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场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及处理

2019-11-29 00:50彭林寿段博芳曾维欢何俊涛李红炳
猪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种猪周龄狂犬病

彭林寿,段博芳,曾维欢,何俊涛,徐 佳,李红炳

(1.临沧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临沧 677000;2.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1;3.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4.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内蒙 呼和浩特 010000;5.云南牧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4)

猪 伪 狂 犬 病(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猪是PRV 的贮存宿主之一。临床症状表现为出现神经症状的3 周龄内仔猪大量死亡;后期仔猪及育肥猪伴随呼吸道症状;怀孕母猪表现为高流产率和死胎[1]。

gE 基因自然缺失的Bartha-K61株活疫苗[2]在猪场伪狂犬病防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2011 年以来,我国伪狂犬病毒野毒发生变化。从我国华东地区开始,越来越多的接种Bartha-K61 株免疫猪场,种猪群gE基因检测转阳,各猪群临床病征凸显。同时,国内分离的经基因工程方法人工致弱的SA215 株[3]、HB-98[4]、HB-2000[5]及国内分离天然致弱的C 株疫苗[6]在猪场中得到更多地运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样品来源于云南省临沧市某猪场。该猪场自2016 年8 月开始至2018 年3 月, 母猪月分娩率在71.4% ~78% 之间,月产房死胎、木乃伊胎及畸形胎的占比在16.95% ~31.5% 之间,月产房死淘率在19.4% ~42.8%。保育期正品率94.4% ~95.2%。育肥期正品率95.1 ~95.6%。自2016 年7 月感染发病后,生产数据最差出现在2016年9 月、10 月、11 月、12 月, 而后整场生产成绩逐渐好转。发病主要见于种猪群及产房哺乳猪。2018年3 月,分娩母猪91 窝,窝均总仔数13.19 头,窝均活仔数10.90 头。死胎及木乃伊胎占比17.36%。母猪流产3 头,3 窝均从流产胎儿中检出PRV 抗原。配种母猪105 头,返情18 头。全月死/ 淘产房仔猪58 头、保育仔猪55 头、育肥猪46 头。

1.2 检测试剂

检测用试剂盒,由云南牧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赞助提供,试剂盒品牌见表1。

1.3 诊断方法

1.3.1 流行病学调查

该猪场于2015 年1 月至2015年4 月有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病史。于2016 年7 月从江苏某种猪场引进种猪125 头后,出现猪伪狂犬病感染发病。

1.3.2 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感染后表现为体温发热(大于41 ℃)及神经症状,震颤、共济失调及角弓反张。有些病猪因呼吸困难呈犬坐式呼吸,有的转圈或者侧卧做划水动作,同时伴随呕吐及腹泻。发病断奶仔猪体温发热(大于41 ℃),一般伴有呼吸道症状,表现为打喷嚏、呼吸困难及咳嗽,如发生神经症状,则病死率大于90%。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分娩率低,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比例高。育肥中、大猪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部分猪伴随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感染,呼吸道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1.3.3 剖检变化

病死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可见坏死性扁桃体炎,脑可见出血及非化脓性脑炎,肝脏、脾脏及肾脏可见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流产胎儿及新生哺乳猪可见肝脏及脾脏的坏死灶,肺脏及扁桃体出血灶。

1.3.4 实验室诊断方案

对各阶段猪只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经产母猪1 ~2 胎龄10 头,3 ~4胎龄10 头,5 ~6 胎龄10 头,大于等于7 胎龄10 头。公猪全部采样。自留配前后备猪(35 周龄以上)全部采样。同时分别对2 周龄、4 周龄、7 周龄、10 周龄、13 周龄、16 周龄、20 周龄、24 周龄和30 周龄商品猪采样,每组10 头。抗体检测项目包括:猪伪狂犬病gE 基因抗体、猪伪狂犬病gB 基因抗体、猪瘟抗体、猪蓝耳病抗体、猪圆环病毒病抗体、口蹄疫O 型抗体及口蹄疫A 型抗体。

