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唐睢不辱使命》阅读

2019-11-26 12:00赵培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唐雎所欲赵王

赵培

一、《鱼我所欲也》阅读

[甲](选文略,见课文《鱼我所欲也》)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睁,形容枯搞。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间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

[注]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o):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 (2)被发行吟泽畔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4)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2019年四川遂宁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送东阳马生序》阅读

(选文略,见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岁: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 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 D。言和而色夷 和:谦和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C,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曲解自己,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2019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唐雎不辱使命》阅读

[甲](选文略,见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內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則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选自《战国策》)

[注]①狙: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en):战国时期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天下缟素_________ (2)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

(3)亲尝教以兵_________ (4)其将何以当之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要离之刺庆忌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子南方之传士也 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D,时宿于野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2)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4.[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郑同,你更欣赏谁?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见本期)

猜你喜欢
唐雎所欲赵王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首届“赵王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启事
冒死护友
《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己之所欲 慎施于人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
唐雎的说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