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

  •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看习近平用典的主要特征和内涵要义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党的二十大 习近平总书记博览群书,熟读经典,不仅能够旁征博引,还能巧妙运用,久而久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式风格”。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用典习惯,多次引用典故,其中还有一处连续用典。深入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习近平用典呈现出“广”“活”“实”的主要特征。 首先,从纵向的角度来看,习近平用典之“广”体现为时间跨度广。这些所引用的经典古籍,从

    科学导报 2023年90期2023-12-29

  • “折腰”: 黄庭坚前期生存体验的探析
    关键词】黄庭坚;用典;折腰【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6-0053-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6.016一、黄诗中“折腰”的使用情形以黄庭坚正式进入仕途的熙宁四年(1071)为起始点,以他进入政治斗争中心的元丰八年(1085)为分界点,黄庭坚的人生分期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熙宁四年至元丰七年(1084),

    今古文创 2023年46期2023-12-25

  • 杜甫与黄庭坚用典技巧的差异
    众多艺术特色中,用典毫无疑问是很突出的一点,杜甫用典采用多方面的技巧,显示出他高超的创作天赋和深厚的文化功底。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黄庭坚也特别强调对典故尤其是唐诗的推崇和学习,在唐代诗人中他最推崇杜甫,称赞杜甫“杜子美一生穷饿,作诗数千篇,与日月争光。”然而,黄庭坚在学习杜甫用典技巧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创新,提出著名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理论主张。本文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杜甫与黄庭坚用典技巧的差异。关键词:杜甫 黄庭坚 用典 差异用典也称用事,是指在诗歌的语

    文学教育 2023年7期2023-08-10

  • 巧以典故着眼 观略怀古忧思
    ;文本分析模式;用典用典是怀古诗词里常用的一种手法。刘勰的《文心雕龙》曾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怀古诗词作为初中古代诗词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是以历史古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借以达到作者感慨兴衰、托古讽今、抒发己怀等目的。然而,怀古诗因其关涉较多的历史知识、历史典故,且与学生的主体经验存在距离感,势必增强了阅读与鉴赏的难度,成为古诗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可以开展专题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品读怀古诗词,提升这类诗词的鉴赏能力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3年6期2023-07-11

  • 古诗词用典的教学策略
    选录的古诗词中,用典类古诗词占比很大,如何高效开展用典教学,如何寻找用典教学的突破口等问题困扰着不少高中语文教师。本文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对高中语文用典类古诗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对高效开展用典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用典 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由于师生素质、教学方法、应试性质等方面的影响,古诗词与教

    文学教育 2023年6期2023-06-22

  • 李清照《漱玉词》用典研究
    清照《漱玉词》的用典。首先概述李清照的生平以及词人的著述情况,然后对《漱玉词》的版本概况以及体例、内容作了一般性介绍。接着重点探讨李清照《漱玉词》中的用典情况,主要从用典作品整理、用典来源分析两大方面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用典来源主要分为诗词故语以及人事故实,然后分析了李清照《漱玉词》的用典价值,包括文学价值以及史料价值。最后得出李清照《漱玉词》中的用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李清照;《漱玉词》;用典【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

    今古文创 2023年21期2023-06-15

  • 《剪灯新话》中的诗歌用典赏析
    张佳楠内容摘要:用典是诗人抒发内心感受常用的艺术手法,显得构思巧妙且意蕴深邃。瞿佑在《剪灯新话》羼入了大量诗歌,而诗歌中又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其典故类型可分为语典类与事典类。语典类通常来源于《诗经》《楚辞》《世说新语》、史书、前人诗句等,事典类则通常化用各代典籍中的趣闻逸事、传奇话本、神话传说或宗教故事等。通过对诗歌用典的分析,可以由前入深地了解诗人用典的来源与用意。关键词:瞿佑 《剪灯新话》 诗歌 用典瞿佑的《剪灯新话》受到文人广泛的欢迎,除了其故事想象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1期2023-06-07

  • 论江淹《恨赋》《别赋》的悲怨基调
    景交融,并通过运用典故和概括典型的方式,将恨、别之情泛化为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读者共鸣,历经千载而传诵不衰。【关键词】《恨赋》;《别赋》;悲怨基调;用典;典型;情景交融【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1-0025-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1.008江淹一生历经宋、齐、梁三朝,身处江山易代之际,特别

