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阅读理解中的多维度词汇:现状与发展∗

2019-11-26 15:15苗丽霞
外语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词法二语流利

苗丽霞

(宁波大学,宁波 315211)

提 要:词汇知识是一个多维构念,包含词汇宽度、词汇深度和词汇流利度3个维度。本文基于词汇知识3维度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对二语阅读理解中的多维度词汇知识进行梳理和评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理论上,工具主义假说、提取假说和词汇质量假说分别阐析词汇宽度、词汇流利度和词汇深度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为这3个假说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词汇宽度的作用得到清晰验证,词汇深度和词汇流利度的影响,尤其是二者的构念和测量,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1 引言

词汇是构成篇章意义的基石,篇章阅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的词汇知识。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比如,Laufer(1989,1992)和 Nation(2006)等对词汇数量和阅读理解关系的考察、Kieffer和Lesaux(2008)以及Jeon(2011)等对词法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的研究。词汇知识是一个多维构念,包含词汇宽度、深度和流利度3个维度(Milton,Fitzpatrick 2014:7)。词汇宽度指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数量;词汇深度指学习者所掌握词汇知识的质量(Anderson,Freebody 1981:93);词汇流利度指学习者对所掌握单词的提取速度(Schmitt 2010:154)。词汇知识构念的多维性使其与阅读理解的关联本质更加复杂。本研究拟基于词汇知识3维度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梳理和评析多维度词汇知识与二语阅读理解的关系,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2 理论视域下的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

理论上,学者们建构工具主义假说(Ander⁃son,Freebody 1981)、提取假说(Mezynski 1983)和词汇质量假说(Perfetti 2007)等理论模型,分别以词汇宽度、词汇流利度和词汇深度为切入点,阐析词汇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根据工具主义假说,词汇宽度知识与阅读理解能力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词汇宽度知识的增长可以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换言之,学习者所掌握的词汇量越大,其阅读理解能力越强,该假说是基于人们对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关系的常识性认识而形成的。然而,Nagy指出,该假说虽然揭示出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密切关联,但尚未能全面阐释其关联的复杂本质(Nagy 2005:31)。

提取假说的基本主张是:在阅读理解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读者对所贮存词汇知识的快速提取能力,而不仅仅是长时记忆系统中所存储的词汇知识。换言之,对词汇知识快速提取的能力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程度。词汇提取速度是词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真实语境中的词汇使用能力有重要影响(Schmitt 2010:155;Zhang,Lu 2013:286)。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词汇提取速度依赖于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熟悉程度。对于高熟悉度单词,学习者更有可能在阅读理解时快速提取其词义;而对于低熟悉度或者不熟悉的单词,学习者在阅读理解时要么提取困难,要么无法提取,结果不但会耗费更多认知资源,还会影响阅读理解的其它认知加工过程。提取假说是对工具主义假说的补充,词汇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读者所掌握的词汇知识,更依赖于其在实时语言使用中对所贮存词汇知识的提取效率。

词汇质量假说主张:熟练阅读依赖于读者心理词库中高质量的词汇知识表征,它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词汇知识的完整性——读者对一个单词的高质量表征意味着其心理词库中拥有该单词详细的正字法、语音、语义和句法等信息(Perfetti,Hart 2002:191);其二是词汇知识的高度整合性——高质量的词汇知识表征意味着上述词汇知识类型在读者的大脑词库中紧密联结、高度整合,形成一元化的词汇知识结构。高质量的词汇知识表征是学习者快速提取词汇的先决条件,也是流畅阅读的必要保障。读者在词汇知识表征质量上存在个体差异,差异不仅凸显在所表征的词汇数量上,还表现在词汇知识表征结构的稳定性上。善读者不仅贮存更多高质量词汇知识,其词汇知识表征结构也更加连贯稳固,提取也更加轻松高效。

上述3个假说都揭示出词汇知识和阅读理解之间的密切关联,但3者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工具主义假说强调词汇宽度的作用,提取假说凸显词汇提取速度的必要性,词汇质量假说侧重词汇知识质量及其对词汇提取速度的影响。

