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布置中的德育渗透

2019-11-27 04:15徐长敏
中国德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黑板报布置教室

学校教育总需要一定的空间,教室的规模也基本固定,教室布置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体现着教育理念的变革。相信通过这种变革,学校教育能够关注学生的空间体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种心灵栖居的良好氛围。

教室布置体现出教育者的理念和追求,通过不同的形制和空间关系向学生传递着规则、纪律,乃至蕴含的教育理念。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教室不是物品的简单组合,也不是静态出现在学生生活中,需要统筹考虑。

一、关注教室布置的安全性

关注教室布置的安全性不仅仅是教育管理的要求,更是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避免布置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安全隐患。

一是心理安全。学生在教室中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生活,只有在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探究性。一方面要考虑不同课型的学习区布置。尽管秧田式的课桌摆放最为简单、安全,但并不适用于学生综合学习的需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摆放方式都在不断地出现。另一方面要注意空间距离。心理研究表明,人际交往有四种距离:亲密距离,在45厘米以内;私人距离,在45~120厘米之间;社交距离,大约在120~360厘米之间;公共距离,大于360厘米的空间距离。人有安全的距离需求,当外部提供的空间小于安全距离时,往往会感到焦虑不安,乃至诱发各种矛盾。尽管教室内的人际交往空间并非严格遵从这样的研究成果,但在布置时应避免多配置功能区压缩学生的空间距离。

二是过程安全。教室的布置需要有相应的物品,在倡导学生主体的过程中,会有学生参与到教室布置过程中。这就涉及物品本身的安全、布置过程的安全和后续使用的安全等具体问题。从对教室卫生安全的角度考虑,一方面是使用的材料本身是否含有超标的元素、粉末等等;另一方面物品本身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以及考虑到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是否存在着不牢固、易松动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的隐患等等。

三是应急安全。无论是消防还是其他应急逃生都需要有合理的通道,班主任在布置的过程中往往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够。实际上,近年来有不少因为应急通道堵塞或过于狭窄出现的安全问题,给了我们警示。除了教室内预留通道符合要求外,笔者主要考虑的是,不少班主任为了色彩绚丽、形状多变,往往会进行立体布置、拉线式布置等等,这些对小学生的应急逃生是否有不利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可移动物品、未固定架子等对应急逃生可能带来的影响。

二、审视教室布置的适宜性

教室,除了必要的学习空间、走道和教学空间、多媒体、采光空间外,班主任能够自由布置的空间并不多。如果追求更多、更全、更花哨的布置,势必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因此,教室布置不仅要体现出个性,还应注重适宜性。

一是空间位置的合理利用。教室布置先要预留出学习区、教学区和多媒体区,在功能区的设置上至少还应预留出卫生角、图书角、学生储藏区等基本的区域。如果空间适宜可以进一步布置展示区、教师辅导区、多功能学习区,甚至洗涤空间(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未配置,台湾小学教室建设有此规定);需要设置交流区,在黑板附近设立循环日记、意见反馈本,方便学生交流个人的看法、获得有效的支持。在空间不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纵向或者整合功能,如利用架子、橱子等;也可以利用教室外的功能区(如有的学校在教室外设立集中排放的卫生角、储物区等)。

二是合理搭配颜色。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影响,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而且年级越低,这种体现越明显。颜色的适宜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应考虑各项布置的实际目的,既要避免过于单调、乏味,又要避免色彩过多、过滥,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乃至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儿童更多偏爱红色、绿色、黄色,不太喜欢灰色、棕色、黑色。有研究指出:男生喜欢青色、青绿色和绿色的教室,而女生则喜欢紫红色、紫色和青色;小学生在青色教室中书写效率最高;青色是对儿童最有益处的颜色;推荐的教室用色是一、二年级为粉红色、青绿色和橘黄色;三、四年级为绿色、黄色和青色;五、六年级为青色、青绿色、绿色和黄色。

三是内容和形式的适宜。不同年龄段关注的内容和需要的资源各不相同,无论是基于展示、提醒的文本材料还是基于功能的区域设置,都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空泛的标语口号并不是学生喜欢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如同样是图书角,图书的种类、摆放的形式,乃至阅读的方式都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强化教室布置的激励性

