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线上学习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南通大学印度留学生为例

2019-11-28 15:42臧晓雨钱西雯
成才之路 2019年33期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学习者

臧晓雨,钱西雯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汉语热”现象,汉语的传播与推广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国内外的汉语学习形势一片大好。目前,汉语在全球有超过15亿的使用者,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而新媒体时代,依托于网络的,在网络上发起,并全部或绝大部分在网络上进行的活动被称为“线上”。当下的社会环境,“线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依旧占据着主体地位,但是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互联网技术革命,依托于新媒体手段的线上学习模式也显示出了它的独特优势。下面,本文对留学生汉语线上学习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一、汉语线上学习的发展情况

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学习网站创建于1998 年,随后越来越多的学校、机构、企业开始研究远程教学模式,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大批汉语学习类网站和手机软件应运而生。当前,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汉语学习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借助新媒体手段的线上学习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并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作用。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汉语学习网站的数量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无论是就总体数量还是增长速度而言,其发展态势都非常好。目前,网络上能检索到的汉语学习网站约130 多个,其中可正常使用的却不足半数,多数网站处于长久不更新的状态或者已被管理员关闭。这些网站大多是收费或限定用户使用的盈利性网站,它们有专门的视频课程、课堂教学录像,却难以提供实时的、面对面的线上教学,交互性较差,学习效果并不明显。

随着移动端设备的普及、市面上智能手机的种类日益丰富,用户可在各类手机的应用商店中下载相关APP,获取汉语学习资源。在应用商店的捜索框内键入“汉语学习”等关键词,可搜索出近5000 个APP,数量非常可观,但功能却大同小异:教学式的软件更新缓慢,主要采用机械的记忆训练方式,极易使学生感到疲惫;趣味性的软件又过于低龄化,且收费高昂,适用人群范围有限,实际能学到的知识很少。

二、南通大学留学生概况

南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10 年1 月,学院目前有留学生近400 人,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国、约旦、纳米比亚、博茨瓦纳、韩国、澳大利亚、巴西等近20 个国家。

南通大学各专业都具备对外招收留学生的合格师资和教学条件,学校有对外汉语教师逾40 名,可授予汉语言文学本、硕学位和对外汉语本科学位。

三、线下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结合对部分留学生的访谈,了解南通大学印度留学生的汉语线上学习资源使用情况。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群体范围非常广泛,不管是外在的语言环境,还是内在的思维方式,都存在着各种差异。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选取南通大学印度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考虑到印度留学生的数量占南通大学留学生总人数的56%,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调查的120 位印度留学生均来自南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他们通过两三年的汉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制是六年,包括五年的专业学习和一年的专业实习。第一学年到第四学年,学校开设了基础的汉语课程以满足其日常生活中语言使用的需求,在第五学年则开设了与专业相关的汉语课程。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本次汉语线上学习情况调查的调查问卷采用中英双语,共3 道填空题、21 道客观选择题,包括受访者基本情况、使用情况、反馈建议三部分。基本信息涉及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当前汉语水平等问题,为分析学生线上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使用情况分为网站使用情况和APP 使用情况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涉及常用网站及APP 的名称、使用目的等问题;反馈建议则包含对学生线上学习资源的使用感受及建议。调查共分发120 份调查问卷,回收120 份,有效样本量为118 个,样本有效率为98.3%。

四、留学生线上学习资源使用情况

参与问卷调查的118 名印度留学生均有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这表明绝大多数留学生都具备使用汉语线上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客观条件,汉语线上学习的推广有较好的物质基础。

1.汉语学习网站使用情况

(1)使用网站进行汉语学习的人数较少。根据问卷调查结果,118 名印度留学生中使用网站进行汉语学习的仅有29 人。通过对留学生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习者因为学习网站与手机端不兼容、电脑携带不便等问题而不选择使用网站进行汉语学习。

(2)网站较多被用来查字典。在使用网站进行学习的这部分留学生中,用网站来查字典的人数最多。留学生表示他们常用的查字典网站是百度翻译和谷歌翻译,这两者实质上是翻译工具,而并非提供专业词典查询的网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汉语线上学习网站的推广力度不够大,学生能接触并使用的网站数量十分有限,许多专业的汉语学习网站也因此不被知晓。

(3)网站平台有较大的潜在发展空间。调查中,51.72%的使用者认为网站学习的优点是易于操作。学习类APP 是近些年兴起的,发展还不够完备,同时由于设备的界面、性能等因素限制,所能提供的功能十分有限。而网站平台的建设与APP相比较为成熟,更大的可操作界面也就意味着更便捷的使用体验,这是手机等设备难以比拟的,也是学习网站的潜在发展优势。

2.汉语学习APP 使用情况

(1)使用APP 进行汉语学习的人数较多。参与调查的118名留学生中,有92 人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APP 来学习汉语。手机和电脑相比,更轻便易携带,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汉语学习APP 的开发设计应该得到重视,从而充分发挥它的设备优势。

(2)使用手机APP 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关于“您觉得使用APP 学习有哪些优点”这一问题,85.87%的学生选择了“随时随地学习”。不管是在地铁上、火车上,午休或是晚餐时,只要打开手机就可进行学习,非常便捷,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却难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的行为和活动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3)手机APP 多被用来学习汉字、词语。根据统计,超过八成的学生使用手机APP 来学习汉字、词语。南通大学印度留学生使用的APP 主要有Hanping Chinese Lite、谷歌翻译、百度翻译、Pleco、Papago、多邻国、Hello Chinese。其中,Hanping Chinese Lite 和Pleco 是词典类软件,谷歌翻译、百度翻译和Papago 是翻译类软件,这两类软件的使用人数最多,而教学类软件多邻国和Hello Chinese 的使用人数最少。由于学校本身就开设了相关汉语课程,多数留学生只是把APP 作为一种课外的扩展词语量、锻炼听说能力、辅助汉语学习的工具,对APP 是否能提供系统的语言学习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3.留学生对线上学习资源的使用感受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对留学生的线下访谈,留学生对线上学习资源的总体使用感受有如下几点。

