果。

朱煜在一次采访中说:“一道普通的点心小菜,烹饪得好,能让人记一辈子,一堂课上得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何才算好课?老师上得开心,学生学得开心就是好课。这样的课即充满“人情味”的课。如何充满“人情味”?

1.了解尊重学生

教师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谈心、调查、作业、提问、课堂反馈等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观点、兴趣爱好、困难等,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思考、表达、练习。从而掌握学生以及知道的、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各种情况,通过他们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各种看起来似乎幼稚、可笑的想法和做法。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就会有所发现的,知己知彼,师生才能配合默契,齐心协力搞好教学。

2.呈现刺激材料来引起学生注意

有时候不可避免有学生上课时间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就应该发挥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职能:安排“换挡”。尽量与每位同学保持经常的目光接触,时常转换话题,开始一个新的活动或者使用其他的方式表面你正在“换档”例如,口头的阐述可以利用声音语音语调的变化来吸引注意,在图画和图表中可以采用鲜明的色彩或者有意思的图案来突出客体和事件的特征。这样教师就会有一个新的机会使学生回归课堂,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习便会更有效。

3.对学生进行引导

课程的实施过程绝对不是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注意到学习与学生懂得学习之间还有一段路要走,而这段路需要的正是老师们强而有力的指引。教师往往只给出正确的解答,对于问题从何而来,怎样失败,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学生却一无所知。因此在让学生学习老师们的知识储备、思维过程的同时,应该引领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思考,然后老师再次给予其帮助。并且利用课堂或课间去挖掘、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认识自我,引导他们多看书、多思考,领略其中的酸甜苦辣,给予学生主动发展的主动权,调动其学习动机是很有必要,且很有意义的。

4.激起学生对先觉学习的回忆

课堂与交流有“人情味”了还不够,我们还需验证这一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活动中最主要的构成,教师最关注的事情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主观状态。通过依次提问部分同学,教师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到课堂上所传授的必要的学习技能和相关的知识信息是否进入到学生的记忆中,是否让学生懂得应用。

老师应该尽可能“以学生为师”,学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主观意义上的老师,并不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老师来得多,而是因为如果把教学当作一种服务的话,那就是为满足学生的需求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对象为学生。学生有一共同特点,那就是阅历少,发展不成熟,所以教师不能够以成人的角度教学,而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把每一堂课都看作是献给学生的礼物,尽可能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充满“人情味”的教学。让大家在课堂中同时收获愉悦。让“人情味”围绕着师生,让“人情味”的力量化为知识的圣火。

猜你喜欢
人情味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人情味
老师,节日快乐!
华住酒店集团:有“人情味”的IT微创新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万花筒 人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