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作文出彩

2019-11-26 03:22何仁松
江西教育C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动春风成语

何仁松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而如何教学生作文也成了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只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素,作文要想出彩也不难。

一、语言,丰美作文的内容

作文要想引人入胜,首先语言必须生动传神,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叙述事物活灵活现,描摹情境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如何让语言变得生动,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呢?

(一)巧用修辞,增色添彩

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变得生动形象,给文章增色添彩。如:“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魔鬼的凶恶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又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既引用了南宋僧人志南《绝句》中的句子,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又运用比喻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写出了春风的温柔,充满诗情画意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多进行“小练笔”,可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精彩句段进行模仿,让学生用常用的修辞手法造句,长此以往定能让语言变得生动传神。

(二)妙用成语,简洁凝练

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含义丰富,在文章中巧妙运用成语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如“宽容是一种精神,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豁达大度;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以德报怨的高尚风格”,这句中运用了两个成语“豁达大度”和“以德报怨”,精准地概括了宽容的内涵。学生如能在平时积累一定的成语词汇,并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定能使作文简洁凝练,更添文采。

(三)锤炼字词,画龙点睛

作文的语言要生动,但不是盲目的生动,它要运用得贴切、恰当,经得起推敲。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多年来被称为认真锤炼语言的名例。他为什么不用“到、过、入、满”等字却选择了“绿”字呢?原来“绿”字写出了春天的活力,既有色彩,又有情态,凸显出景物的具体形象和变化过程,描绘出了诗一般的意境,给读者以广泛的联想和想象。而“到”“过”等字写出的只是春风本身的状态,比较刻板,不够生动。锤炼字词,需要深刻了解所描述的事物,同时对运用的字词有熟悉的认知。在同一类字词中能选择出最恰当的那一个,这就要求作者在词义词性词的范围和色彩方面有精准的把握,用得好,一个字可以画龙点睛,反之,一个字也可能毁掉全篇。

二、积累,丰厚作文的底蕴

作文要想出彩,必须有丰厚的积累,厚积而后薄发。要想下笔如有神助,首先必须读万卷书。这个“读”不是简单的浏览,而是理解、背诵、积累,从而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加强背诵,背好词佳句,背优美篇章,背国学经典。背得多了,写起作文自然能得心应手。学习习作《探索月球奥秘》时,许多学生对月兴叹,不知从何下笔。而那几个爱读书、背书的学生却是“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名句不断,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层出不穷,月相、月食、人类登月等科学资料也是信手拈来。

三、情感,丰盈作文的灵魂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有了情感,文字也就有了灵魂。一篇文章,语言再华丽,情节再吸引人,缺乏情感,充其量只是一个盛装的花瓶美人,走不进人的内心。“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著名作家朱自清这段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语言朴实无华,读来感人至深,令人潸然泪下。教习作《感受自然》时,笔者引导学生不能像以前那样为写景而写景,而要像朱自清的《春》,试着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对大自然描写的每一字句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学生在面对每一篇作文时都能用心用情去写,自然就能出彩。

四、创意,丰蔚作文的特色

最后强调一点,作文要想出彩还必须有创意。有创意的表达不等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例如同样是写母爱,笔者记得有个学生开篇惊人:“我最讨厌的人就是我妈妈。”这样的开头比千篇一律的“我最爱的人就是我妈妈”更能吸引读者。他真的讨厌妈妈吗?原来小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广度去描写,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眼中都有一片独特的风景,写出来了就是创意,就能出彩。反之,抄袭和模仿只会被取代而永远不能独树一帜。

总之,好作文离不开生活经验的日积月累,好词佳句的精心构思,字里行间的满含深情,也离不开充满创意的表达。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就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出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第六小学)

责任編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生动春风成语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春风沉醉的夜晚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春风
拼成语
猜成语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