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

2019-11-27 07:05吴永霞
名师在线 2019年24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堂教学

吴永霞

(甘肃省古浪县海子滩初级中学,甘肃武威 733100)

引 言

教学是一门艺术,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一定的教学技能。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提倡“创设情境”模式,其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师有责任将课堂教学提升到艺术的高度,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能力。

一、人性化课堂从营造氛围开始

人际交往活动中一个相对特殊的情境就是教学活动,它是由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其中包含着信息的传递、知识的传承,同时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途径[1]。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应该遵循三个注重,即注重学生、注重生活、注重实际,引导与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事,让其通过实践将生活与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联系。初中化学教学要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让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高度贴合,让学生不仅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成为生活的主人。对于每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对每位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喜好等综合分析,关注每位学生,尤其是不能因学生成绩高低而区别对待,要在教学中将人性化艺术体现出来。

例如,在教学“氢气爆炸试验”这一知识点时,为了防止发生危险,教师可以采用塑料袋收集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再注入三分之一体积的空气,而后在学生的共同关注下点燃火柴,让学生观察实验所产生的爆鸣声与火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二、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其是高尚的艺术过程。要想满足学生的核心学习地位,教师有必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陈旧与单一,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来进行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来找寻解答,实现自主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活动变成学生小组实验活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例如,在教授“氧气的性质”这一实验课题时,教师把硫、木炭、铁丝、镁条燃烧演示实验,交给各个小组来完成,并且要让每个小组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详细掌握实验步骤所需设备,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实验变化(实验前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光、放热情况,生成什么物质等)。

三、专题讨论艺术化探究问题

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备课阶段,一定要树立预测时机的意识,预想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效契机,并且把握机会,采用探究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提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其一,巧问诱思。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火花的眼睛,在课堂上及时调控,灵活改变既定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多交流探讨,评价总结与反思。其二,小组互动。这是教师提升课堂实效性所采用的有效互动方式。其三,展示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进行“品红扩散”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品红放入水中,飘在水面,当学生无法清晰观察品红在水中、水下扩散现象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展开想象:加点土、用玻璃棒往下按、先放品红后加水。也有学生给予这样的答案:把品红和食盐混合均匀,用力压,让品红附在食盐表面,然后再将其入水,就能看到品红在水中扩散。这样的开放式探究问题讨论教育活动有利于不同思路的碰撞,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也将其大量应用于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形式网络结构的特点,具备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具有一键检索的高效性,资源共享丰富化,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视觉与听觉的直接感官化,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这种教学不仅具备趣味性与新鲜感,同时也提升了学习效率。但许多从事教育的教师对这些新鲜技术不擅长,导致信息技术无法高效应用于实践教学当中,因此,学校有必要多开展专题培训尤其是信息技术培训,加强教师的应用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际教学。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件制作

教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字体的颜色、背景的搭配、字体的大小等,使其具有新鲜引人注目的特点。若是课件色彩不清晰灰暗,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

(二)课件应用

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时,切莫形式大于内容,播放时间不宜过长,要恰到好处;兼顾板书,结合板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重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会使其产生视觉疲劳。直观化的演示,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一些理解困难的抽象部分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变得清晰明了,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度。许多课本内容主要是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为载体,由于学生的人生阅历经验有限,理解许多新问题存在困难,而在演示实验时借助多媒体,是最为恰当且高效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弥补了语言与文字难以可见化表达的特质,对改革教学方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丰富化学概念艺术化的外延与拓展

化学概念是化学思维的基础,化学学科与其他理科的区别就在于概念的学习。一些专业概念的深化认知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比如原子、分子、元素、离子、化合价、相对原子等,其概念的杂多是许多学生学习化学遇到的最大障碍,也是许多学生难以提升化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关键诱因。所以,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借助带入类比的方式,将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具象化,最好有可以参考的实物来辅助理解。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变化”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从撕纸和烧纸两种不同的变化引入,通过让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区别点,再借助专题实验来进行有效的讨论、归纳、总结,最终加深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生活例子来进行归类辅助消化,最后,教师可以设置陷阱题目,让学生归纳出化学变化的内涵与外延。如教师让学生讨论“头发变长”“人长高”属于哪种变化。

再如,在教学“物质的构成”相关知识点时,对“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了物质”的解读,教师就可以通过沙子与沙堆的类比方法,将抽象化的文字转化为具象实物来降低理解难度,同时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将所能够观察到的宏观物质的印象与其内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最终达到理解物质的微观性的目标。

结 语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化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理念、新思路、新策略。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化学课堂一定能达到艺术与知识的完美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课堂教学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