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

2019-11-26 18:26尹红芳
小学生 2019年7期
关键词:衬词学唱花篮

☉尹红芳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编花篮》。

2.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唱出民歌的韵味。

3.学会用合唱和轮唱的形式演唱编花篮。

教学重点:用活泼的情绪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

教学难点:准备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唱出民歌的韵味。

教学准备:自制PPT

教学过程:

一、学唱方言歌曲,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听歌曲《河南人.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曲,歌中用了一个地方方言,我们来听一听,哪个地方的方言?(河南郑州)

师:什么地方的方言?实际郑州是河南的省会,那我们江苏省的省会是哪里?(南京)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方言(中、得劲)我们一起读一读“中”“得劲”。

3.学唱“河南人.中”师:我们学着把“中”“得劲”合进歌曲说一说,唱一唱,唱出河南方言“中”“得劲”味道,“中不中”。

师:这首歌的歌名叫“河南人.中”,放在歌曲中,联系上下文,“中”“得劲”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

4.实际上方言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文化特征,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河南人.中”这首歌就是巧妙地将河南方言融入其中,很有河南的地方特色,这首歌你们唱得得劲不得劲?(得劲)

二、学唱《编花篮》

1.播放范唱《编花篮》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中不中”?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听出歌曲中哪一句最具有河南地方特色?

2.老师自弹自唱一遍

师: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它是由当地老百姓口头创作,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再听老师唱一唱,找一找《编花篮》中哪一句最具有河南地方特色?

3.学唱最后一句,(出示最后一句歌谱)

(1)了解衬词:这句歌词没有实在意义,我们叫它——衬词。

在民歌歌词中,常穿插这样的语气词和象声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叫衬字、衬词、衬句。这里就可以叫衬句了。衬字衬词和衬句是民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表现歌曲情绪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听老师唱,有什么作用?(听)

轻声跟着老师唱,再来体会一下(轻声唱)

(2)体会旋律,学唱旋律。

这句旋律是河南地方戏——河南梆子中的甩腔(师唱最后一句)

演唱时要注意每一小节首音加重,凸显河南民歌的地域特色。(生学)

唱会后加上亮相动作,增加演唱的趣味性。(动作:提襟、亮相)

(3)完整唱最后一句。

(4)完整聆听,跟唱最后一句。

5.学唱前两句。

(1)每年的四月中旬,河南的天气特别晴朗,姑娘们约好去编花篮摘牡丹。姑娘们对着大山唱起了歌:编,编,编花篮。大山传来了姑娘的回声。学生模仿。

(师)编个花篮上南山。(生做回声)

(2)模唱歌谱。

这首歌曲有很多倚音,很有河南特色。你知道这些很有特色的旋律和什么有关吗?能用河南方言读一读这句歌词吗?没有关系,看黄老师变一变。(加上声调,你会吗?)

(3)我们再来做一次回声游戏。(一半同学来唱歌,一半同学做他们的回声)

(4)如果将回声变一变,歌声会变得更美。(合唱)

学生唱一声部,老师唱二声部(哪哈咿呀哎)

总结: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叫什么?(合唱)

6.学习中间部分。

(1)老师接着唱中间部分,你们发现老师所唱的乐句中,有相同的乐句吗?

(2)我们分角色唱一唱歌谱,再唱歌词。(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和下滑音的唱法。)

(3)再换一种方式,注意倾听歌曲音乐与音量的变化。

师 领——女 齐——师 领 女齐——男齐——男女齐

(4)我们再变一变,你们先唱,老师后唱。(轮唱)

A、师生合作,学生先唱,老师后唱。

B、一半同学先唱,一半同学后唱。边唱边听一听音色与音量的变化。

(5)河南盛产牡丹,洛阳的牡丹甲天下。我们欣赏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牡丹的历史。(看短片)(始于隋,盛于唐,甲于宋)

牡丹在我们中国人眼里,代表富贵吉祥,被称为国花。要表现美丽丰富、历史悠久的牡丹花,你觉得哪种演唱形式最好呢?(学生讨论)

(6)再唱

(7)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学生演唱,合作演唱,分组。

三、拓展延伸——了解河南的音乐文化

1.介绍河南有着灿烂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几种乐器)

2.欣赏豫剧视频。

师:这么小的孩子把河南豫剧唱得博得满堂喝彩,得劲不得劲?

河南还有很多与音乐有关的文化,有空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中不中?

四、总结与归纳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有什么体会与感悟呢?

设计意图: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学唱,还应从学科的特点入手,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因此,结合小学音乐学科特点,弘扬音乐文化,本节课教学在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活动形式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参与度较高。在演唱形式、音乐种类等方面,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体会作品表达的内涵,提高艺术修养。

猜你喜欢
衬词学唱花篮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花篮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二十八,把面发
新闻
精美的小花篮
大花篮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