    今古文创 2022年21期2022-06-20

  • 例析古诗词的用典艺术
    关键词 古诗词 用典 写作技巧 艺术手法引用典故是一种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典故,含蓄精练,意蕴深远,形象生动。运用典故,能彰显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诗词中的典故往往来源于史料记载的事件典故和语言典故,事件典故指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等;语言典故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作品中的现成语句。我们在鉴赏诗句时,就必须查阅典故的来源和原意,了解诗词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当时的处境,并掌握典故的运用规律。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深入理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5期2022-05-24

  • 吴均的“史才”对其诗歌、小说的影响
    实性,还体现在好用典,并常以历史人物作比;于小说而言,史学实录的精神与文学手法的结合,使其在艺术上较其他小说更胜一筹。 关键词:吴均 “史才” 边塞诗 用典 《续齐谐记》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齐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南史·吴均传》载:“先是,均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

    文学教育 2022年3期2022-04-01

  • 《离骚》互文性初探
    词:离骚;楚辞;用典;互文梁启超曾在《屈原研究》中说:“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必推屈原。”[1]楚辞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成为文学史上的共识。《诗经》与《离骚》并称为“风骚”,分别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然而,当我们承认它们巨大影响力的同时,我们就否决了文学的绝对原创性,肯定了文学的借鉴与继承。西方著名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在理论上很好地阐明了这一思想。狭义的互文性是指“一个文本与可以论证存在于此文本中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2

    美与时代·下 2022年2期2022-03-30

  • 积学储宝,诗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书写积累,培养用典意识,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增强古诗词语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朗诵积累;用典;语感;传承文化统编教材大量增加古诗词,足见中国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年来,张志功、崔峦、吴忠豪、李吉林、于永正等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反复强调消除“分析”“挖掘”两大“顽疾”。近年来,深圳小学语文界提出保持小学语文教学的“底线”,落实小学语文永恒的主题——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深圳市在小学语文赵志祥教研员的引领下,于2021年7月成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期2022-03-22

  • 中国领导人用典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化为中国领导人化用典故传播思想理论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对他们用典的研究已成热点。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13年至2020年与领导人用典相关的184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主要集中于语言类、思政学习类和翻译类。目前,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国家领导人用典的研究,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研究者数量较多,研究机构以院校、党政机关为主,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但相关研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介绍性质的文章过多,深度不够;研究者数量较多,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需

    西部学刊 2022年4期2022-03-04

  • 苏轼《宿州次韵刘泾》内蕴品析
    苏轼 思想转变 用典 《宿州次韵刘泾》 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多情白发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宋)苏轼《宿州次韵刘泾》 苏轼(1037-1101)因新旧党政斗争而遭到迫害,为避难自请外任杭州,到熙宁七年(1074)苏轼改任密州知州。政治上屡遭打击,苏轼内心虽有苦闷,但同时也磨练了他的意志,因此无论是任杭州知州还是密州知州苏轼的政治情绪依旧积极高涨,关注民间疾苦、尽力改善百姓生活

    文学教育 2022年2期2022-03-01

  • 论李白《行路难三首》中的用典
    境之中,这组诗中用典繁多,拓展了诗歌的时空境界,构成了诗歌的多重文化意蕴;充分体现诗人既满怀悲愤却又不失豪迈,既失意落寞却又希冀向往的复杂多变、波澜起伏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理想,对黑暗腐败政府的失望和政治理想破灭的自我慰藉以及微言大义、余韵悠长的行文风格。关键词:李白 《行路难》 用典一、用典概述(一)用典的含义 用典,也称用事,是一种常见于诗歌写作中的修辞手法。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专著《文心雕龙》第三十八篇《事类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期2022-02-03

  • 谈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用典的彝语翻译
    要准确翻译好这些用典,统一和规范译文,是汉译彝翻译者的职责。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汉译彝为例,总结出著作中所引用的诗词、格言、谚语等名句的汉译彝方法,为汉译彝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用典;汉语;翻译;彝语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章、著作、访谈等,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海外媒体纷纷称之为“习式风格”[1]。所以用典翻译得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的译文质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期2021-11-30

