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11-27 19:49王艳梅
名师在线 2019年34期
关键词:素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王艳梅

(甘肃省白银市育才学校,甘肃白银 730900)

引 言

地理学科包含着大千世界的诸多内容,展示出各个国家的地质面貌,显示出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能够带领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变化,使学生了解到人口的变迁,认识到各个地区的地形,掌握到各个国家的气候特色。地理课堂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提升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本内涵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地理学科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地图技能,带领学生认识地图的重要性,了解地图中展示出的文化特色及区域分布情况,使学生提高空间视角的能力,从空间领域中感受地理事物、景色之间的分布与结构组成情况,认识各个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观念[1]。

二、地理课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培养学生形成具体的核心素养内容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力,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文化基础。

首先,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确每一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次,地理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技能,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地球仪等教学辅助用具,直观地获取到地理知识内容,学习到地图的使用规则,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再次,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投入到地理文化学习当中,使学生通过地理课程了解到中国地形的分布情况,认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学习世界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地理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品质,引导学生投入到地理教材的人文知识学习当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地理教材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形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微课强化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微课是学生预习的主要手段,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越来越重视微课的使用,积极利用微课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的理论知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剪辑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自主了解教材中的知识,主动探索地理知识中的奥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世界的人口》时,教师可以提前搜索下载相关微课,也可根据当地特点进行修改制作适合本校学生的微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微课和讨论了解世界人口的相关知识,主动发现一些地区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

(二)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利用投影仪展示出地理教材上的内容,让教师利用定位笔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不再局限于讲台上的授课形式,教师可以从台上到台下,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环境》时,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使课堂练习更加形象化,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展示出中国地形的空间感,显示出中国河流的走向与延伸情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各个地区的气候变化,积极与教师互动,深刻了解每一个章节中重要的知识点[2]。

(三)运用翻转课堂增加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翻转课堂是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主动关注地理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翻转课堂重新构建了学生的学习流程,创建出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将地理信息直接传授给学生,创建出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吸收和内化地理教材上的知识内容,积极与小组成员产生互动,在与小组成员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地理知识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应该积极利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创建出若干个课堂学习小组,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的方式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具体概况,在交流过程中认识我国现有的水资源情况,了解掌握我国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四)运用远程教学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

远程教学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应用通信联系等教学形式,将课程传授给更多的学生,让学生在校外也可以掌握地理知识的主要内容,通过音频或视频学习地理教材的重点知识体系,通过QQ、微信等通信工具及时联系教师,从而解决自身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例如,在教学《世界的发展差异》时,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世界发展的差异性,不能明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定义上的区别,没有明白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可以利用远程教学工具,通过教师讲解的内容认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五)运用网络搜索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

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导学生收集、处理、分析和共享地理知识的教育信息内容。在地理课堂上,教师积极利用探索式网络教学形式,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自主上网搜寻与地理教材相关的信息,找寻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教学《中国的主要产业》时,教师可以积极运用探究式网络教学形式,引领学生投入网络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如何看待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提升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寻相关内容,从网络资源中了解农业、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明确我国科技力量为交通运输业所带来的巨大的发展动力。

结 语

信息技术资源已经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形式。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利用微课、网络教学、翻转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远程教学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素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