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对策

2019-11-26 13:40刘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教育

刘锋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亲情缺失、缺乏有效监管,在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及概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家乡生活的孩子。[1]选择外出务工的农民一般都是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基于如下考虑:孩子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仅靠自身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无法承担家里的各项支出,通过打工可以挣钱养家。

2018年,民政部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农村留守儿童的摸底排查工作。通过排查发现:截至当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其中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为76.5万。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外)祖父母隔代照料,其余由其他亲友照料。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为71.4%。[2]据此可知,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河南、江西、安徽、贵州、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父母在外出务工之前都会将孩子托付给(外)祖父母或亲友照料,让他们负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留守男童多于留守女童。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能接受到义务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亲情关怀的缺失,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他们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人身安全问题

离开了父母的陪伴和约束,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让人担忧。总的来说,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挣钱,父子之情、母子之情日渐生疏,导致亲情缺失。在遇到挫折时,有的孩子会觉得父母一点都不在乎自己,自己在父母心中可有可无,他们因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毕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亲朋好友都无法替代父母的感情。

二是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尚小,心智等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对陌生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遭遇到性侵害。从之前报导出的案例来看,该情形发生在留守女童的身上居多,犯罪分子一般都会先用小恩小惠来打消她们的疑虑,博取她们的信任,然后择机实施自己不可告人的企图。留守女童往往被犯罪分子伪善的面容和花言巧语所蒙蔽,放松了应有的警惕,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前者使她们在身体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后者除了身体伤害之外还有无法抹去的心理创伤,这种无法治愈的伤痛有可能成为她们一生的噩梦。

(二)学习品行问题

先说学习问题。由于受时代的限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没有接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他们的文化认知水平普遍不高,故在孩子的学习上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即使父母双方有一方在家,因家务和农活所累,无法兼顾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学习和认知造成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自觉性较差,敷衍了事现象严重。由于没有了父母的监管,有的孩子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抄袭作业搪塞老师,学习上敷衍了事、态度极不端正。

二是学习成绩起伏不定,甚至有所下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陪伴自己,许多孩子在学习上不再严格要求自己,而是散漫懈怠,得过且过。遇到严格要求的老师,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明显提高;一旦离开了老师的提醒和督促,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好像学习不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一样。

三是对读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在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毕业即失业”等观点甚嚣尘上,受此社会风气影响,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已经不合时宜了,就算努力学习考上好高中、好大学,也不见得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君不见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大学生正在为谋得一份工作而四处奔走吗?有些高学历的人工资待遇还不如打工者,有的甚至给低学历的人打工。

再说品行问题。由于父母长期远离自己,以身垂范教育缺失,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变得放浪形骸,品行败坏。主要表现在:男女生之间不正当交往,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一纸空文,拒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同学之间搞“团团伙伙”,结成利益小圈子,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与社会闲散人员称兄道弟,抽烟酗酒赌博打架斗殴,讲所谓的“哥们儿义气”、“姐们儿义气”。为了追求生活上的享乐和安逸,满足与他人攀比的虚荣心,有的孩子甚至参与偷盗、抢劫、贩毒等活动,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

(三)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留守孩子长期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或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生活在一起,家庭的亲情关怀教育缺失,故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在年龄小的孩子和女生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由于很少与人沟通,他们变得沉默寡言;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他们的上進取心减退,变得自暴自弃;由于不能体谅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对老师善意的批评和管教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等等。也有少部分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外出务工挣钱之艰辛和对自己舐犊情深之爱,能够体谅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对自己无私之爱,他们将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和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化作攻坚克难、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使自己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如何构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使留守儿童真正享受到健康、公平的教育刻不容缓。

(一)注重亲情关怀和以身垂范教育,使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父母之爱

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很难有好的结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直接的影响,决不能忽视弱化父母的以身垂范教育,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孩子的长远发展。父母除了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以外,还要关注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应及时地进行沟通和引导,既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需求又给予必要的亲情关怀,使留守儿童从内心里真正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规范寄宿制学校的监管机制,注重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

寄宿制有利于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集中管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进城务工的父母不必再为孩子的生活担忧,不必再为孩子的学习担忧,更不必再为孩子的安全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父母的后顾之忧。学校应注重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比如建立“亲情小屋”,每天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让留守儿童定期和家长视频通话,让父母及时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成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有效化解他们可能面临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三)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加大对留守儿童保护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要完善和加大对《青少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法律档的贯彻执行力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取缔校园周边的网吧、KTV等休闲娱乐场所,让留守儿童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以案释法普法宣传,由各地公安局或派出所的相关领导担任学校的法制校长,让留守儿童增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同时公安机关也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力度,为学校营造一个安宁、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亲情关怀的缺失,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关乎孩子的未来。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离不开父母的以身垂范教育,离不开学校的人文关怀,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使留守儿童真正享受到健康、公平的教育,才能推动国家的长远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畲凌,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39.

[2]新华网.民政部:全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两年下降22.7%[D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0/30/c_1123634905.htmbaike,2018-10-30/2019-04-23.

(作者单位:湖北省巴东县太矶头中学)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问题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