  • 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话语《用典》在高校翻译教改建设中应用途径及妙用分析
    的广泛关注。在《用典》的各种新英文译本伴随着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之热爱频现于教育者眼前之时,教育家们总想更进一步让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为育人发挥进一步功用。本文通过总书记讲话《用典》和其英译本语言表达特色之分析,作为“互文性视角翻译”“外交场合翻译质量评估”最佳教学文本之展现,对《用典》及其优良英译本应该引入高校翻译教改建设当中并在提高翻译专业学生素质进程产生妙用,提出了令人信服的依据。关键词:高校翻译教改;互文性;翻译评估;典籍翻译中图分类号:H09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8期2021-11-25

  • 用典:让诗词在简约中丰盈
    的能力。文章从“用典”的方式、作用、意义三方面入手,进行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辛弃疾词三首群文阅读,让学生学会一种鉴赏方式,进而在持续地练习中提高鉴赏能力。关键词:辛弃疾词;群文阅读;鉴赏古诗词;用典《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7—9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往往满足于“能够准确默写”,忽视对古诗词的感悟和运用,难以提高欣赏品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9期2021-11-15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古诗词中用典的艺术
    代诗词中,有很多用典的例子,用典能够创新意境,再现场景。也能够借古讽今,说不能说之事。言简意赅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的语言艺术。关键词:诗词、用典、创新、借古讽今、言简意赅、简洁含蓄、境界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304诗词是语言艺术,要在短短的二十到五十个字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文字凝炼。如何做到语言凝练,其中用“典”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典”,就是古代的故事或前人的章句。由于一个故事或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期2021-09-10

  • 清代 “ 毗陵七子 ” 对苏轼用典手法的接受
    问为诗”的苏轼的用典手法展开了全面且深刻的接受,在“寓象于典”“含情于典”“凝理于典”等多个方面融会贯通苏轼用典技巧,发扬苏轼诗学精神。此次接受提升了“毗陵七子”的作诗技巧,巩固了苏轼的经典地位,促使了诗坛对唐宋诗成就的客观思考。【关键词】 毗陵七子;苏轼;用典;接受【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021-04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清代“毗陵七子”

    今古文创 2021年20期2021-09-10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教学的三个层次
    关键词:辛弃疾;用典;内涵;情感《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历来备受推崇,被誉为“辛词之首”。全词共有104个字,却连用了5个典故,众多典故的运用使人们对这首词争议不止。有的人贬斥,如南宋文学家岳珂曾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微觉用事多耳”;有的人推崇,如明朝杨慎在《词品》中则认为“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虽褒贬不一,但都认可典故众多是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教师在讲解这首词时,教学重点大多会放在用典手法的解析上,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8期2021-08-11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赏析
    柳琳摘 要: 用典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的高超艺术手法,既构思巧妙又意蕴深邃。辛弃疾是古代词史中的用典大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将典故运用得淋漓尽致,将词人与典故合二为一达到精妙的效果。通过对这首词的用典赏析,可以点带面地了解辛弃疾用典的来源与深意。关键词:辛弃疾 用典 赏析用典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散文、骈文等各种文体中被广泛应用。辛弃疾作词熔经铸史,豪迈旷达,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被称为是词史上用典最出色的一位词人,《永遇乐· 京口北固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6期2021-08-03

  • “解铃还仗系铃人”
    写诗主张维持中国用典的风格,将历代流传下来的观念联合起来,汇成文化源流。诗人写诗不仅表现个人才气,而且展示和代表整个文化。在《爱略特的诗》一文中,叶公超先生反驳了艾略特在创作《荒原》前后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不同态度的观点,讨论了把艾略特诗歌创作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并且指出了艾略特通过隐喻手法营造一种“古今错综的意识”。笔者对叶公超先生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和进一步的评论。关键词:T.S.艾略特;叶公超;态度;宗教信仰;用典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2期2021-07-20

  • 古代汉语用典对高校思政教育启示研究
    阐释思想精髓,其用典的特点、内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分析古代汉语用典启示的现实需求入手,对用典例句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古代汉语用典对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关键词】古代汉语  用典  思想政治教育用典,是引种修辞的方式之一,指的是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古典名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近年来,许多思政文章或讲

