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不同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调查

2019-11-29 00:50艾启青
猪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种猪猪场阳性率

林 琳,艾启青,刘 燕

(福州科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22)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属于二类动物疫病[1]。PRV 对外界抵抗力强,中间宿主多,散毒方式多样,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和呼吸道,还可通过交配、精液、胎盘传播[2]。通常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和产弱仔;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成年猪感染后多耐过,不发病呈隐性感染,造成猪群中长期带毒排毒,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3]。PR 发病率高,带毒率高,我国大多数猪场都存在PR 发病的风险,自2011 年底以来,PR 变异毒株毒力增强,对猪的致病力增强[4],我国PR 野毒感染日益严重[5],已成为危害我国生猪养殖的重大疫病之一,对PR的防控提出了严峻挑战。

福建地区猪场分散且规模差异大,为掌握现有的防疫控制体系下福建省不同规模猪场PR 野毒感染的情况,为PR 的有效控制和净化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本实验从2018年1 月年至2019 年6 月共采集福建省不同规模的158 个猪场10 577 份血清,对血清PR gE 抗体进行流行病学全面调查与系统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血清样品

血清样品采集时间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共10 577 份,分别来自福建省不同规模的158 个猪场,包括种猪场和商品育成猪场,其中不同生长阶段商品猪群样品5 263 份,种猪群血清样品5 314份。并记录各猪场主要疫病免疫程序,方便对结果进行分析。

1.1.2 试剂与仪器

PR gE 抗体检测采用海博莱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鉴别诊断试剂盒。德国Eppendorf 移液器;美国BioTek ExL800 酶标仪和ExL50 洗板机;恒温培养箱;离心机。

1.2 实验方法

1.2.1 采样方法

样品采用横断面采样方法,分别采集不同生长阶段商品猪群、生产母猪、后备母猪以及公猪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ELISA 检测。

1.2.2 操作步骤

阻断ELISA 法。操作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3 判定标准

结果判定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的血清样品全部来自使用gE 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的猪场,检测到血清样品gE 抗体呈阳性时,则可以判断该猪场受到PR 野毒感染。在进行猪场结果判定和统计时,只要猪场有一个阳性血清样品,则该场即判定为PR gE 抗体阳性场。

2 试验结果

2.1 福建省不同规模猪场猪群伪狂犬病gE 抗体检测结果

从2018 年1 月 至2019 年6 月共收集158 个不同规模猪场的10 577份猪血清样品,共检测出108 个阳性场,阳性场比例为68.35%,血清样品gE 抗体阳性率为29.13%;不同规模猪场PR 野毒感染阳性场的阳性率分别为56.25%、61.54%、71.93% 和71.19%,不同规模猪场血清样品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6%、20.56%、31.11% 和31.96%(表1、表2);通过PASS19.0 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规模场PR 野毒感染阳性差异不显著(P=0.532 >0.05),血清gE抗体阳性差异极显著(P =0 <0.001)。由以上检测结果来看,福建省不同规模猪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PR 野毒感染,且感染情况较为严重。

2.2 福建省不同规模猪场各生长阶段的商品猪群和种猪群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结果

从2018 年1 月 至2019 年6月共收集158 个不同规模猪场的5 263 份各生长阶段的商品猪血清样品,5 314 份种猪群的血清样品,gE-ELISA 检测结果显示(表3、表4)商品猪群和种猪群gE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06% 和30.18%。通过PASS19.0 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的商品猪gE 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 =0 <0.001),不同种猪群的gE 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 <0.001 )。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由于受母源抗体影响,尚不能确定是否为野毒感染,但育肥猪阶段的血清gE 抗体阳性率仍有25.15%,说明猪场现有的疫苗免疫并不能完全保护猪只不受野毒感染,特别是猪场规模>1 000 头母猪的大型猪场,育肥猪的血清gE 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7.14% ;生产母猪的PR 野毒感染情况最为严重,其中gE 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规模≤200 头母猪的小场,阳性率高达41.97% ;后备母猪和公猪的gE 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场规模在200 ~500 头母猪的中小场与≤200 头母猪的小场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虽然>1 000 头母猪的大场和500 ~1 000 的中大场阳性率较低,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PR 野毒感染。

