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

2019-11-29 07:19刘臻
北方音乐 2019年19期
关键词:瓦格纳

【摘要】理查德·瓦格纳是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独特而又伟大的音乐家。他在传统歌剧创作的基础上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整体艺术”思想观。本文将以瓦格纳的理论著作为依据,从瓦格纳的乐剧思想出发,探求这位作曲家处于19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时期多种复杂的哲学思潮中所反映出的独特的心灵体验,从而进一步阐释他的核心创作思想——整体艺术观。

【关键词】瓦格纳;整體艺术;浪漫主义思潮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在银河般的思想群落中,一个音乐家占据了首要地位,乍看似乎令人吃惊。”这个在思想群落中熠熠生辉的音乐家,就是瓦格纳。除了长期坚持歌剧及交响曲的创作之外,瓦格纳善于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他的理论著作传达了作曲家处于19世纪浪漫主义晚期各种思潮交叉融汇之时的反思与憧憬,也承载了艺术家自我成长和自我探寻的曲折的心路历程。

一、瓦格纳乐剧思想的形成过程

瓦格纳一生有大量的歌剧创作,这些作品为他音乐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善于将自己的思想理路记录成文,并加以深刻的分析和反思。因此除了歌剧创作之外,文论著作也贯穿了他的一生。

自青年时代开始,瓦格纳就尝试撰写艺术评论方面的文章,如1834年在莱比锡撰写的“德国歌剧”(German Opera),这是瓦格纳对他所处时代歌剧状况的动人言说,也是他在歌剧评论方面的初试牛刀。正是在这篇文章里,艺术家提出了他对歌剧发展的憧憬,他希望能够将在莫扎特音乐里体验到的情感和他心中理想的戏剧形式相结合,创作出一种现代歌剧的结合物。“整体艺术”的观念在这里萌芽,变成了之后漫长的半个多世纪里瓦格纳孜孜以求的梦想和希冀。

瓦格纳一生命途多舛,1839年是他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面对不断前来追债的债主和每况愈下的生活,艺术家带着他的妻子来到了巴黎,希望在这里能够获得暂时安稳的境遇。在旅居巴黎的三年里,瓦格纳为了生存,不停撰写文章放到音乐出版商和杂志社,以此来补贴家用。身处社会的滚滚洪流中,他目睹了资产阶级的腐朽和底层人民的劳苦。这一期间,他的的文论著作开始表现出对法国大歌剧的失望,为了不让自己的歌剧创作沦为“艺术商业化”的境地,瓦格纳开始探寻一条新的理想之路,在这个时期他接触到了贝多芬的作品,犹获神谕。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里,他听到了人声与乐器的完美交响,这部作品所营造的深邃的交响意涵,似乎让瓦格纳找到了开启整体艺术创作大门的钥匙。这一时期的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思想,如“对贝多芬的朝圣”(A Pligrimage to Beethoven)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个贝多芬狂热者的故事,瓦格纳假借他者之口,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看作是通向“真正音乐戏剧”的环节,自己作为贝多芬的继承者正在完成贝多芬未竟的事业——将人声融于交响乐,创造一种“自然情感”与“个体情感”综合体。

1849德累斯顿爆发起义,瓦格纳作为激进的革命者也参与到其中。不幸革命失败,他便与妻子流亡到苏黎世。也许是起义失败带给了艺术家一次心灵上的重击,他迫切地需要寻求一种倾诉和表达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动荡的情感,因此,流亡苏黎世的几年就成为瓦格纳文字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在1840-1850年间写下三部音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艺术与革命》(Art and Revolution)、《未来的艺术作品》(The Art-Work of the Future)和《歌剧与戏剧》(Opera and Drama)。瓦格纳的乐剧思想在这三部作品中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理论体系。在《艺术与革命》这篇文章反映了瓦格纳想要破坏旧有体系而建立资产阶级新秩序的政治理想,他倡导一场建立在真实理想之上的伟大革命,资产阶级社会的冲突和矛盾可以被移除,人类将在所有制改变的结构中求得最后的解放。在所有的革命运动中,艺术是最应该为其指明方向和道路的方式,只有艺术才能使得人们认清高尚的意义,给未来社会指明前进的方向。《未来的艺术作品》是瓦格纳乐剧理想的一个缩影,他在这部著作里将自己理想的艺术模型做了一个详细的论述,未来的艺术作品在瓦格纳的头脑里渐渐成型。这种“未来艺术作品”实际上就是“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是不同的艺术品种之间有机的结合,这些艺术品种包括作为舞台艺术的舞蹈、声乐和诗歌,以及作为造型艺术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他还指出整体艺术应该有包容一切的特征,“以舞蹈、声音、诗歌为主要因素,同时结合建筑、绘画和雕塑以及演员与观众等辅助性因素。其中舞蹈、声音和诗歌并非简单结合拼接,而应为三位一体,合而为一。由此,整体艺术这个名词在这部作品里首次被概念化,瓦格纳的乐剧越来越趋于成熟。在《歌剧与戏剧》中,艺术家探讨了“整体艺术”的具体实践模式,他在这部作品中重点描述了管弦乐队那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赋予管弦乐队很强的使命感,使其成为音乐与戏剧的情感载体。

因此,瓦格纳在长期的政治和精神生活中积淀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哲理沉思,他对未来艺术发展的理想是他创作的不竭动力,也推动着他的乐剧思想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二、整体艺术的交响性体现——瓦格纳乐剧思想的精神实质

