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用典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3-04 16:56付佳楠
西部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用典研究现状

摘要: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国领导人化用典故传播思想理论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对他们用典的研究已成热点。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13年至2020年与领导人用典相关的184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主要集中于语言类、思政学习类和翻译类。目前,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国家领导人用典的研究,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研究者数量较多,研究机构以院校、党政机关为主,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但相关研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介绍性质的文章过多,深度不够;研究者数量较多,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需要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域;深入探究用典与传统文化学习、对外宣传翻译的关系;加强研究者的合作,不断提升习近平用典的研究层次和成果质量。

关键词:用典;文献计量;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4-0035-04

一、引言

我们品读国家领导人的著作时,总能从中看到不少古代经典的影子。毛泽东诗词“章法细密,用字遣词,多有来历”,在其诗词创作中引用大量历史神话传说、文学典故。邓小平的微观语言特色为“善用典故、谚语、惯用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经常以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不仅在国内外都掀起了一股用典的学习热潮,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计量法对领导人用典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直观地了解当前中央文献用典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总结这些研究的经验和不足,为提升未来研究的水平和更好地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数据库,使用高级检索,以“习近平用典”作为篇名,检索方式为“模糊”,共检索到464篇文献。经检索发现,最早刊发的论文是在2013年,故本文以2013—2020年为文献数据分析年段。464篇文章中学术期刊为199篇,硕博论文为29篇,会议文章7篇,报纸36篇,特色期刊有193篇。其中,特色期刊的193篇中大部分文章都是习近平用典一书的摘录和解读以及出版说明,报纸中大部分的内容为经典释义以及图书出版的相关报道。因笔者要考察的重点是领导人用典研究的方向和趋势,所以暂不将这两类作为考察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剩余的文献进一步筛选,剔除畅销图书排行榜以及摘录文等相关文献,共得出184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三、领导人用典的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小节拟依据知网的数据统计结果对184篇文献的总体指标和发表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二到第四小节将文献按照学术期刊、硕博论文、学术会议的分类进行深入分析。

(一)总体数据分析

文献在数量和发展趋势上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知识量增长的情况,因此,文献的数量是衡量知识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按照普莱斯的文献增长规律,文献的发展过程分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以及饱和阶段四个阶段:(1)学科诞生初期,此时期文献增长不稳定,理论不完善,难以用数学公式表达;(2)学科大发展期,此时期专业理论迅速发展,论文绝对数急剧增长,严格服从指数增长规律;(3)学科理论日益成熟,论文数量增长缓慢,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固定的文献增长量;(4)学科理论完备,学科论文数量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轴,或呈不规则的波动。基于文献增长规律,从图1的年度分布来看,2013年2篇,2014年无数据,2015年16篇,2016年18篇,2017年16篇,2018年25篇,2019年53篇,2020年54篇。2013—2014年尚处于萌芽阶段,呈现零星发展态势。从2015—2019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领导人用典研究呈上升之势,文章数量急剧增长,其中2016年和2019年都达到了一个峰值,原因在于2015年《习近平用典》第一辑的出版以及2019年《习近平用典》的各个译本开始在海外出版发行。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领导人用典的研究处于第二阶段,即文献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仍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图1年度分布

(二)学术期刊数据分析

184篇文献中有150篇为期刊文章,且期刊类型分布比较分散,共有近80种期刊,平均载文量约为1—2篇。其中《党员之友》(新疆)的载文量最高,一共是9篇,占比6%;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支部建设》《思想教育研究》《决策与信息》均有3篇相关文献,各占比约2%。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有27篇,占文献总数约18%。从核心期刊的年度分布来看,2013年和2015年分别为1篇和2篇,2016年6篇,2017年3篇,2019年8篇,2020年7篇,整体和上文的总趋势成正比,但是和年度总量相比,2015年和2018年的核心发文数量偏低。从学术期刊的文献数据可以看出,习近平用典的研究成果有分散、不集中的特点,核心期刊占总发表数量的比例较低。

从学术期刊主题分布可以看出,含有“文化”“传统”等词的文献较多,说明学者主要关注点为领導人用典的特色、领导人用典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思想等研究主题。

(三)硕博论文数据分析

和学术期刊相比,硕博论文和会议报告的数量并不多,硕博论文有29篇,其中硕士26篇,博士论文3篇。从学校分布来看,硕博论文的作者学校分布也比较分散,除山东大学外其他学校均只有1篇。在学科分布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有15人占比达到51%。

从硕博论文的研究内容上来看,有15篇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关的,这一数据也吻合上文中的学科分布。这15篇文章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案例分析、国家领导人的话语风格和反腐倡廉话语体系;(2)从用典出发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观、文化安全观、思想民族性等观念;(3)考察领导人用典对政治教育的启示。剩余14篇中有9篇是从典故翻译的角度来考察中央文献用典的翻译策略,其中英语翻译最多共有5篇,维吾尔语翻译有3篇,德语翻译1篇,其余5篇是从中国语言文学出发考察中央文献中的用典特点以及传统文化观等等。仅有的3篇博士论文均为思想政治相关方向的研究。

(四)学术会议数据分析

与搜索关键词相关的会议报告仅有7篇,但其中有2篇与主题不太相关,因此本研究只将剩余5篇作为考察对象。从内容上看,5篇会议报告中有2篇是关于领导人用典的英译策略的研究;2篇是从汉语修辞及词语借用角度来看我国领导人的用典策略;剩余1篇则是探讨如何学研《习近平用典》中的思想精髓。

综上所述,领导人用典相关研究目前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核心期刊和硕博论文数量较少。

