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武术必修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9-11-26 00:38李松沈阳体育学院
灌篮 2019年15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武德实验班

李松 沈阳体育学院

一、前言

2015年武术被教育部列为国家七个重点体育项目之一,并成立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武术走进中小学校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武术课程作为体育院校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培养武术师资的重要职责,课程目标的实现将对武术文化育人、武术道德塑人、武术历练立人思想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现实中,体育院校武术实践课无论从课程内容设计还是教学模式选择等方面都遵从传统竞技体育训练思想,教学中主要以“灌入式”的套路动作教授为主,选择某一套路(例如二十四简化太极拳)动作进行重复模仿演练,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体会到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实用功能,毫无生气的强迫性动作模仿,致使学生倦怠、逆反情感滋长。所以如何提高“武术必修课程课堂互动行为效果”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逻辑分析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武术必修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创新指导思想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创新指导思想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倡导乐学、勤学,强调体力、智力、品德、个性等全面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倡导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二)武术必修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目标

武术必修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寓教于乐”,表现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战胜困难的超越感;人际关系的温馨感;自主学习的轻松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协调运动的畅快感;师生互动的亲近感;超学赶帮的凝聚感;创新教学的新鲜感;放松身心的舒适感。

(三)武术必修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程序

武术必修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强调趣味性、实效性、合理利用手机、微信群加强直观-探究-对比教学,关注创新-互动-合作-探究-竞赛-互练互评,理论与实践结合。具体程序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纠错等环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设备,加强课上课下互动,强调合作探究和互帮互助学习,通过擂台比武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武德教育穿插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具体为:

1.丰富手段、直观教学

通过优秀技术动作示范、师生合作攻防演练、多媒体直观演示、辅助标志(利用短棍标注太极拳动作路线)等,并且合理利用手机,在课堂练习的适当时机,把学生的典型动作、精彩瞬间等拍摄下来,课余时间上传至班级微信群,针对教学相关问题师生共同深入探讨,下次课前的候课部分或者在课堂教学的静力拉伸、负荷调节等环节,集体观看手机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自身及同伴的技术动作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辅导和答疑解惑。

2.超学赶帮、合作探究

小组长、体育骨干负责为实现本组不同成员的各自目标而制定和履行政策时,该小组就会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强调民主,没有绝对的权威,因此解决意见分歧也成为了合作学习的一部分。根据见习生或教师采集的课堂教学练习视频,在微信群中畅所欲言,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进行技术动作的正误对比和“超、学、赶、帮”的班风学风培养。

3.打擂比武、教学比赛

将每堂武术套路分为5各部分(候课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将全班同学按照寝室或自愿搭配分成若干小组,从候课部分的器械取放、开始部分的成员出勤、准备部分的举一反三、基本部分的技术学习、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课后作业的完成效果;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武德修养、精神面貌甚至是进入场地后的私人物品摆放等诸多环节,帮助学生自练自评、自控自省、互练互评、互相归正,帮助学生明确武术套路课的“武德”“涵养”“修为”“团队”“敬畏”“竞争”“挑战”“自尊”“向上”“进取”“卓越”等含义和要求。

4.思政引导、武德渗透

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思政进课堂,配合武术套路课的特殊性,将武德教育和思想政治素养、价值观提升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愉悦接受原本最排斥的说教。并且在武术基本功课课练、静力性拉伸、身体功能练习等环节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将“学习强国”平台上推荐的富有爱国情怀的古诗词、名言警句、时政信息等及时传递,使学生既得到了身体的锻炼,又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使技术课远离令人厌烦的呵斥批评,取而代之的是春风化雨滴滴入耳的价值引领,如此,帮助学生在走出课堂的时候能够传承教师所倡导和践行的“巍巍武魂、浩瀚武德”。

(四)武术必修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

武术必修课教学中,学生均会提前15分钟左右达到场地,完成情感交流和器材准备等相关任务,教师利用2分钟进行情感导入、武德培养,准备部分在合作学习中创新练习形式,基本部分采用想、练、讲、评、演的模式激发学生练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结束部分采用现代运动训练放松理念,在音乐声中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具体操作流程为:

1.候课部分(约15分钟)

“情感交流沟通”“课后作业检查”“课前答疑辅导”“器材创新摆放”“特殊工作分工”“场地安全检查”

2.开始部分(约2分钟)

“开课激情导入”“创新课堂常规”“思政武德渗透”“课前气氛调节”“团队精神培养”“课前安全提醒”

3.准备部分(约20分钟)

“创新队列练习”“创新互动慢跑”“创新关节活动”“趣味专项练习”“趣味武术游戏”“思政价值引领”

4.基本部分(约50分钟)

“已学趣味复习”“新授创新教学”“身心负荷调节”“武德修为提升”“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效果检测”

5.结束部分(约8分钟左右)

“内容趣味回顾”“创新拉伸练习”“传统文化渗透”“趣味回收器械”“集体温情班歌”“临别武德寄语”

(五)武术必修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变化分析

教学结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的学习兴趣都有提高,但是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显著的人数比例与对照班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班学生学习兴趣没有提高的人数比例与实验班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互动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原因进行调查,排在前三位的因素依次式课堂氛围活跃,教师激情投入和师生互动效果好,这充分说明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课堂互动行为表现变化分析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验班学生参与课堂武术练习积极性远高于对照班学生,其课堂主动沟通交流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班,说明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沟通交流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3.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效果对比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教学目标为掌握武术知识,提高武术技能,发展相关能力等。实验班学生武术技能的及格率、良好率和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班,在教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实验班学生自我认为提升幅度较大。

四、结论

1.武术课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愉悦感和凝聚感为目标,在组织学生进行“超、学、赶、帮”的练习和“大比武”的筹备过程中,教师有效启发诱导学生“想、练、讲、评、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注重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武德修养、学习态度、技术水平、课堂参与、运用能力等的综合评价。

2.武术课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沟通交流能力。

3.武术课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武术技能,并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创新等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武德实验班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探索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深山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