表1 福建省不同规模猪场PR gE 抗体阳性场检测结果

表 2 福建省不同规模猪场PR gE 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1)此次调查的猪场均都采用缺失gE 基因的PR 基因缺失苗接种免疫,gE 基因是PRV 的主要毒力相关基因,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所规定基因缺失疫苗的首选缺失基因,通过gE-ELISA检测可区别疫苗与野毒的感染。ELISA 敏感性高,且快速、操作简便,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免疫检测方法,被OIE 定为诊断PR 的首选血清学方法,适于大面积血清样品的检测[6]。本次调查通过gE-ELISA 检测试剂盒检测了全省4 种不同规模的158 个猪场的10 577 份猪血清样品,调查结果显示有68.35% 的阳性场,血清样品gE 抗体阳性率为29.13%,这一结果与2018 年罗先[7]的福建省猪群疫病检测统计与分析中猪伪狂犬病gE 抗体检测结果相近。2010 年陈如敬等[8]调查福建省PRV gE 抗体猪场阳性率为62.5%,血清样品PRVgE 抗体平均阳性率23.56%,2011 年曾新斌等[9]曾进行PRV 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感染伪狂犬病野毒的平均阳性率为19.39%,由此可见近年来福建省PR 野毒感染阳性率普遍升高,疫情日趋严重,并且许多猪场的免疫保护不尽如人意,这可能与变异毒株的出现有关。近些年来,福建多地都已分离到PR变异株,并有研究表明,与以前的流行株相比,新流行株的抗原性已发生了较大变异,由于PRV 变异株的流行,控制与净化PRV 显得尤为重要。

表 3 不同生长阶段的商品猪PR gE 抗体检测结果

表 4 不同种猪群PR gE 抗体检测结果

2) 针对不同规模猪场的血清gE 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猪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R 野毒感染。虽然规模>1 000 头母猪的规模猪场后备母猪与公猪的阳性率较低,但商品猪和生产母猪的野毒感染率与中小型和小型猪场一样严重。为了做好猪场PRV 的控制与净化,预防种猪尤其是后备母猪和种公猪感染PR 野毒尤为重要。猪场要确保引进公猪和后备母猪无PR 野毒感染,引种前需进行gE 抗体检测,并做好隔离等生物安全措施,待猪群稳定后进行PR 疫苗免疫。此次调查的猪场大部分种猪进行每年3 次的普免,可根据猪场具体情况增加种猪免疫强度,年普免4 次,可以有效减少种猪的带毒和排毒时间[10]。而对于已经感染PR 野毒的种猪,有条件的猪场建议逐步淘汰,建立PR 野毒阴性种猪群。

3)从所调查的猪场提供的免疫程序中发现,部分猪场重视种猪免疫,却忽视商品猪免疫。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商品猪的免疫也尤为关键,其关系到整个猪群的健康水平。一般猪场会对新生仔猪进行滴鼻免疫,通过建立黏膜免疫来切断其感染途径,而后根据母源抗体(MDA)的情况进行肌注首免,MDA 会干扰甚至阻断主动免疫的发展。当前,很多猪场普遍存在首免时间过早的问题,导致MDA 和疫苗抗体相互作用、相互抵消,在母源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弱毒苗免疫能对T 细胞进行早期活化,但若需要获得长期的细胞免疫,至少应加强一次。第一次的免疫能够帮助减少PRV的传播,第二次免疫则有助于建立足够的群体免疫力以此对PRV进行阻断。

PR 感染与诸多复杂因素有关,除了注重猪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建议猪场做好相关的的血清抗体检测,因地制宜地根据猪场的流行病史和免疫抗体水平,并结合猪场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宜的科学免疫程序。

猜你喜欢
种猪猪场阳性率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