对一个月内的流产胎儿或脐带血进行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抗原检测。对死、淘猪进行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抗原检测。

2 结果

2.1 实验室诊断结果

通过血样普检,经产母猪gE抗体阳性率100%,公猪gE 抗体阳性率53.84%。说明全群经产母猪已被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大部分处于潜伏感染状态,部分猪只如遇应激因素或其他疾病不稳定的状态下,伪狂犬病野毒再次活跃致病。各阶段死、淘猪中的几种疑似抗原阳性检出率见表2。猪伪狂犬病抗原在猪场各阶段死、淘商品猪和流产胎儿脐带血中均有不同比例的检出,检出率符合猪伪狂犬病在猪场猪群中的流行病学规律。

2.2 数据分析结果

该猪场防疫意识较强,使用疫苗的生产厂家见表3。从血清普查结果看,口蹄疫、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均处于较理想的免疫状态。该猪场猪蓝耳病未做免疫,各阶段猪蓝耳病S/P 平均值均小于1.5,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为81.71%。但保育及育肥阶段猪只S/P 值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各阶段猪只出现猪蓝耳病不稳定属于继发性的不稳定。综上,猪伪狂犬病仍然是导致猪场各区间不稳定,生产指标低下的主要因素。

3 处理方法

3.1 商品猪伪狂犬病疫苗毒株对比及筛选

疫苗对比试验共分3 组,选择连续1 周内分娩的(约20 窝)母猪及该窝仔猪作为试验组1,免疫SA215 株猪伪狂犬病活疫苗;而下一周分娩的母猪及该窝仔猪作为试验组2,免疫C 株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再下一周分娩的母猪及该窝仔猪作为试验组3,免疫Bartha-K61株活疫苗。试验猪只除猪伪狂犬病疫苗程序(见表4)调整外,其他饲养管理按猪场原生产程序执行。疫苗免疫及抽血均安排在周四进行。各组商品猪分别在2 周龄、4周龄、7 周龄、10 周龄、13 周龄、16 周龄、20 周龄、24 周龄时,随机抽样20 头,检测gE,gB 抗体。各阶段死、淘猪只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检测PRV。

表1 检测用试剂盒

表2 各阶段死、淘猪抗原阳性检出率 %

表3 猪场主要免疫疫苗项目及疫苗厂家

表4 各试验组免疫程序

记录各试验组的分娩时间,母猪耳号,初生总仔数,初生活仔数,木乃伊胎,死胎,断奶数,保育转出数,育肥出栏数。死/ 淘猪只PRV 阳性检出率。理想的疫苗接种后应阻断效果好、各阶段成活率/正品率高。

3.2 种猪净化方案

免疫程序:经产母猪及公猪每年全群3 次免疫,每4 个月1 次;后备猪配种前2 次免疫,间隔3 周,配种后同经产母猪一同免疫;商品猪出生后0-1 d 滴鼻,6 周一免,9周二免。

gE 抗体阳性公猪一次性淘汰。补充gE 抗体阴性公猪。设置试情专用公猪,配种只使用人工授精,严禁本交。

周批次断奶时,对经产母猪按照种猪淘汰标准进行逐步淘汰。对gE 抗体检测阴性后备猪才予以留用配种。在控制gE 抗体阳性猪只处于不排毒、不发病的潜伏感染状态的同时,对商品猪只高密度免疫,产生抗体有效阻断病毒感染。通过不断淘汰gE 抗体阳性猪,补充gE抗体阴性后备猪,降低种猪群gE阳性率。