    商情 2020年43期2020-12-24

  • 论李商隐讽刺诗中神话典故的运用
    ;讽刺诗;神话;用典作者简介:李玉琦(1986-),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2-0-02神话是心灵的历史,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鲁迅说:“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通常认为,由于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学普遍较为“现实主义”,对“怪力乱神”之事缺乏想象。但实际上,神话故事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2期2020-12-08

  • 论北宋古诗词用典的创新及其表现
    顾海艳摘要:用典是中国古典文学写作中重要的艺术手法,它穿插于诗词小说戏剧的创作中,常见于诗词中。用典这个概念最先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它是指在本文之外,选取其他的事件来类比证明义理,引用古人的言语和事迹来证明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早在秦汉时期,用典这种修辞手法已经出现在文人的创作中,并且用典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革新”,在不同的时代,用典的艺术内涵是不一样的,我们主要是研究北宋时期古诗词的用典相比前代而言有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2020-10-21

  • 新时代高中古诗文“用典”教学研究
    关注高中古诗文“用典”的教学。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古诗文的“用典”教学进行分析,从“用典”的基本内容、教学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更好的促进高中古诗文“用典”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词:高中古诗文 用典 教学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从2013年至今,努力推进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通过发表的一系列文件,努力落实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加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9期2020-09-26

  • 历史面纱下的故国情怀
    :吴梅村 对比 用典中图分类号:I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098-03前人论及清初文学, 必提及“江左三大家”,那吴伟业的成就自然不可小觑。其诗阅历兴亡,人称“诗史”,而其词更是述尽其一身的苦难与悔恨。“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歷经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这是吴梅村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在其12岁时(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就已初露才华,更在23岁时(明崇祯四年辛未)高中榜眼,被崇祯帝批为“正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2020-09-06

  • 历史面纱下的故国情怀
    :吴梅村 对比 用典中图分类号:I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098-03前人论及清初文学, 必提及“江左三大家”,那吴伟业的成就自然不可小觑。其诗阅历兴亡,人称“诗史”,而其词更是述尽其一身的苦难与悔恨。“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歷经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这是吴梅村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在其12岁时(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就已初露才华,更在23岁时(明崇祯四年辛未)高中榜眼,被崇祯帝批为“正

    现代交际 2020年14期2020-09-06

  • 浅谈《永别了武器》的用典互文艺术
    永别了武器》中的用典艺术,解读《永别了武器》与《圣经》的互文关系,从而深刻地理解《永别了武器》的作品内涵,为研究海明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关键词:互文性 《永别了武器》 用典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小说,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赞赏。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1950年学术评论家和学者开始关注海明威的作品,并从不同角度研究海明威的作品。除了“硬汉”等传统主题和“冰山理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8期2020-09-06

  • 习近平演讲中诗词用典对诗词经典化的影响
    究,通过对其诗词用典的收集、整合、比较、分析,找出其在诗词用典方面的特点,以及形成演讲“习式风格”的原因。并深入分析诗词用典对演讲效果的作用,在“演讲的戏剧化”视角下分析演讲中诗词用典艺术对诗词经典化的影响。以期为秘书撰写领导讲话稿时的经典诗词甄选、引用以及提升领导演讲影响力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关键词:演讲;诗词;用典;习式风格;经典化目前存在关于领导讲话稿中诗词用典的一些研究,如方传玉在安徽文学上发表的《浅论撰写领导讲话引用古典诗词的作用与技巧》等,但未在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0期2020-09-03

  • 《老人与海》的用典互文性解读
    海》与《圣经》的用典互文关联,对《老人与海》的互文性解读有利于感受《老人与海》的非凡艺术魅力,加深对海明威主要小说人物的理解,同时为研究《老人与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关键词:《老人与海》 《圣经》 用典 互文性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他创作了无数优秀的小说,其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成为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发表了无数经典的作品,如《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等。1952年出版的《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自出版后一直好评如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7期2020-08-27

