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质解释技术

2019-11-29 09:38楚孟珂贾天剑
商品与质量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层测井方差

楚孟珂 贾天剑

1.新河矿业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2400

2.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菏泽 274918

1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分析步骤

1.1 地质测井建模

地质测井建模是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应用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步骤之一,建模工作是后续其它工作展开的基础,只有保证建模工作的质量,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建模即对油田区的所有测井编制一个模型,并且这个模型中的组成部分进行细致的规划,模型当中应该涉及到地质测井的详细情况,同时,这也是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1.2 地质测井

在进行地质测井分析的时候,应该注意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掌握,通常情况下,地质测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要对油田区所测井的数据进行细化的整理以及分析;其次,对小层数据对比的结果进行分析,这是非常重要的,再利用剖面图来对测井构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小层对比的准确性;第三,利用测井数据来制造构造图,构造图的方案设计可以进一步的确认小层对比的准确性。此过程对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在制造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对其进行指出,从而保证对比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1.3 三维地震解释的过程

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展开三维地震解释工作的。

(1)构建变速场。变速场的构建是高精度地质构图工作展开的基础。当以上环节都已经完成之后,要对测井深层的相关数据参数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在以上的条件之下,油田井区就有可能出现速度场,并且,速度场是变速场产生的前提,也是高精度地质情况构图的基础条件,所以变速场的构建是非常关键的技术环节之一,利用变速场的运行可以构建出更加精准的图像。(2)油田开采的部署。油田开采工作的部署是非常关键的,当以上步骤完成之后,就要进行油田的正式开采了,在开采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所负责的工作区域进行精准的划分,当人员安排妥当之后,再展开油田的开采工作。

2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思路与流程

2.1 测井构造研究

针对测井构造的研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针对区域内所有的井进行测井精细层的对比分析;②准确的选择区域内过构造、断块出现的连井剖面,并因此来合理、可靠的完成小层的对比,③充分利用的所有的测井层位构造图,从反向的角度来验证小层对比的合理性。

2.2 测井层位深度建模

充分利用全井位的构造图来针对深度的测井层位建立起三维模型,该模型还能起到约束三维地震解释的作用,而以此模型基础能够很好的建立变速度长。

2.3 精细地震解释

精细地震解释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①利用三维全井位深度模型的约束作用,有效的标定研究区域内所有井位层位时深,并完成区域内精细构造的解释;②合理的利用的小波域的想干体分析办法来深入的分析区域内的断裂体系,这样才能充分针对中断层的地震解释的精确性;③以三维地震解释形成的数据为基础对1CDP展开全三维的地震解释,并利用的Earthcube软件对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剖面以及线等进行精确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能够及时的发现常规解释存在的问题。

2.4 有利区块分析和井位部署

充分利用高精度的构造图,能够轻松的发展比较有利的构造断块。针对一些油源条件比较好的老油田,只要能充分保证其储层的落实情况以及良好的封堵效果,就可以顺利的完成井位的部署。

3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质解释技术

3.1 小波变换

20世纪80年代,小波分析从数字信号的初始处理到地震数据处理逐步发展,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成果,石油和煤炭勘探的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技术优良。实现价值。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和故障诊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技术进步。小波修改用于将任何类型的信号映射到拉伸和平移形成的小波函数,数据完整性和科学小波变换功能的实现改善了机器频率分析和故障排除,提高了信号稳定性,提高了机器运行效率。

3.2 三维数据体属性分析与图像分析

三维数据体属性分析采用三维地震一步迁移数据,以可视化解释软件为操作平台提取相关地震参数,三维地震数据信息实现三维地震图的高分辨率习惯了实现煤矿区地质构造详细解释的百分比。

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地震层的平整段与平衡段相似,通过叠后三维地震数据,有效消除局部断层对数据精度的影响,煤层反射波您可以调整群体以改善地震层。通过观察,可以了解不同时间不同视野的结构变化,故障结构的显示更具体,是准确的三维地震数据为各种解释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3.3 方差体解释

三维地震数据本身准确地反映了规则的网格反射。当断层连续性或局部地层变化较差时,三维地震数据体反映了规则网格反射的一些偏差,地震反射路径不同于周围环境反射的数据和地震痕迹之间的差异它被检测到。您可以检测有关故障和不连续更改的信息。方差体方法是找到所有数据体样本的方差,计算周围地震时间窗内所有样本的平均主值的方差,最后通过加权归一化计算方差。

加法模式相对劣于既不垂直于干线也不垂直于系带的故障,因为数据仅与主和连接方向相关。因此,当预测故障路径,主线和连接线的问题时,通过使用加法模式可以提高操作精度。

总之,随着地震技术的最新进展,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工业应用阶段;随着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震数据解释软件识别出结构越来越小的小结构改进了帮助。解释方法得到应用,口译员积累的经验不断增强,施工解释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解决了以前难以解决的地质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猜你喜欢
小层测井方差
本期广告索引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泉三段、泉四段沉积演化规律分析
海上薄互层砂岩油藏层系划分及射孔优化方法
——以蓬莱19-3油田为例
概率与统计(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测井工作中存在的误区与应对措施
我国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常见地质问题分析
方差生活秀
揭秘平均数和方差的变化规律
方差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