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游戏厅

2019-11-26 12:00阿奔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用典孔乙己示例

阿奔

你知道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时所引用的以下经典名句的出处吗?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1.[用典]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背景]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用了该句。

[释义]出自_________。意思是,学好难如登山,学坏易似山崩。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2.[用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背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引用了该句。

[释义]出自_________。意思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楚地分辨,忠诚地践行。

3.[用典]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背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引用了该句。

[释义]出自_________。意思是,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及时改正。

4.[用典]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背景]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兰考县委常委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讲话时引用了该诗。

[释义]出自_________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意思是,在县衙的书斋中听见外面萧萧的竹声,好像听到的是百姓的呻吟之声。对我们这些小小的县官来说,民众一枝一叶的小事都牵动感情。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爱民之情。

5.[用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背景]2018年5月2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引用了该句。

[释义]出自_________。意思是,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答案在本期内找)

本期参考答案

《如何阅读<儒林外史>》参考答案

1.A(“意在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封建社会各方面的风貌”错误。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的目的是抨击使知识分子堕落的封建科举制度。)

2.[示例]書中的严监生,是吝啬者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临终之际,因心疼灯里点着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妻子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3.(1)正面(或其他表示肯定、褒扬的词。)

(2)反面(或其他表示否定、贬抑的词。)

(3)王冕(或填“迟衡山”等其他符合要求的人物亦可。)

(4)[示例]这样分类整理,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小说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示例一]我选A。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示例二]我选B。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唐雎不辱使命>阅读》参考答案

一、1.(1)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 (2)同“披”,披散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4)于是,就

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思对即可)

4.[示例]生命诚然可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举其他事例,言之成理亦可。)

二、1.A(岁:每年。)

2.A(博士:古代为学官名,今为学位名。)

3.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高度赞美马生,而是意在勉励马生要珍惜学习时光。)

三、1.(1)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2)道歉

(3)兵法

(4)抵挡,防御

2.D(介词,在。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B项,凭借/因为;C项,表判断语气/表反诘语气。)

3.(1)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现在加上我就将成为四个人了。(2)兵法本来就是天下狡诈的人所喜欢的东西,我原本就猜到大王您会不喜欢它。

4.[示例一]更欣赏唐雎。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等句子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的人。[示例二]更欣赏郑同。从“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等句子可以看出郑同是一个富有谋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迂回委婉、谦虚文雅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九年级语文下册小说单元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1.D

2.C(A项,“候门似海”应为“侯门似海”;B项,“无精打彩”应为“无精打采”;D项,“两筋插刀”应为“两肋插刀”。)

3.C(A项,句式杂糅,应去掉“取得的”;B项,一面与两面不对应,应在“有浓厚的……”前加“是否”;D项,词语误用,“分布在”应改为“位于”。)

4.B(契诃夫是俄国作家)

5.(1)“排”字有“摆”的意思,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摸”字有钱少且藏得严实,从口袋里往外慢慢掏出的意思,表现出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的“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2)“脱”大衣,是奥楚蔑洛夫听到人群中有人猜测小狗是将军家的之后的动作细节,表现出他掩饰尴尬的微妙心理。“穿”大衣,是奥楚蔑洛夫听到人群中有人确定小狗是将军家的之后的动作细节,表现出他掩饰误判狗主,怕得罪将军的紧张、心虚。一“脱”一“穿”,前后对比,生动地展现出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形象。

二、6.(1)[A图]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大家都取笑他。邻居孩子听到笑声,也赶来看热闹,围住孔乙己。孔乙己就给他们分茴香豆,一人一颗。孩子们吃完还不散,孔乙己就用五指罩住,不再分给他们吃。[B图]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巡查的时候,遇到了小狗咬人事件,因判断不清小狗主人是谁,他多次改变断案态度,丑态百出。(2)①讽刺小说②章回体小说(或笔记小说) ③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④强悍勇猛的马帮形象(3)A組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B组都抓住“态度变化”来揭示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

三、7.[甲]:又见闰土。[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8.[甲]文中的“厚障壁”指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失望、痛苦的心情。

9。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用萧索、凄清的自然环境营造悲凉的氛围,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

10.(1)不矛盾。“欢喜”是因为闰土见到童年时的好友是高兴的,“凄凉”是因为二十多年的贫苦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2)不矛盾。因为孔乙已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无人关心,不能确切地知道他的死活,只能估计说“大约”;但他已失去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在那个世态炎凉、自私冷漠的社会里,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又说“的确”。

11.封建主义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导致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困苦,加上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让闰土由“小英雄”变成了“木偶人”。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既有他自己的不争气,也有社会的冷漠、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还有让他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牺牲品的腐朽的封建文化教育制度。

《语文游戏厅》栏目参考答案

1.《国语》2.《礼记,中庸》3.《周易》4.郑板桥(郑燮)5.《礼记·大学》

猜你喜欢
用典孔乙己示例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孔乙己(下)
习近平用典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