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理实一体化课程人才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11-26 22:05唐淑云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实考核考试

唐淑云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338015)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对实践课程进行了阶段性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理论不足,技能不熟”的问题,不能满足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主要是因为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生考核方式并未随着课程改革而同步转变,基本仍是沿用应试模式,从而使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成果无法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展现,直接影响了课程建设的成效。

1 传统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模式的普遍问题

理实一体化教学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对于课程的考核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程考核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1],部分院校虽实施了实践考核,但采取单一操作技能考核形式,忽略了对学生沟通能力、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学做分离,缺乏沟通能力。同时教师的改革热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1 传统理论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

(1)理实一体化课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授课过程突出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却仍采用传统考核方式,欠缺对实践技能的考核,会导致学生误以为实践技能不重要、实践课程无所谓,从而忽略了对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严重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2)传统理论考核模式延续了传统课程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由教师制定比例(一般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计算得出总成绩。平时成绩以学生的出勤、作业完成情况为主,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做法,仅仅是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当做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3)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答案记忆,不能有过多的发挥,而试卷上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题型太少。这或多或少背离了职业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核。

(4)期末考试往往是笔试形式,笔试内容以记忆性知识为主,题型也相对比较固定。这样的考核方式偶然性很大,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对评价教学效果起不到积极作用,也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这种呆板的课程考核形式不能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相对接,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力的发展与提高。

1.2 单一实践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

(1)大部分教师没有根据课程特点深入调研,没有认真根据相应的岗位工作任务制定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导致实践技能考核形式内容过于普遍化或简单化。

(2)目前的实践考核成绩主要是由校内教师进行评判,并没有吸纳企业兼职教师、团队成员的评价意见。校内教师由于参与教学的维度、深度有限,对学生从各个维度客观地进行评价很有难度,影响实践考核评价的质量。

(3)期末实践成绩仅依据一次实践考核来打分,不仅使学生忽略了平时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挫伤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也失去了考核的公平性。期末实践考核的优劣存在一定的偶发性,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同学有可能在期末实践操作考试时发挥失常,而且仅一次实践考核,并不能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因此,从课程特点出发,认真研究、改进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不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评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2 考试改革的实施方案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引领和监督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诊断提供依据。因而基于当前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切需要一种科学有效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来与之相适应,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转变考核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课程考核体系也要从单一的理论考核转变到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考核方式,并分别对这两种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检验学生通过实践之后对理论的认识是否有所加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使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教学成果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分别得到展现。

(2)改革学生的理论考试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套专门的知识题库,上传至相关网站,学生在考试前,可上网参照该题库进行复习;考试时由学生在电脑上随机抽取一套试题进行答题,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判断,并设置主观题型,如视频考题,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中的不规范操作来查找其中的错误点并写出纠正方法。在电脑上进行考试,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考试效率,还可节约教师批改试卷的时间,减少学生作弊的机会,让其即刻获取理论考试成绩,缩短了学生的补考周期,也便于学校及时组织补考。

(3)改革实践操作考试模式。在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体系中,实践教学重在过程。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能仅以期末实践考核来打分,还应兼顾过程性实践考核。因此实践考核涵盖两部分:一部分为阶段性考核,实训过程中某一单元或某一项目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以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并累计作为实践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期末实践考核,由企业有经验的兼职教师和有丰富实训经验的教师,严格按照企业职业标准,一起来对学生的期末实践考试打分。

(4)吸纳多方意见,实施多元化评价。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之间都有了充分的沟通和了解。因此,考核过程中应充分吸纳企业兼职教师、学生小组成员的评价意见,形成学校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三方共同评价,从多个维度、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增加课程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也让学生通过考核对自己有个全面的认识,教师通过考核看到教学中的不足,起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作用[2]。

(5)建立一个有效的人才考核评价系统模型。重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将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将理论考试、平时成绩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成绩(100%)=课堂考核(20%)+理论考核(30%)+实际操作考核(50%)。其中,课堂考核包括作业、课堂问答、考勤和实习报告等;实际操作考核包括阶段性考核和期末实践考核。理论与实践成绩的比例均衡,各占总评成绩50%的考核体系。

3 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当前“互联网+”环境,更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案。这种考核方案,对学校、对企业、对教师、对学生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对学校:通过改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优化考核标准、考试大纲、以及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等,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企业:通过校企联合考核学生,加大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力度,能够直接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3)对教师:这种考试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熟悉企业职业标准,要能根据企业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考核。

(4)对学生:学生的考试方式不再局限于理论考试或是理论考试与简单的实践操作,而是按照当今企业标准来进行规范操作,通过校企联合考核,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和工作,做到学校和企业的“零对接”。

4 结束语

课程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反映教师、学生、教学组织等各个维度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通过优化考核方式,可以调整教学手段,使其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减少考试作弊现象,同时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创新能力将得到较大的提升,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理实考核考试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医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新路径的探讨与实施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农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困惑及探讨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计算机网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