四、习近平用典研究具体情况分析

将184篇文献按研究视角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语言类、思政学习类和翻译类。语言类主要是从传统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例如,分析用典的传播特征和意义、阐释用典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观等等;思政学习类的主要内容是用典学习的思想心得、从思想政治角度对用典所内涵的政治思想进行解读和分析;翻译类主要是从跨语言翻译角度分析用典的翻译特色和翻译策略。本节将从这三类出发,从数据分析和理论视角两个方面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一)语言类

1.数据分析

经筛选统计得出语言类文献共有46篇,语言类文献的发表趋势整体与总趋势基本符合,2016年和2019年是文章发表高峰期。

2.理论视角

语言学文献整体数量较多,大部分集中在社会、人文科学这两个学科,这是用典本身的文本性质所决定的。从研究内容来看,主题词的前三位分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出,大部分文章是从用典这一传统修辞现象出发,探讨习近平总书记对古典的化用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和思想来源。从研究方法上看,通过举例来进行论证的质化分析方法占比近百分之百,仅有少数几篇会有量化数据统计的内容,如赵丽霞、欧德英(2019)一文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了大学生对习近平用典的熟知度。

从语言类文献的标题来看,有近一半的文章是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讨了中央文献中的语言特色、考察典故出处、用典技巧,如任丽红,范文华(2019)就是从文献来源出发考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典故的实际出处;还有从文化角度来探讨用典的思政内涵,如曾茜(2019)一文中从习近平用典的特色出发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思政内涵;另外也有从话语分析、历史学、传播学等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献。

(二)思政学习类

1.数据分析

思政学习类在这三类中数量最多,一共有103篇。整体趋势和语言类略有不同。在2015年和2018年都达到了峰值,这和《习近平用典》第一、二辑的出版有很大的关联。

党政刊物是领导人用典研究的主阵地。从文章内容上来看,最多的是习近平用典的学习心得和读后感。还有近10篇从思政教育角度考察了运用用典相关著作进行思政教学的可行性。从内容分布上来看思政学习类的研究领域比较全面,从基础的学习心得到课堂的实践应用,从简单的经典释义到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均有涉猎。

2.理论视角

思政学习类大多数是以作者的实际感悟或经验为依据进行阐释的文章,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文章尚不多见。除此之外这类文献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宏观,从几个用典文本切入最终上升到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维度,这是思政学习类与其他类别文章的最显著区别。

(三)翻译类

1.数据分析

184篇文献中有35篇与用典翻译相关,其中2017年2篇,2019年10篇,2020年14篇。翻译类研究文献从2017年中旬开始呈直线上升趋势,其原因不难理解,随着我国中央文献译本的增多,有关典故翻译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虽然典故的运用为中央文献增添了文采,但也增加了译者在文化意境表达上的难度,很多问题都有待解决和商榷,因此笔者认为翻译类的文献数量还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翻译类文章的数量直线上升但是语种的分布并不均衡,26篇中有18篇均为英语的用典翻译研究,其次是维吾尔语3篇、俄语2篇,最后3篇分别是日语、韩语、德语。

领导人著作中仅《习近平用典》第一辑就译成了14个语种出版,由此可见还有很多语种没有发表相关文章。这类文献中共现次数最多的关键词是“译文”11次,其次是“典故”8次、“语境”5次和“外宣翻译”5次,共线的关键词显示出了翻译类文章主要的分析方法和关注焦点,大部分都是将译文进行对比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在分析翻译例句时译者都注意到了不同文化语境中读者文化背景的差异,提倡外宣翻译要贴近受众的思维方式,力争做到通俗易懂。

从期刊来源来看,天津外国语大学发文量占首位,共有3篇,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专门就习近平用典的翻译研究开设了专栏,有英语、俄语、日语三个语种,为习近平用典的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新路径。

2.理论视角

翻译类文章使用的理论也多种多样。应用最多的理论是功能对等理论,共有5篇,其次是归化和异化3篇、互文性2篇与目的论2篇。

还有一些文章是从相关人文学科切入,为用典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张晓希(2019)从中日文化交流史角度考察了中國典籍在日本的传播状况,总结出习近平用典日译独有的翻译方法——音读法和汉文训读法;姜雅明(2019)从文化语言学出发,探讨了习近平用典中的价值观,认为用典翻译需要高度重视文化价值观的阐释问题;罗青梅(2019)运用文艺学、美学中的文化意象概念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典故英译时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

除此之外翻译类的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质性分析外,还出现了运用语料库等科学手段的量化研究。例如,祝朝伟(2020)通过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与细致的文本分析,总结归纳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典故翻译的主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央文献对外传播的成功经验。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虽然翻译的相关研究数量少于前两类,但是应用的理论比较多样。

五、用典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走向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领导人用典的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多。目前,我国领导人用典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其主要特征有: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研究者数量较多;研究机构以院校、党政机关为主。

但相关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介绍性质的文章过多,深度还不够,层次有待提高;研究者数量较多,但比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比较局限,其他类型院校或研究机构关注较少或仍未开展相关研究,尤其是很多小语种的用典研究尚属于空白阶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其他学科寻找理论支持,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域;进一步探究用典与传统文化学习、对外宣传翻译的关系等;加强研究者的合作,扩大核心作者群,不断提升习近平用典的研究层次和成果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开宝,韩洋.近15年国内译学研究现状、问题和走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2).

[2]李多,康喆文.中央文献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1957-2015)[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3).

[3]李玥.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四字格日译研究[D].天津:天津外国语大学,2018.

[4]邱均平,苏金燕,熊尊妍.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比较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

作者简介:付佳楠(1990—),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单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为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对外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习近平用典日译研究”(编号:TJWYZDWT1901-08)、天津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科研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阐释研究”(编号:20ZXWX08)、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阐释学翻译理论视域下的中央文献用典日译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用典研究现状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漫谈诗词“用典”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