展示空间作为鼓励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良好性格,在学生心理建设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很多积极表现来自于外部的及时激励,在可能的条件下要设置激励区域,进而增强学生的成就体验,引导或规范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实现环境育人的重要目的。

一是全面展示。多数班级的激励区域常常是以新颖的电脑喷绘图版呈现,这种展示不能只是学生成绩的排序、成绩优秀学生的事迹、违纪的惩罚等等。除了当下展示较多的作文、证书、书画作品、成绩优秀学生事迹等,还有很多激励的内容和形式,如对班级开展的活动配以图片、文字展示出来,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此外,能够反映出学生成长历程的特色经历、创意作品都可以展示。

二是及时更新。班主任通过固定版式的方式将近期需要展示的东西展示出来,这种方式图文并茂,但考虑成本,不可能及时更换展示内容。因此,除了固定的版式外,要设计可更换的部分,如采取粘贴、抽插塑料盒等方式及时展示学生的成长历程。低年级的教室,条件允许可以设立可涂擦的涂鸦区,方便孩子随时表现自己。这种及时更新不仅能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而且能够避免周期过长,让学生产生厌倦。班主任可根据班级的活动、学生的需要,在协商的基础上定出基本的周期,并随时根据需要更换。

三是扩大范围。教室外一般不属于班主任的权利范围,有些学校允许班主任利用教室外的走廊展示,但多数是统一的模式,如班级目标、班徽、集体合影、任课教师等,一学期一更换。笔者认为,如果学校不过分干涉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平台。从研究的成果看,激励的范围越大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越大,利用教室外的空间進行激励,无疑是将原来的班级内的激励变成了全校性的激励,因为,走廊是全校师生路过的地方。

四、注重教室布置的创生性

教室布置一定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这种服务并非简单地作为一种静态的资源起作用。笔者认为,让学生参与调查、设计以及整个布置过程,不仅使布置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而且体现学生是教室布置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养成爱思考、乐合作、敢负责等优秀的品质。

一是有限度地放手。当下很多教室的布置是班主任或家长替代学生完成,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不少班主任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完全放手给学生。小学生的自主实际上是一种低层次的自主,需要教师的指导,并且这种自主性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放手,包括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参与设计、学生能定期更换内容等递进方式。这样做既能保证育人方向,体现班主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又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素质。

二是引导学生创造。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创造者,用于展示班级特色的墙壁是学生创生的重要场所,这种创生不仅仅使得学生接受相关的内容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历。但有调查显示,80%的学生没有参与墙壁文化的制作,也没有提供相关的内容。如果能够由学生讨论、选择,乃至编制相应的文化用语等等,会进一步提高“让每一面墙壁说话”的重要价值,因为墙壁不仅仅要“说话”,关键是学生要听懂这些“话”,并且能够自觉接受这些“话”的影响。

三是帮助学生学会担责。学生的担责不仅表现在布置过程中的参与,也包括定期更换过程中的负责。黑板报是一个需要定期更换的内容。黑板报不仅仅是一个展示信息、迎接检查的场所,更是学生学会合作、担责的重要载体。因此,班级成立板报组的方式有可能能保证质量,但本报这一载体的作用发挥会受到制约。其实,班主任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以班规的形式协商制定板报出版规程,建立完善的方案编制、分工协作和出版质量评价等一系列指标要求。在班主任的指导下,黑板报变成学生学习合作、担责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经历中逐步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传统的黑板报是同学们用粉笔手绘一些资料或趣闻,供大家阅览。在资讯日益发达的现在,黑板报原来的意义已经基本消失了,只是作为一种传统存在。班主任可以对黑板报的作用、内容、形式等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学校教育总需要一定的空间,教室的规模也基本固定,教室布置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体现着教育理念的变革。相信通过这种变革,学校教育能够关注学生的空间体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种心灵栖居的良好氛围。

【徐长敏,山东省临沂第五中学,一级教师】

責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黑板报布置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创意满满的黑板报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特别号都有了
电子黑板报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