3 实证视域下的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

3.1 词汇宽度与阅读理解

词汇宽度类研究是前期实证研究的主体,该类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检验词汇宽度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联性。(1)考察阅读理解的词汇阈值,主要回答3个问题:第一,阅读理解是否以一定数量的词汇知识为前提;第二,阅读理解的篇章视觉词汇阈值是多少,即学习者实现阅读理解的最小篇章视觉词汇量是多少,篇章视觉词汇量指与所阅读篇章有关的词汇宽度知识;第三,阅读理解的一般词汇量阈值是多少,即为了实现阅读理解学习者至少须要认识多少个目标语词汇。对于上述问题,Laufer(1989,1992)的研究表明,词汇知识是影响二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最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充分的阅读理解,二语学习者须要认识所阅读篇章中98%的视觉词汇,即其生词覆盖率应不高于篇章词汇的2%。这意味着学习者须要认识8000-9000个目标语词族,才可能对所阅读篇章有足够的理解(Hu,Nation 2000;Nation 2006;Laufer,Ravenhorst⁃Kalovski2010;Schmitt et al.2011)。(2)考察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因果关系。多数研究发现,词汇宽度知识与阅读理解能力呈现正向线性关系,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显著预测因子(Laufer 1992;Qian 1999,2002;胡文飞 贺义辉 2007;Jeon,Yamashita 2014;Li,Kirby 2015;李洁 2015;Zhang,Yang 2016)。比如:Jeon 和 Yamashita(2014)基于58项实证文献的元分析显示,词汇量与阅读理解技能的相关系数为0.79,这能够解释二语学习者阅读理解成绩62%的变化。上述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验证工具主义假说,即词汇宽度知识对阅读理解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3.2 词汇深度与阅读理解

词汇深度知识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词汇质量假说,即词汇深度知识对阅读理解有直接的影响。然而,由于词汇深度知识构念的复杂性,学者们对其内涵尚存分歧(Read 2000:92)。依据词汇深度知识的操作性构念,前期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子类:其一,词汇语义深度知识与阅读理解(Qian 1999,2002;张学宾邱天河 2006;李晓 2007;Horiba 2012;白丽芳 戴春燕 2013;Li,Kirby 2015;Zhang,Yang 2016);其二,词法深度知识与阅读理解(Kieffer,Lesaux 2008,2012;Jeon 2011;Zhang,Koda 2012;Kieffer et al.2013)。词汇语义深度知识主要指两个方面的词汇语义知识:词汇语义网络知识和词义精确性。词汇语义网络知识涵盖词汇的各种语义关系,包括横组合关系(比如:搭配)和纵聚合关系(比如:近义和反义)。词义精确性指学习者对单个词汇在多种语境中的具体词义及其众义项间内在联系的精确理解(Proctor et al.2009:315)。词法深度知识指学习者对英语单词词法结构的理解(Kief⁃fer,Lesaux 2008:784)。第一类研究较为一致地显示,词汇语义深度知识对阅读理解有积极的作用,与阅读理解能力呈现正向线性关系。比如:Zhang和Yang(2016)以母语为英语、俄语或韩语的中文二语学习者为受试的研究显示,词汇语义深度知识对阅读理解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力。第二类研究却呈现出结果上的分歧。有些研究(Kieffer,Lesaux 2008,2012;Jeon 2011;Kieffer et al.2013)表明:词法深度知识对阅读理解能力有良好的预测力;但另一些研究(Qian 1999;Zhang,Koda 2012)却未发现词法深度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直接作用。研究结论上的分歧可能源于研究设计上的差异,如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的差异等,但也间接地显示出词汇深度知识与阅读理解能力之间的复杂关联本质。

