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2019-11-29 08:59汪昉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3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科技

汪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汪昉

(华南理工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处,广东 广州 510640)

自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高校作为国家引领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在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首先介绍了高校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具有的天然引领作用,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现状,并为优化和提升大湾区高校的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提出了举措和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战略支撑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成为当下热点话题。与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上其他著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等基础要素方面均遥遥领先,短板恰恰就是在科技创新[1],因此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了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而高校作为引领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应该在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承担起重要责任。首先介绍了高校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具有的天然引领作用,立足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深入分析高校在推动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并为优化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提出举措和建议。

1 高校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具有天然的引领作用

美国创新经济学家理查德·R·尼尔森曾说过:“大学在技术进步中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培养产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地方,而且是与产业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研究发现和技术的来源。”[2]随着科学发展进入到了大科学时代,高校的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源头作用愈加突显,更好发挥了科技创新引擎引领作用。高校具备较为完善先进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体系。自有高校以来,科研便与高校办学活动密不可分,即便是教学型的大学,基本的科研设施建设和科技研发活动也成为其辅助教学的必要手段。其次,高校是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高校以培养人才,为各行业创新发展服务为根本任务,同时拥有一支具备教学科研能力的优质教师队伍,具备了创新体系赖以生存的智力资本、人力资本,发挥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可以说高校作为创新、科技、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在科技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2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现状

纵观旧金山、纽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快速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本地高等教育机构对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力支撑。例如,在旧金山湾区,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80多所大学,5个国家级研究实验室,培养出了许多高科技企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旧金山湾区聚集的苹果、谷歌、惠普、雅虎、思科、脸书(Facebook)等巨头企业,其创始人均来自这些大学,堪称全美科研创新的引擎[3]。应该说,旧金山湾区厚积簿发的教育与科研优势是其长期保持为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最核心要素之一。

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东省内拥有151所高等院校,但其中仅有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香港在此方面更显优势,其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拥有享誉全球的科研实力,长期位列全球高校前五十强,但这些高校的科研成果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转化,较少像硅谷等科技创新中心那样大量涌现高校教师或学生成功创办科技企业独角兽的案例。

3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的举措和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应该说虽已具备了成为全球创新高地的潜力,但仍存在缺少世界名校、强校以及高校在科技产业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与支撑作用不足的短板。如何破除短板,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和研究。

3.1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多层次科研支撑体系

3.1.1 加大投入

要加大投入,努力在大湾区内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高校和优势学科。要推动大湾区内高校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包括粤港澳三地、广东省内之间,面向全球办学。着力促进高校成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主力军、核心力量和原创性科研成果主要源泉,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将提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能力和水平作为一流研究型高校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和评价标准。面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大湾区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装置和科研平台,建设一批高精尖研究中心和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大湾区各高校加快打造一批优势学科群。还要鼓励支持大湾区各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合作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备开放共享,同时开展国际前沿领域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一批国际一流高校和优势学科[4]。

3.1.2 充分提升大湾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吸引能力

针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涉及的重点领域,实施目标靶向引才,高度重视理工科人才特别是理工科高端人才如博士、博士后的引进,以期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内集聚一大批国内外理工科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可主动布局一批新工科专业,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工科,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中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所带来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采取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高校与科技企业共同培养等方式,加大大湾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还要充分发挥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湾区一流高校及重点学科平台优势,打造宜居宜业的创新发展环境、高效便捷的知识获取环境和自由宽松的科学技术研究环境,使高层次人才在科研、创新创业中全面焕发创新能力。

3.2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成果充分融入大湾区产业建设之中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必然要求大湾区内的高校与企业之间能充分加强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

3.2.1 大湾区高校与企业应进行优势互补并形成合力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布局,未来将共建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科技创新走廊,以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加强大湾区内各区域高等教育规划、科学技术规划、产业规划融合引导,实行产学研组团式发展,集聚国内外高校、重大科学装置、前沿科技创新平台、高科技企业等优质资源,在大湾区中建设开放式、国际化一流研究型大学和高等研究院,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雄厚基础[5]。

3.2.2 提升大湾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与产业化率

港澳高校强强联手,通过与腾讯、华为等科技企业共建实验室或科技人才交流项目,共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需求动态对接。引导高校学习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技术转移中心的经验做法,设立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全过程提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优质服务。此外,给予高校专利成果所有权和转化自主权,以利于专利成果及时高效转化,加快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3.2.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深挖大湾区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推动大湾区各高校与企业相互合作进行转型升级,精准对接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海洋装备等龙头产业需求,实现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建设协同推进,加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坚克难,深化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助推湾区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开放合作枢纽和更具活力的世界级经济区。

3.3 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要使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得到充分释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建立和完善科研创新体制机制,实现高校等利益主体真正达到共建共治共享[6]。

要创新和完善大湾区范围内的相关法律制度。着眼粤港澳大湾区的长远发展,在“一国两制”的大框架下,粤港澳三地之间需要创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系统破解制约粤港澳三地之间高校合作办学、人才流动、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障碍。要建立大湾区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政策体系。研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重视市场引导,促进人才、智力、科技等创新要素高速流转与聚合。要健全大湾区高校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资源的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大湾区高校协同创新发展规划,从人才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发展常态化。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智库间的交流合作,为大湾区各行业企业、各级决策层提供咨询服务,为未来大湾区的发展和建设做好谋划和预测。

[1]周璐瑶.创新科技驱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J].区域经济,2018(11):143-144.

[2]朱箭容,王子敏.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12):88-90.

[3]刘胜.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析——基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J].广东经济,2018(10):38-41.

[4]陈昌贵,韦惠惠,吴艳云.粤港澳高校科研合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校探索,2009(6):72-76.

[5]林先扬.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特征、瓶颈与策略探讨[J].岭南学刊,2018(4):27-32.

[6]余玉娴.主权国家内部跨边界科技合作模式分析:以粤港澳高校科技合作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84-88.

G644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3.032

2095-6835(2019)13-0078-02

汪昉(1984—),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

〔编辑:严丽琴〕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科技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