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2019-11-29 14:18李长清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2期
关键词:塔吊预制构件装配式

李长清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1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重要性

随着BIM 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在建筑行业中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应用BIM 技术,利用BIM 具备的各种技术功能优势,能够促使以往装配式建筑构件施工精度不足、效率低下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与质量,因此有必要对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对于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BIM 技术发展及优势简析

BIM 英文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即建筑信息模型,这一理念最早于1975 年由美国“Chuck Eastman”教授提出,主要目的是对建筑建造设计进行可视化分析,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建造效率。直到2002 年,随着BIM的三维软件成功研发,有效助推了BIM 技术在建筑行业领域及其他行业领域的落实应用。BIM 贯穿于建筑从最初设计到竣工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它将建筑各种物理参数与功能性特征用数字化形式来体现,并借助三维数字技术,将建筑三维模型与建筑几何/非几何信息关联在一起,有效实现了建筑信息资源共享。相对于传统的CAD 制图技术,BIM 技术将建筑结构设计图纸从“二维”变成了“三维”。即还未正式施工,就已经能够将最终的设计“效果图”以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更加便于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直接以虚拟效果图为依据,共同进行探讨分析,并结合实际需求,对各种结构信息参数进行调增,使其满足自身要求,可有效防止具体落实阶段出现过多施工变更,对于施工成本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BIM 技术具备参数化、可视化以及信息关联性优势,可以将建筑不同结构部位信息有效关联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且一处参数发生变化,其他相关信息也会随之变动,更有利于负责不同结构设计的技术人员借助这一平台,实现彼此间的协同与交流,还可以方便设计人员在他人设计成果基础之上,做好属于自身结构设计的数据信息优化,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有力地保障[1]。

3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3.1 BIM 技术在构件制造中的应用

预制构件的制造是开展装配式建筑构件施工的基础,而传统预制构件设计图纸是基于二维的CAD 图纸制作而成,在实际进行交底时,受图纸专业性影响,造成了设计人员与生产技术人员之间沟通交流障碍,前者很难向后者完全清晰的表达出设计意图,很容易出现在构件生产完成后,才发现构件成品不符合实际要求,需要重新返工,造成大量资源损失。而通过应用BIM 模型,在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阶段,设计院就可以直接与构件生产厂家完成对接,通过BIM 模型的参数化展现,方便厂家更加直观的了解构件信息,生产人员也可以成功跨越专业障碍,更好的与设计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全面掌握设计意图,从而有效提升构件制造的准确性,提高构件生产效率。不仅如此,BIM 技术还可以与RFID 技术相结合,从而方便生产厂家从模型中直接提取预制构件各种参数信息,例如构件几何尺寸、材料种类、数量等,结合这些信息,准确计算出原材料需求量,并以此为依据,实现原材料采购计划与构件生产计划的制定,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待工、待料的现象发生,还有利于实现构件生产成本精准化控制,避免资源浪费。

在构件完成制造生产后,便进入到构件运输阶段,在该阶段中,需要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时间,由于在运输路线中,实际路况属于不确定因素,并且有的预制构件可能受当地法规限制,无法及时运输至装配式建筑构件施工现场,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提前做好时间规划,防止对正常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还应考虑运输空间问题,一些构件实际体积较大,并且在运输过程中易损坏,因此也需要提前做好运输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运输车辆,确保预制构件平稳运输至施工现场,防止出现施工现场构件缺乏或积压问题。针对于上述两中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基于BIM 技术的构件信息控制系统,并与预制构件管理系统相结合,实施预制构件装载运输预演,提前了解到构件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准备预防工作,确保预制构件平稳运输至施工现场。

3.2 BIM 技术在施工平面布置中的应用

(1) 预制构件的存储管理。在将预制构件运输至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后,需要做好预制构件的合理存储。通常情况下,相对于传统建筑施工场地,装配式建筑施工场地不会太大,因此不宜存放过多的预制构件,需要结合实际施工进度,做好构件的进场数量与时间的科学合理控制。然而无论是预制构件的分类存储,还是预制构件的分类统计,都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通过应用BIM 技术,并与RFID 技术相结合,在预制构件制造生产阶段,生产工人就已经将RFID 芯片植入预制构件之中,因此只需要负责预制构件物流配送、存储的工作人员读取RFID 芯片中的信息,就可以直接完成预制构件的验收,有效节约时间人力成本。在实际进行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通过应用BIM 技术,技术人员可以直接获取综合信息,可以预先确定安装位置等信息的准确性,再进行拼接、吊装,有效提升了构件安装的准确性与效率。

(2) 施工场地布置。装配式建筑通常由大量装配式构件拼装而成,同时受施工区域空间所限,需要做好合理的施工场地布置,才能够保证后续预制构件吊装平稳顺利进行。在实际进行施工场地布置时,需要重点考虑到以下几点因素:①塔吊位置布置。塔吊布置是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塔吊布置位置精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预制构件吊装的准确性,在实际预制构件施工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因塔吊位置设置不合理,出现二次倒运构件问题,对于整体施工进度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进行塔吊布置时,需要结合施工实际合理确定塔吊型号、作业范围,保证其满足施工要求,并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制定出多个塔吊布设方案,最后借助BIM 技术,对不同布设方案进行BIM 模拟,从中选择最优方案。②预制构件的存放,该问题上文已有说明,此处需强调的是,预制构件的存储应结合实际建筑需求而定,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存储位置是否交通拥堵等问题。③要做好施工场地内构件运输的规划,防止在实际进行卸车、吊装时,对其他施工作业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应用BIM 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模拟,充分考虑不同的施工方案,做好对方案对比,并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施工平面布置方案[2]。

3.3 BIM 技术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在实际进行装配式建筑构件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一些失误、偏差问题出现,有效保障装配的建筑质量。通过应用BIM 技术,施工单位可以直接对施工计划进行模拟分析,并通过关联时间及3D 模型,实现4D 施工模型的成功建立,从而能够立足于不同施工阶段,运用可视化对施工进程进行模拟,实施跟踪施工质量变化,更加直观的模拟显示实际施工过程,实现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监管控制。通过应用BIM 模型,施工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构件类型、尺寸等信息,分有效防止安装错误问题发生,提高安装质量。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BIM 技术过程中,通过利用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结合云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及RFID 技术等,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查看施工状况,并对施工状况进行异地指导,促使得现场人员能够更加顺利的实现构件定位与吊装,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通过应用BIM 技术,能够通过对施工模拟,快速识别部分安全隐患,在BIM 模型的帮助下,不仅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施工现场外形特征,相关施工技术人员也可以对施工方案进行提前检验,有效消除施工安全隐患。

4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采用传统的施工技术,不仅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施工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通过在实际施工中应用BIM 技术,能够有效简化施工难度,节省施工资源,提高施工效率,有效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实现更好的应用推广与普及。

猜你喜欢
塔吊预制构件装配式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多标段工程群塔布置与安装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塔吊检查
超高层建筑塔吊选型和布置分析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BIM技术在PC预制构件工厂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