3.3 词汇流利度与阅读理解

有关词汇流利度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当前二语阅读研究中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但提取假说和一语阅读领域的几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二语阅读中两个变量间密切关联的可能性。首先,Beck等(1982)的教学实验揭示出词汇提取的自动化程度对阅读理解成绩的作用。此外,Dixon等(1988)的研究也为词汇流利度知识的作用提供证据。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词汇流利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间接作用。其研究表明:词汇流利度知识对词汇宽度知识有直接的作用,而词汇宽度知识又对阅读理解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换言之,虽然词汇流利度知识对阅读理解没有直接的作用,但却可能通过词汇宽度知识产生间接的作用。然而,关于词汇流利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及其与其它词汇知识维度的关系,Tan⁃nenbaum等(2006)的研究却得出不同的结论。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显示,词汇知识构念由两个因子构成,一个是词汇宽度,另一个则是词汇深度和词汇流利度共同构成的混合因子。换言之,在其研究中词汇流利度与词汇深度二者无法分离彼此。虽然二者共同对阅读理解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力,但其不可分离性无法揭示出词汇流利度对阅读理解的具体作用程度,即我们无法知道词汇流利度知识是否对阅读理解能力具有直接的作用。上述3项一语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词汇流利度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为提取假说提供一些证据,但关于词汇流利度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联本质,尤其是在二语阅读领域,我们还是知之甚少。

3.4 多维度词汇与阅读理解

已有研究除考察单个词汇知识维度对阅读理解的作用外,还比较词汇宽度与词汇深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结论主要有3种。第一,词汇深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程度高于词汇宽度知识(Qian 1999,2002;张学宾 邱天河2006;白丽芳 戴春燕2013;Zhang,Yang 2016)。如 Qian(1999,2002)对加拿大成人二语学习者的研究显示,词汇语义深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直接影响程度高于词汇宽度知识。第二,词汇宽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强于词汇深度知识(李晓 2007,Horiba 2012)。如Horiba(2012)以母语为中文或韩语的日语二语学习者为受试的研究显示,尽管词汇宽度和词汇深度知识均与阅读理解能力中等程度相关,但词汇宽度知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解释力更强。第三,词汇知识维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因阅读篇章或阅读任务类型而异(Li,Kirby 2015;Zhang,Yang 2016)。如 Li和Kirby的研究发现,词汇宽度知识对于一般性阅读理解技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词汇深度知识则对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加工有更为明显的积极作用。Zhang和Yang的研究则显示,不同维度词汇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因阅读理解层次而异,词汇宽度知识对于字面阅读理解的预测力更强,而词汇深度知识对于推理性阅读理解的作用更大。

4 多维度词汇与阅读理解的研究现状

综合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词汇宽度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既得到理论假说(即工具主义假说)的支撑,也得到实证研究的验证(Laufer 1992,Reed et al.2016),而其它两个词汇知识维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厘清。首先,就词汇深度知识而言,虽然词汇语义深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较为清晰(Qian 1999,2002;Zhang,Yang 2016),但词法深度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尚不够明晰(Jeon 2011;Zhang,Koda 2012)。再者,词汇流利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更是迷雾重重。其一,提取假说所预设的词汇流利度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未得到实证支撑,两项一语研究均未发现词汇流利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直接影响(Dixon et al.1988,Tannenbaum et al.2006)。其二,词汇流利度知识与其它两个词汇知识维度间的关系也不够明晰:一方面,词汇质量假说预测词汇深度知识通过词汇流利度知识间接作用于阅读理解,但Tannenbaum等学者的研究却表明词汇流利度知识与词汇深度知识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一个词汇知识因子。另一方面,Dixon等学者的研究却发现词汇流利度知识与词汇深度知识之间没有关联,而与词汇宽度知识关系密切,且可能通过词汇宽度知识间接作用于阅读理解。此外,我们所掌握的关于词汇流利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及其与另外两个词汇知识维度间的关联证据,主要来自于一语研究,对于二语阅读中它们的关联本质我们尚不得而知。