每年4 月及11 月进行血清抗体普查,其中1-2 胎母猪按30% 采样。其他胎龄经产母猪按10% 采样,公猪全检。持续约3 年时间。

待全群gE 抗体阳性率降到10% 以下时,进行全群种猪gE 抗体全群检测,一次性淘汰gE 抗体阳性猪只,从而达到猪场种猪猪伪狂犬病净化的目的。

4 处理效果及分析

4.1 不同毒株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对比

在商品猪伪狂犬病疫苗效果对比过程中,gE 抗体检测结果见表5。试验组2 在16 周龄及24 周龄出现0% 的阳性率,说明虽然母猪是感染阳性,但Bartha-K61 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有一定阻断作用,病毒并未垂直传播,gE 抗体阳性的母猪可以生下gE 抗体阴性的个体。且出现死胎、死胎检出猪伪狂犬病抗原阳性的仔猪也不一定该窝猪整窝都被感染。如果疫苗毒株与发病野毒毒株匹配,疫苗抗体能有效阻断猪只后期感染。让同场自留后备猪筛选gE 阴性后,进行种群更新成为可能。而不匹配毒株免疫后,抗体并不能有效阻止野毒的感染。但gE转阳并不等同发病,但从各生产车间的正品率对比看,gE 抗体阳性的猪群发病风险明显大于gE 抗体阴性的猪群。

从gB 抗体的阳性率( 见表6)及抗体滴度平均值(见表7)看出,母猪免疫后,母源抗体持续保护仔猪到4 周以上,7 周检测值为疫苗抗体,但试验组1 在第10 周, 试验组3 在第13 周,可发现抗体滴度值快速升高,说明在相应时期,不仅有疫苗产生的疫苗保护抗体,也同时有野毒感染产生的抗体。而同样滴鼻后两次免疫的试验组2,后期猪群没有抗体滴度值的突然升高,说明试验组2 选用的疫苗免疫程序能成功阻断后期野毒的感染。gB 抗体检测结果与gE 抗体检测结果相对应。各组生产数据对比(见表8),试验组2 的各阶段正品率优于其他两组。 说明试验组2 选用的C 株疫苗,阻断效果或保护力从抗体血检指标及实际生产指标均优于Bartha-K61 及SA215 毒株疫苗。

表5 猪伪狂犬病gE 抗体阳性率 %

表6 猪伪狂犬病gB 抗体阳性率 %

4.2 种猪净化方案及执行效果

猪场2018 年9 月27 日、2018年10 月25 日、2019 年2 月28 日进行经产母猪群及公猪的全群C 株伪狂犬疫苗免疫。2019 年4 月12日血清普检猪伪狂犬病抗体数据(见表9)。疫苗高密度免疫后,能有效阻断病毒在后期的感染,母源gE 阳性抗体衰减较以前提前,可能说明gE 抗体阳性母猪注射疫苗能降低野毒在体内的活跃度,缓解症状。新补充的一胎母猪gE 抗体无转阳。种猪阳性率持续下降符合预期。2019 年4 月, 不正常胎儿比例5.22%,产房正品率95.67%,保育正品率98.48%。 结果说明,猪场净化方案及实施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5 总结

1) 猪场引种仍然是导致新野毒进入的主要途径。引种前应充分做好疫病筛查。引种后进行隔离驯化。

2) 选择合适的合作实验室是必要的,精准的实验室数据为猪场重大事项正确决策、疫病早期预警,快速控制及清除提供依据。

3) 同种病毒不同毒株间的差异有大有小。差异较大的如口蹄疫、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选择和发病野毒亲缘性较近的毒株疫苗免疫,效果比亲缘性较远的毒株疫苗效果好。选择何种疫苗以 “试用” 的临床数据对比结果为准。

4)猪场疫病防控是个持续、繁杂、系统的工程。详细准确的生产报表,持续性的实验室检测档案的建立也是必要的。数据能作为预估疫病风险、快速确诊、制定方案及评估方案效果的最直接依据。

表7 猪伪狂犬病gB 抗体滴度平均值

表8 各试验组猪生产数据 头

表9 2019 年4 月猪伪狂犬病抗体数据

猜你喜欢
种猪周龄狂犬病
聊聊古代是如何防治狂犬病的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打败狂犬病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