(1)多数留学生认为线上学习的模式对自己的汉语学习有一定帮助。国际教育学院在课程安排中为留学生开设了基础的汉语课程,但课堂上能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并不能满足他们学习与生活的需求。当留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遇到与汉语相关的问题时,网络无疑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线上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使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在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在积累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2)线上课程和社交平台的互动是留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形式。在问卷给出的几种学习形式中,倾向于“社交平台的互动”和“线上课程”的人数最多。一方面,留学生们希望通过专门的社交软件寻找同样有学习语言需求的语伴,在实际的情景互动中提高彼此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留学生们希望各大高校和语言机构能在网站上提供专业的系统教学视频,帮助零基础或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

(3)留学生希望线上学习资源能针对界面设计、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优化。现有的大多数线上学习网站,由于资金、人手等各方面的限制,更新缓慢,界面陈旧,使用体验较差;APP 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单个APP 的功能较为单一,学生为了学习不同的知识可能要下载多个APP,某种程度而言使学习过程变得烦琐。此外,当线上充斥着多种功能相似的学习资源时,学生往往缺乏辨识能力,难以在资源间做出选择。

五、线上学习资源的优化建议

1.设计网站和APP 时立足于学习者的受众视角

1974 年,社会学家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在其著作《人际影响: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中首先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查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

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是汉语线上学习的重要目标受众,受众的及时反馈能够最直接地体现内容的优质程度和粉丝黏性。在现有汉语线上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论述较多,对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却很少;开发者在开发资源时,大多也站在教学者的角度,将学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引入在线教育平台的设计中,探索新型的汉语教学模式。然而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难点也是不同的,必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思考学习方式,才能使线上学习平台更实用、更受欢迎。

因此,笔者建议对线上学习资源进行优化时把焦点转移到受众身上,站在汉语学习者的角度,通过分析线上学习者的使用动机和实际需求,考查学习者使用后产生的心理及行为上的效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变化,从而进行综合评定,并根据学习者学习诊断报告,提供符合学习者学习习惯的线上学习方案。

鉴于目前国内的英语线上学习平台发展已较为成熟完善,汉语线上学习平台可以借鉴它的建设经验,提高平台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频率,将学习者对平台的使用反馈及时传达给平台开发商,开发商再根据反馈数据及时完善学习内容,寻找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

2.将国家、地区间的文化思维差异作为一个设计的落脚点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跨文化交流带来的各种问题是难以规避的。如何正确地与学习者交流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目前汉语线上学习平台发展中的短板。

现在的线上学习平台主要是从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不同语种角度设计的,并没有将国家、地区间的文化思维差异作为一个设计的落脚点。事实上,即使是使用同种语言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因受文化背景影响而表现出的学习态度、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设计出符合他们思维习惯的线上学习资源。

3.从线上学习的交互性研究入手优化学习资源

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学习要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迈克卡尔(Mckeachie)等西方心理学家将学习策略区分为三种: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又包含其他人的支持,如寻求教师、伙伴帮助,这正是交互式学习的体现。

由于新媒体环境的特殊性,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相比,线上学习的交互性较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惫。加强线上学习的交互性,能有效地完善现有的汉语线上学习体系,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是优化汉语线上学习资源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社交平台无疑是具有良好交互性的平台的代表。借助社交软件的框架搭建汉语线上学习平台,可以帮助学习者找到语伴,让学习者在和语伴的沟通交流中熟悉汉语的语境,锻炼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彼此的语言水平。

4.整合现有的学习资源,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现有的汉语学习平台数量庞大,功能却较为杂乱,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平台看似涉及汉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内容却十分浅薄;有的平台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知名度却很低。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习者发现线上学习平台的途径主要有三种:自己搜索、他人推荐和广告。

线上学习资源的开发设计固然重要,后期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必不可少。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汉语学习”,排在搜索页前面的多是一些广告网站、小机构开发的盈利性网站,它们或是内容不够专业,或是收费过于昂贵,并不能给予学习者真正的帮助;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关键词“学汉语”或“Learn Chinese”,许多知名度不高、名称和关键词没有直接关联的软件就不易被检索到。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9(2018)》对中国新媒体未来发展提出的十大展望中,有一点是“媒体融合系统性创新发展,效果评估不断规范”。如何将同类资源进行整合、融合,提高优质学习资源的知名度,是汉语线上学习的优化过程中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源整合方面,应考虑统计整理现有的线上学习平台,根据功能进行分类,联合手机运营商在软件商店设立汉语专题,将相关软件归置在专题内供学习者选择;宣传推广方面,线上学习平台在线上应借助微信、微博一类的社交平台,通过注册官方账号,由专人负责运营、发布相关信息,增加网络曝光率,为线上学习平台积攒人气。

六、结语

网站、APP 作为重要的线上平台,在优化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汉语线上学习模式的发展是一种优势,更是一种必然趋势。学界应对如何借助这些线上平台构建新型汉语理论框架和学习模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优化汉语线上学习资源,推动汉语传播工作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留学生汉语学习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