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语言特点研究

2019-10-30 03:01余海洋
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夸张将进酒用典

余海洋

摘 要:夸张辞格的运用,重点强调情感的强烈与真挚,夸张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介体。用典辞格中,典故是一个概念包,需要打开概念包,结合语境,在所指空间和表征空间形成有效的映射,并在整合空间产生新的意义。“卒章显其志”式结尾是对全诗内容的概括,为理清诗歌的文章脉络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将进酒》;夸张;用典;语言特点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将(qiāng)的意思是“请”,“将进酒”意译为劝酒歌。李白曾两次入长安,此诗为一入长安之后所作。诗人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写下了这首《将进酒》。全文摘录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将进酒》中夸张的运用

通过语言意义与现实的严重背离而再现现实,利用扩大升级或缩小降级的方法,虚化现实的修辞格叫夸张。夸张的特点是言过其实,过分扩大或缩小客观事实,形成很大的刺激力度,使语言富有表现力。

(一)扩大的夸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可知道,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一去不再回来。”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一直奔流到海,落差极大,但是再高的落差,黄河之水也不可能从天而降。李白把从高原而来的黄河之水写作从天而降,把高者写得更高,形成了扩大的夸张。从天而降的黄河之水,落差达到了极致,大量的河水的奔流速度是极速的。作者写极速奔流的黄河之水是比喻时间的一维性,时间是流动的,并且永不回头。

(二)缩小的夸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高堂”是古代的四合院的正堂,古人往往用它指代父母,在这首诗里是“居家”的意思。“你可知道,在家里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头发,早晨的时候还黑如青丝,到了晚上就变成雪白的模样。”头发由黑变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把人与天地和奔流的黄河相比,人生实在是太短暂了,太渺小了,于是李白把这漫长的过程说成是朝夕之间的事,把本来就短暂的时间说得更加短暂,形成了缩小的夸张。李白写朝夕之间头发由黑变白来说明时间流逝得快,感叹人生的短暂。

夸张是本体加上本体在程度上不可能特征,这两个认知要素投射到语言中,所形成的没有格式变化的语言的结构。如果把修辞格规定为有固定的格式特征,那么夸张不能算作是严格的辞格。夸张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可能特征离本体就越远,我们理解夸张,也就是让本体接受程度上的不可能特征,夸张的理解就需要借助介体才能实现。对黄河之水落差大的夸张,李白借助了“天”这个介体,对人生短暂、渺小的夸张借助了“青丝”和“雪”这两个介体,因此夸张辞格和其他辞格往往是结伴而行的。

夸张与谎言不同,谎言的目的是为了欺骗,夸张是在客观基础之上,明明知道是谎言而特意扯的谎,让接受者一眼就可以看出其对现实的严重背离,所以面对夸张辞格时,没有人只追求字面意义的理解。夸张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不是客观实际的记录,只求情意的强烈与真实。

二、《将进酒》中典故的运用

古人把典故称作事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现代辞书对用典的定义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文本模式。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从古的圣君贤相都已寂然无声,只有善饮的人留下了美名。以前陈王设宴于平乐观,一斗美酒值万钱,开怀畅饮多么尽兴。”古来的圣贤中善饮的人有很多,这里作者以三国时期魏国的陈思王曹植为例,并化用了曹植《名都篇》中的诗句“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典故是古今文学语言运用修辞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只有具备了相当文化素养并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典故所包含的喻指义。有人把理解典故比作“密码破译”,也就是说典故是一个概念包,读者要通过自己的阅读经验把概念包打开,结合诗作的具体语境,与诗作中的人物进行类比,形成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形成概念的整合,产生新的意义。

陈王和李白都是有志难展的人物,形成了共同的类属空间;陈王的境况和“宴平乐”形成一个所指空间;李白的境况与李白和岑夫子、丹丘生饮酒形成一個表征空间。所指空间和表征空间之间相互映射,共同投射到整合空间,在整合空间产生饮酒取乐、忧愤和自我的信念等新的意义,如图1所示。

接受者通过对修辞文本中“陈王昔时宴平乐”典故进行咀嚼、消化后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再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明了李白用典的深层用意,形成新的意义。典故的运用虽然给接受者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但这种阻碍使审美的过程得到延长,接受者一旦在整合空间形成新的意义,便会获得一种文本解读成功的快慰和享受。

三、《将进酒》的结尾

作家、文论家历来对结尾有重要的论述,叶圣陶在《文章讲话》中说:找到适当的结尾好像行人遇到了一处适合休息的场所,在这里他可以安心歇脚,舒舒服服地停止他的进程。《将进酒》采用“卒章显其志”式的结尾,这种结尾的方式就是用简要的语句概括诗歌的主旨并传递给接受者,它的优点是易于接受者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让接受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卒章显其志”式结尾是一种很好的修辞策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句话的前提是有“万古愁”,这样才能“销”。诗歌就是围绕着“万古愁”和“销万古愁”这两个线索来进行谋篇。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是对未来的判断,从而说明现在“我材”还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结合开头的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们知道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作者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考问时期,这就是“万古愁”的内涵。

虽然作者有“万古愁”,但是李白拒绝消沉,用乐观好强的口吻,为未来痛饮高歌,写下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要用飲酒的方式来“销万古愁”,因为酒可以使人情绪亢奋、无拘无束、缓解压力、放言无忌。李白围绕着饮酒进行了内容的安排:

饮酒的方式: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饮酒的程度:但愿长醉不复醒。

饮酒的原因: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饮酒的榜样: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饮酒的资金来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在写“万古愁”和“销万古愁”的内容安排中,贯穿着对未来的自信、对金钱和钟鼓馔玉式生活的轻视,所以写得场面宏大、气势豪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场面多么宏大,气势多么豪迈,都难掩李白心底如波涛汹涌的忧愤情绪。

何其芳说过,作者创作作品之后,把语言与语言之间的桥拆掉了,读者要追踪作者的想象,自己把桥搭起来。《将进酒》的章法结构安排得跳跃性大,内容之间的连贯性比较隐蔽,想追踪作者的思路,是非常令人头疼的。我们能够根据作者所提供的“卒章显其志”式结尾,逆推作者的思路,明确诗歌的写作线索,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结语

本文从夸张辞格、用典辞格和“卒章显其志”式结尾入手,对《将进酒》的语言特色进行研究。夸张辞格的运用是对现实严重背离,读者需要借助介体的帮助,来理解情感的真实性。用典辞格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内涵丰富,有利于作者用最简短的形式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卒章显其志”式结尾方式,能够让读者抓住诗歌语篇的内容要点,进而理清文脉,了解作者思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338-341.

[2]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21.

[3]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229-232.

[4]王锳.古典诗词特殊句法举隅[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4:87.

[5]孙玉石.新诗十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1.

[6]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58-64.

[7]刘大为.比喻、近喻与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6:173-180.

[8]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6:401-404.

作者单位: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夸张将进酒用典
用典犹如用比兴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将进酒》朗读教学之五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