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导学 乐“词”不疲—谈低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的优化策略

2019-11-27 17:29朱敏彦
名师在线 2019年14期
关键词:含义词语文本

朱敏彦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江苏苏州 215000)

引 言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语文学科,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全面,因此,在此阶段,教师更应当注重语文的词语教学,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过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只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词语教学则不够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明白,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综合,两者不能偏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重视词语教学,让学生通过掌握词语来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在低年级开展词语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词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词语是文本的基础,但是单纯的词语讲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教学的成效也不高。要想激发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词语学习的情境,通过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词语的含义。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学情,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词语[1]。

例如,小学语文《树和喜鹊》一课中有“孤单”一词,低年级的学生对“孤单”这一词语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深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先问大家:“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跟爸爸妈妈在家,你想让爸爸妈妈陪你玩一会儿,可是爸爸在玩手机,妈妈在做饭,他们都不能陪你玩,这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闷得慌”“心里不舒服”,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教师所说的情形是生活中学生常常碰到的情景,以此来创设词语情境,学生都能很快进入情境,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文本:“那课文中只有一棵树与一只喜鹊,你们能理解它们是什么感受吗?”“孤单。”学生齐答。“那你们知道孤单是什么意思吗?”“没有人陪”“心里空空的”,学生说着自己的感受,教师再进行扩展与补充,通过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词语的讲解最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进入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词语的内涵。

二、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单独进行词语讲授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词语的教学要融入文本。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可以与文本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让学生在文本中进行揣摩与思考,更好地把握词语的内涵,并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文本中有“陡峭”一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词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上下文来进行词语的学习。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来读一读这段话:‘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大家可以猜猜看,陡峭主要来形容什么呢?”“山峰吗?”“很高的高山吗?”学生通过文本上下文进行思考与猜测,教师说:“大家都猜得不错,但还缺少陡峭最关键的特征,大家再阅读文章,仔细想一想。”学生细细阅读文本的片段,有学生提出:“可以看到云海的山峰一定是很高很难爬的山吧?”“有道理,那怎样的山难爬呢?”“很直很陡的那种吧!”学生答道,“是的,直上直下的山没有坡度,很难上去,所以拿陡峭来形容。”学生点点头,此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座陡峭的山峰的图片,学生对陡峭这一词的含义理解得更深了。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词语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关注重点的词语,通过对词语所在上下文的品读来更好、更准确地理解与掌握词语的含义。

三、丰富学习形式,通过游戏掌握词语

要想提高词语学习的成效,让学生对词语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使词语学习与游戏相结合,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词语教学,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词语学习,从而将枯燥抽象的词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这也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2]。

例如,小学语文《狐假虎威》一文中有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在教学时,如果教师以常规的词语讲授法来教学,学生的兴趣不大,对词语的感受也不深。因此,教师采取了游戏化的方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本中的动物,通过表演展示出这些词语所表现的形象。角色扮演是学生都很好奇又有兴趣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扮演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摇头摆尾是一种什么动作呢?表现的是什么形象呢?”教师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描述,之后指定几名学生做示范,让其他同学看看谁展示得比较到位。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都兴趣满满,表演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谁演得好,教师再进行点评,指出学生表演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表演,学生能更具体形象地了解词语要表达的意思,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词语教学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游戏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很容易调动课堂气氛,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也能让词语教学变得具体、形象。

四、推敲词意,通过比较内化词语

教材文本中有许多关键性的词语,这些词语多是文本作者经过揣摩与推敲写出的。由此,在词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关键的词语。教师可以尝试替换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看看替换后整体语感有没有变化,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比较与剖析,让学生对词语的含义与用法了解得更准确,同时积累更丰富的词汇。

例如,在教学古诗《咏柳》时,教师考虑到古诗词最注重对字词的推敲,特别是好的诗词作品,字词的选用都是有讲究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也比较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教师在学生阅读了《咏柳》后,进行词语讲授时,着重让学生揣摩其中的关键字词,教师同时提出问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大家感受一下‘裁’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裁剪的意思。”有学生答道。教师问:“那如果换成剪字呢?大家再来读读看”“好像是没原先有感觉了。”学生讨论着,此时,教师给学生继续深化词义:“剪只有单纯剪的意思,而裁却有用心的含义在里面,意思虽相近,表达出的语境却完全不同了。”通过相近词的辨析与揣摩,学生对词意的理解更深入了。

揣摩与推敲文本中的词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词语学习习惯。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与应用词汇。

结 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讲授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感悟词汇、理解词汇和掌握词汇就是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词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应当重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词语教学,不断地探索词语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猜你喜欢
含义词语文本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容易混淆的词语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找词语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一枚词语一门静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