5 多维度词汇与阅读理解的研究展望

就词汇深度知识而言,后续研究的目标之一是厘清词法深度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联机制。已有研究在结论上的分歧可能源于以下两个方面:(1)词法深度知识的操作性概念;(2)研究对象的二语水平。在已有研究中,词法深度知识的构念主要有两种:一种视其为词汇深度知识的组成成分(Qian 1999,Nation 2001,Koda 2005),即学习者对二语单词结构特征的了解和掌握;另一种则将其视作一种独立的元语言知识(Kieffer,Lesaux 2008,2012;Jeon 2011;Zhang,Koda 2012;Kieffer et al.2013),即学习者对二语词素和词法结构的反思与操控能力(Zhang,Koda 2012:1201)。构念上的差异影响研究者对测量工具的选择,第一类研究主要测量学习者的二语词法知识,如Qian使用的 MK(the Morphological Know ledge Test)量具,第二类研究偏重测量学习者的词法意识,比如Jeon对学习者派生词词法结构“识别”(identification)和“解读”(interpretation)能力的测量。很显然,构念和测量方法上的差异很可能是导致已有研究在结论上产生分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后续研究应首先厘清词法深度知识的内涵,以明晰其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此外,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以中高级水平学习者为受试的研究(Qian 1999;Zhang,Koda 2012)均未发现词法深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直接作用。相反,对初中级水平学习者的研究(Kieffer,Lesaux 2008,2012;Jeon 2011;Kieffer et al.2013)却显示词法深度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直接作用。换言之,词法深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作用机制可能受学习者二语水平的调节,随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及其低频词汇知识的累积,词法深度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直接作用可能会逐步减弱。当然,这种可能性还需更多实证研究的检验。后续研究可采用纵贯性设计,历时考察词法深度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发展模式。

关于词汇流利度知识与阅读理解的关联机制,后续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厘清词汇流利度的构念及其属性。虽然词汇流利度日益引起学界的重视,但已有研究对其操作性概念不一。如Dixon等学者(1988:467)将其界定为单词识别速度,使用的测量工具为词汇判断任务,任务要求受试在限定时间内识别给定字母串是否为目标语单词,该任务本质上属于单词形式识别。与之不同,Tannenbaum等学者(2006:386)将词汇流利度界定为单词意义的提取速度,其测量工具偏重单词语义的快速产出能力。很显然,虽然两项研究都认同词汇流利度的程序性知识属性,但其内涵并不完全一致,也许正是这些内涵属性上的差异导致研究结论上的分歧。Zhang和Lu指出,我们在评估词汇流利度知识时,有必要区分单词形式识别和单词意义识别,二者内涵不同,单词形式的顺利识别并不一定意味着单词意义的成功提取(Zhang,Lu 2013:286)。如果我们将阅读理解中的单词意义提取视作一个连续体,那么单词形式识别只是该连续体的初始阶段,其终极目标是单词语境意义的快速和准确通达,而单词基本意义的提取介于初始阶段和终极目标的中间,3个提取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评估。后续研究有必要细致区分并汇报所测量的词汇提取水平,以明晰词汇流利度知识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联机制。此外,已有研究中所汇报的词汇流利度知识与其它词汇知识维度间的不同关系可能也与其构念和量具有关。很显然,单词形式识别任务更有可能与词汇宽度知识有关,单词语义产出任务与词汇深度知识的关联度更高。

关于多维度词汇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已有研究的分歧主要凸显在词汇宽度和词汇深度知识的作用程度上。研究结论上的分歧可能源于研究对象的二语水平。换言之,不同词汇知识维度对阅读理解的作用可能因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而异。比如在已有研究中,以较高水平学习者为受试的研究(Qian 1999,2002)均发现,词汇深度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更大。反之,以中低水平为受试的研究(李晓2006)则表明,词汇宽度知识的作用更大。词汇宽度和词汇深度知识在作用程度上的差异可能与其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异有关。这两个维度的词汇知识虽然密切相关,同为词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构念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后续研究可采用纵贯式设计,历时考察多维度词汇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及发展模式。此外,多维度词汇知识与不同阅读任务类型的关系也应成为后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Li和Kirby的研究表明不同词汇知识维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可能因阅读任务类型而异,Zhang和Yang(2016)的研究发现,词汇宽度和词汇深度对阅读理解的作用受阅读理解层次的影响。因而,后续研究应以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为受试,深入考察3个词汇知识维度在不同类型阅读理解任务中的作用,以深入揭示词汇知识体系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词法二语流利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应用于词法分析器的算法分析优化
《乐府指迷》中沈义父的词学观点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流利口语练习
2010年高考英语“相似”考题例析
流利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