  • 辛弃疾写作技巧刍论
    来源。【关键词】用典;造象;虚实结合【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122-01【本文著录格式】焦健.辛弃疾写作技巧刍论[J].课外语文,2020,19(16):122,124.稼轩为词,兼有豪放之气,婉约之风。同时代的诗论家刘克庄认为辛词“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课外语文·上 2020年6期2020-06-15

  • 用典看习近平青年观的科学内涵
    富,底蕴深厚。从用典的视角看习近平的青年观,其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青年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青年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青年要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习近平青年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根据新时代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

    决策与信息 2020年4期2020-05-09

  • 李商隐七律的用典机制研究
    铺排、无序组合的用典方式有所契合。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诗学研究中的作者、文本和读者的和解问题,达到对文学语言的准确解读这一目标。关键词:李商隐;七律;用典;诗语对等[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8-0-02雅各布森的诗性功能理论经过多种实践的检阅,可以揭示诗之为诗的奥妙,这对解释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相当的普适性。该理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等原则:“进行选择基于对等关系,即相似与不相似、同义

    青年文学家 2020年8期2020-05-06

  • 白居易的亲情诗研究
    亲情诗 比喻 用典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090-02从写诗的对象进行划分,亲情诗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写长辈的诗,写平辈的诗,写晚辈的诗。而在晚辈亲情诗当中,写亲生子女的诗占有重要的一席。白居易有不少以子女为题材的亲情诗,这些诗感情真挚,是他众多诗歌体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一、白居易及其子女白居易一生有过多个子女,但大女儿金銮子和小儿子阿崔都在三岁时不幸夭折,只有阿罗健康地长大成人。大女儿

    现代交际 2020年5期2020-04-26

  • 杨慎诗歌用典解析
    要:杨慎的诗歌善用典故,采摘经史,巧用掌故传说,文笔生华。其典故类型多样,包括意象型典、人物典、引言型典、故事典等,这些典故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不仅烘托了祖国山川的神奇之美,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真挚美好的情意,也表露出一种特定情境下的深沉悲慨之美,反映了杨慎尊古求新的价值趋向、自我调整和解难舒困的意识以及矢志于道的精神追求,极大地丰富了其诗歌的文化内涵,提升了诗的境界,达到了形式美和内质美的圆融。关键词:杨慎诗歌;用典;美学意蕴;文化心态中图分类号:1207.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4-18

  • 小学语文习作“用典”教学探究
    364400)“用典”,顾名思义是指运用典故,通常表现为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来丰富内容,表达自身所想要阐述的思想感情;或从经典著作中得到启发、感悟,达到对自身精神品质的良好熏陶。[1]习作“用典”教学是指在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典故,学习借鉴经典习作手法及技巧,以激发习作兴趣、提升习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从赏析经典,积累习作素材;借鉴经典,提炼描写技法;应用经典,赋予人文内涵三方面,阐述如何实施习作“用典”教学,引导学生巧用经典,为习作增色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2020-02-25

  • 试论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理念
    从习近平《默觚》用典入手探析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理念。即习近平引用《默觚》中的“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形象地阐释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政理念;引用《默觚》中“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等经典语句,以浅显易懂的道理,论证了他知人善任的人才观;引用《默觚》中“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以形象化的类比,为他的合作共赢的外交思想提供论证。【关键词】 习近平;用典;魏源;默觚;文化品格从十八大到2018年底,在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与文章中,有8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2-30

  •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情致高尚”“用典自如”三个方面。“场面庄严”多体现于应制诗中,它跟诗人“雅正”的创作观念分不开;“情致高尚”体现在作者超越功利的处世态度和表达上的节制;“用典自如”是写作技巧上的特点,在王维的七言歌行及各体裁诗歌中都有体现。关键词:典雅之美;庄严;高尚;用典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7836(2019)10 0101 03王维被唐代宗誉为“天下文宗”,其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细品之下,王维的大部分的诗作中都透出一种独特的“典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2019-11-24

  • 诗歌典故的叙事方法探析:凝练之构与蕴藉之美
    摘要:用典是古代诗歌写作的一种方法。典故是一种凝练的叙事,往往将一个完整的事件凝练于几字之内,既让诗歌语言表现出凝练之美,又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蕴藉之美。对于虽历代评论家对诗歌是否需要用典以及怎么用典进行了绵延持久的论争,然不可否认的是适当用典确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关键词:诗歌;用典;叙事;凝练一、诗歌用典理论用典又称稽古、事类、用事,即在文学创作中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经史子集、民谣俗谚、前人诗文中的语句,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证明自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2019-11-12

