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为基础做好班主任工作探研

2019-11-28 15:42陈进芬
成才之路 2019年33期
关键词:德育班主任教育

陈进芬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湟兴小学,甘肃 兰州 730086)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在小学教育阶段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离开了德育,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班主任的教,都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在重视教书的同时更重视育人,并将二者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没有良好的德育环境

信息时代网络信息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影响着小学德育。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使思想观念发生错误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都为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将全部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只注重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对他们进行德育,这也给班主任开展德育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德育方式单一

当前,小学教育也将德育纳入了工作重点。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留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评价法、疏导法等对学生进行德育。但是班主任也要明白这些教育方法理论性较强,很难发挥出实践教育的作用与功能。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班主任并没有深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在德育中仅注重理论教育忽略了实践活动,就算是开展了相关的活动,也存在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导致最终的德育效果不理想。

3.班主任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班主任作为开展德育的重要角色,应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可知,教师的德育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将影响德育的效果。

二、以德育为基础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策略

1.注重日常训练,耐心教育学生

班主任要以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基础对他们进行常规知识训练与教育,切不可给学生强加教育知识,应耐心教育学生,可以针对所教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加大力度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姿势。每天班主任要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时要求他们要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其次,在学生做作业时应提醒其纠正不良的姿势。同时,在学生发言时班主任应要求其站立端正,双眼平视前方,说话声音洪亮。最后,在听讲方面要求学生要养成认真听对方讲话的习惯。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要听清班主任讲课的内容,同时要能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长期下去学生就会习惯成自然。

在强化学生训练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可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学生,应尽可能用表扬的方式进行。班主任应用恰当的表扬语对学生进行表扬,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上课铃声响了以后,一些学生无法收心还在吵闹,更没有做好认真听课的准备,这时班主任如果直接批评学生,那么被点名批评的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正面疏导、个别谈话等,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指正,以此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同时,班主任将批评融入到表扬中也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关注每位学生,对其表示赞赏

可以说,班主任的赞赏是传达师生思想的重要桥梁。班主任的赞赏犹如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尊与自立。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阳光、空气以及赞美,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称赞也能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主任给学生的赞扬越多,学生就越会散发出更多的活力,并且这些活力充实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每次考试,学生们的分数都有高低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也就出现了“学困生”“优秀生”等名词。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们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有的同学学习能力强,有的同学学习能力弱。但是班主任要意识到并非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就没有前途,甚至没有希望,学校德育不可扼杀学生的学习权利。因此,学校开展德育活动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让德育焕发出更多的光彩。同时,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耐心、谨慎地教育学生。

3.以生活为基础,优化德育方式

从以往的德育情况来看,大部分班主任都是以苦口婆心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说教,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生活哲理,使得德育流于形式。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班主任要结合视频教学的途径,以生活案例为基础开展德育,力求感化并激励学生。

对学生进行德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借助生活对学生进行德育。班主任可以加大力度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力求在各个教育环节上获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班主任与家长达成一致,各个学科教师互相配合监督,才能让学生形成印象深刻的日常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德育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以安全教育、爱国、孝道等为主题,结合各种有趣的活动强化德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4.巧妙开展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在传统的德育中,大多数班主任都是秉持同样的态度,即“严师出高徒”,一旦学生犯错就会严厉批评学生。但是对于身心不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无法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错误并让其主动改正,进而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应选择科学的、委婉的批评方式,坚持先扬后抑的原则,并运用恰当的批评语,这往往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有时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一些小事而吵架甚至动手,班主任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基础合理进行评定,并以平等对待学生为原则科学处理这个问题。然后,班主任可以利用平和的语气和语言表扬犯错误的学生的一些优点,让其意识到自己与以往的差距,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虚心接受。与此同时,班主任不可在公众场合批评学生,这样可避免伤害的学生自尊心。如果班主任经常批评学生,就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抵触心理,加剧学生的叛逆速度,不利于后续的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结束语

总之,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学生素质的高低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良好的德育是每个学生学好各个学科知识的前提条件,品德高尚的学生会深受同学、班主任、家长的欢迎,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广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以德育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德育班主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