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内容衔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019-11-26 21:54
读与写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初高中课外文言文

姜 薇

(宁夏中卫中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普通高中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1]“课程标准”虽然强调高中语文教学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但是它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的阶段,与初中的语文教学还是有着许多差异性。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其中一个难点就是文言文。一方面是由于在初中阶段学校及老师对文言文教学不够重视,考试的内容为课本上的内容,学生认为学习起来简单,学生学习程度不齐,积累的文言知识有限。另外一方面,高中文言文篇章的篇幅普遍很长,学生接受起来困难,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减少。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做好初高中教学上的衔接,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成就感,致使学生丧失兴趣,到最后放弃学习。

推行新课程后,初中因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加强了与小学的衔接与过渡,同时不可避免的与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有了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的要求。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这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2]关于评价方式这样表述:“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3]在教材的安排方面,以中卫市初中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为例,初一的文言文课文侧重叙事类文章,初二侧重写景状物散文,初三侧重论说类文章。

新课标对初中考试要求的难度降低了,考试的内容完全出自课内,并且所占分数比例不高,所以,有一些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不够重视,认为“耗时多,收效少”,况且,学生考试时所失分数不多,无关紧要。有一些教师只盯住考试的课本上的内容,不能够将文言文教学向课外迁移,只顾课内文章的指导阅读而不会拓展延伸,课内的内容又关注基本篇目中几个可能考察的篇目,文言文阅读的课外要求和辅导几乎是零。调查的过程中有学生表示,由于初中考试取材于教材,重在考查字词和内容的识记、理解,有些教师教学方式就是一字一句解读,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读,反复记,使得自己认为文言文学起来也比较容易。而到了高中,教材内容的增多,课堂的容量变大,老师上课的速度加快,重复的次数减少,一些学生表示一下子适应不上来,由此造成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障碍。其实从表面上看来,由于中考的内容仅仅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所以学生的成绩看似也不错,但是,不错的成绩单纯是死记硬背得来的。到了高中,考试所考察的内容是课外的文言篇目,学生虽积累了一些实、虚词,但是,对于阅读课外文言文仍感觉十分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积累还不够,并且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够。

面对这种现状,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抱怨无济于事,只能找出问题,寻找对策,在高一阶段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为学生在高中阶段顺利学好文言文搭建平台,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学好标准,熟悉教材。就是要求高中的语文教师们要钻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学生应掌握怎样的知识以及学生在初中掌握了哪些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要了解到,在初高中升学考试方面,关于文言文阅读,初中的考试内容取材于教材,对字词和内容的考查重在识记、理解;高考文言文选材于课外,意在考查学生的积累和通过语境去探究其文言字词用法和意义的能力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分析、综合、评价能力。教师们只有对《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了然于心,再吃透教材,将教材内容进行迁移拓展,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教学。如,《鸿门宴》一课,就可以作为初高中教材衔接的范本,因为好多文言实词、虚词是他们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就接触过的,加之,文章故事性强,学生也感兴趣。

教授方法,培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会看注释,会使用工具书,会根据上下文或其他相关知识揣摩深奥词句的含义。教师要让学生改变以前的习惯,不要一味等待老师的讲授,要给学生讲清初高中文言文学习方法的不同、考试方向的不同,使学生从思想上下定决心,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如,学生刚进入高中,我举了很多实例告诉学生,其实有理由的联系上下文“猜”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如《赤壁赋》一文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一句“露”与“横”两个字的意思,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理解,江面上不可能是“露水”,通过猜测可确认是“雾气”,而雾气在江面上的状态是笼罩在江面上,可以猜想“横”的意思是“笼罩”。通过几次训练,学生后来欣然接受这种方法,觉得屡试不爽。

温故知新,让学生知道教材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初中已经要求学过的文言文,可以用利用晨读时间来复习,高中课文中实际到的一些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等可以联系初中的一些例句,让学生举一反三,建立知识迁移的思维习惯。并且多鼓励学生,让学生了解“试题属虽课外,但知识在课内、在初中”。如在学习《项脊轩志》是的几个词语“顾视”、“往往”、“已”等几个词语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中学时学习的课文进行分析,让他们觉得知识并不陌生。“顾”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顾野有麦场”接触过。“往往”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卒中往往语”的“往往”意思一样。“已”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已而夕阳在山”的“已”意思一样。通过这样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只要敢于将知识迁移就能解决问题。

只有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的设计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对初入高中的学生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初高中课外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小满课外班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