  • 《聊斋志异胭脂》用典探析
    中有许多作品涉及用典,《胭脂》一篇,用典尤多,其中语典数量远多于事典,体现了《文心雕龙》“才为盟主,学为辅佐”的用典之道。《胭脂》用典来源遍及经、史、子、集四部,用典方式灵活多样,既有明引与暗用之分,也有单引和叠用之别。《胭脂》用典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深切委婉的意蕴、华丽富赡的辞采和流畅而又凝练的文气等几个方面。缘事而发,炫示才学和孤愤心理则是蒲松龄在《胭脂》中大量用典的内在动因。关键词:用典;胭脂;才学;蒲松龄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

    蒲松龄研究 2019年3期2019-11-12

  • 《将进酒》语言特点研究
    往需要借助介体。用典辞格中,典故是一个概念包,需要打开概念包,结合语境,在所指空间和表征空间形成有效的映射,并在整合空间产生新的意义。“卒章显其志”式结尾是对全诗内容的概括,为理清诗歌的文章脉络提供了方便。关键词:《将进酒》;夸张;用典;语言特点《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将(qiāng)的意思是“请”,“将进酒”意译为劝酒歌。李白曾两次入长安,此诗为一入长安之后所作。诗人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

    大观 2019年8期2019-10-30

  • 习近平用典中为人之道的“两创”研究
    列重要讲话中多次用典,并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为人之道观点进行了继承与创新,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本文通过习近平用典中对为人之道进行的“两创”发展,提出新形势下,关于“人”的问题的现实启示。通过知行统一与完善人才制度,增加全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关键词 习近平;用典;为人之道;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科海故事博览·上旬刊 2019年5期2019-10-21

  • 略谈王安石诗歌的特色
    慨。另外,还善于用典。总之,王安石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关键词:咏史;写景;抒情;用典王安石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他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他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

    学习与科普 2019年7期2019-09-10

  • 从对比和用典角度解读《沁园春·长沙》
    容摘要:从对比和用典的角度解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和挖掘诗词,把解读重点放在诗词的写作手法上,在不断地推敲揣摩中理解该词成为经久不衰的中学语文经典篇目的原因以及感受作者的文学功底和诗词带给我们的文学魅力。 关键词:文本解读 《沁园春·长沙》 对比 用典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才,集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于一身。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诗作,《沁园春·长沙》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作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

    文学教育 2019年12期2019-09-10

  • 用典犹如用比兴
    譬喻”,将比兴与用典联系起来。不过,比兴与用典各有特色:用比兴,是用“物”来“打比方”,而用典则是用“典”来“打比方”。所谓用典,又称用事,即引用历史上的人、地、事、物等史实,或成语、成句,以为譬喻,借以言志抒怀。从手法上讲,用典的手法有明用、暗用、化用、正用、反用等。我们说用典犹如用比兴,就是说,通过用“典”来打比方,达到“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诗品》)的目的。例如,杜甫《别房太尉墓》中的诗句:“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即是引用晋代谢安与

    东坡赤壁诗词 2019年3期2019-07-05

  • 平“语”近人入课堂文化自信育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其中习总书记的许多“用典”,都是思想政治课很好的教学资源,将它们引入课堂,会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引导力,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关键词:习近平“用典”;政治课堂;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培育他们的核心素养。最近,央视推出《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其精彩的解说词被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年5期2019-07-02

  • 主持人语
    陈大亮自《习近平用典》的出版发行以及《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开播以来,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学习习近平用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潮。“习近平用典”与“平语近人”已经进入平常百姓家,成为一个固定说法与精神标识传遍大江南北,甚至在海外也广为传颂。报刊杂志发表了很多习近平用典的文章,内容包括学习用典的心得体会、习近平的用典艺术、当代价值、文化自信以及治国理政思想等,但是还没有人研究习近平用典的翻译问题。本期设置“习近平用典翻译”专栏可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