在瓦格纳的理想里,整体艺术似乎要囊括所有的艺术形式。古希腊艺术在瓦格纳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他借由思考希腊艺术的自省和深沉的精神意涵来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提供模型。在艺术形式上,古希腊的艺术是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音乐、诗歌、舞蹈作为戏剧必不可少的表达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音乐的节奏来自于舞蹈,音乐的韵律来自于诗歌。”希腊戏剧的文学特点也是瓦格纳戏剧创作理论的来源之一,这些文学特点集中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一律”,就是将戏剧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表演相一致。故事的主线也只允许有一条,不能附加。这就为瓦格纳的歌剧创作提供了内在情节统一的前提。古希腊戏剧里的悲剧性与抒情性也为瓦格纳的戏剧创作提供了情感动因。瓦格纳曾在他的文论中提出,希腊戏剧历经了一个由抒情向理智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对于戏剧中抒情因素尤为重视,并倾注了深厚的情感,正与此不谋而合。但是,艺术家的脚步不仅仅停留在此,瓦格纳将这种情感性的表达转化成了一种蕴藏在艺术作品中复杂而又深刻的戏剧性,通过作品的描写将这种戏剧性刻画的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瓦格纳的艺术作品正是古希腊艺术与他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理想的一种交响。这里的“交响”具有一种宏大的品格,超越了它原有的本意,将整体艺术作为瓦格纳最深刻的一件“交响”作品,其中的各个部分则是这部“交响”作品的“乐章”。

縱观整体艺术内部,这种“交响”性原则体现在音乐与戏剧的结合上。歌剧中音乐与戏剧问题的讨论自歌剧诞生伊始就一直存在,卡梅拉塔剧社本着复兴古希腊戏剧艺术的理想,提出“戏剧第一,音乐第二”的观点,并长期进行着以戏剧思维来创作歌剧的实践;18世纪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更是深度挖掘歌剧中的情感因素,以此作为戏剧性的表达。而瓦格纳所认为的希腊艺术的精髓是也正是体现在希腊戏剧里,艺术形式的最终目的就是戏剧。为了在创作中突显这种戏剧性,瓦格纳首先从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入手,深入阐述了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如果自为的音乐家,作为歌剧的组织者,想要搞出戏剧来,那他,不加上他全部的无能,一步也不会前进……不由自主地说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你们想要多一点,那你们就一定不要向音乐,而是要向诗人求助”。由此,可以看出,在传统歌剧写作中诗人始终是一个受制于音乐家并按照音乐结构书写歌词的角色,而在瓦格纳的乐剧思想里,整部戏剧结构都应是诗人建构的,音乐家的创作辅助诗人完成诗意写作;在此程度上,为了实现真正的戏剧目的,诗人要拥抱音乐家,将自己的戏剧构思与丰富的音乐手段相结合,由此歌剧中的戏剧因素才能得到升华。

如何让音乐更加恰当地服务于诗歌,瓦格纳在他的歌剧创作里一直在探索。他为歌剧人物的演唱的创造了“咏叙调”,即一种结合了咏叹调与宣叙调的演唱形式。这种演唱形式模糊了传统歌剧中咏叹调与宣叙调的界限,在声乐演唱的线条中注入了叙事、抒情等戏剧性因素,使得歌剧演唱获得了一种深远的意义。在乐队伴奏的编创中,瓦格纳尤为注重管弦乐队对戏剧的渲染效果,在和声旋律的汪洋大海里,管弦乐队就像乘风破浪的大船,克服一切洪流,到达理想的彼岸。管弦乐队在营造交响性的音乐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瓦格纳将主导动机的创作编织到管弦乐队的旋律中,动机的呈示、对比都融合在管弦乐队精妙厚重的织体当中,简短的动机在管弦乐队营造的音乐洪流中不断变形发展,整个歌剧的音乐全部囊括在整体之内,获得了圆满的统一性。短小的主导动机就是这样为歌剧建构了一张密集的交响网络。如《莱茵的黄金》第一场中的“黄金动机”,这个动机出现在第4小节的弱拍上,经过了两小节的延续,一直到第6小节。整个“黄金动机”的音型是G大调的分解和弦,这个音型发展一直在被管弦乐队推动着,最后音乐上升到了高八度的主音。这种逐渐升高的音乐趋势象征了莱茵河黄金的光辉渐渐铺展开,借由小提琴的颤音在低音上的轻吟,更加渲染了“莱茵的黄金”的戏剧效果。这是“整体艺术”的一个缩影,音乐与戏剧交响与此,瓦格纳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宏大深邃的乐剧时空。

综上所述,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是他艺术创作的根基,也是艺术家独特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反应。面对19世纪纷繁复杂的艺术形式和思想,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创造了一种无所不包的艺术形式。他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升华,将自己全情投入到了这种“整体艺术”的创作中,犹如酒神的热烈狂想融入到宽广无垠的宇宙之中,创造了一种无人能企及的思想巅峰。

参考文献

[1]瓦格纳,廖辅书.瓦格纳论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杨九华.“瓦格纳艺术理念的综述”[J].音乐艺术, 2004.

[3]于润洋.“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西方音乐美学问题的文化阐释——于润洋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张望.“瓦格纳戏剧美学概述”[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

[5]约瑟夫·科尔曼,杨燕迪.作为戏剧的歌剧[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臻,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上海市松江区张泽学校,初级职称。

猜你喜欢
瓦格纳
论西洋歌剧的民族性(九):瓦格纳歌剧的民族性特征(下)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歌剧大师瓦格纳的故事(六)
歌剧大师瓦格纳的故事(五)
歌剧大师瓦格纳的故事(二)
歌剧大师瓦格纳的故事(三)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的艺术价值
黑色喜剧
偏执狂瓦格纳的音乐之路
通用汽车总裁犯下致命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