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多域战研究及对我军直升机装备发展的启示

2019-11-30 04:19张剑龙
直升机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军种陆军直升机

张剑龙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 景德镇 333001)

0 引言

20世纪以来,美国各军种基于面对的主要作战领域,制定了具有军种特色的作战理念。如陆军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制定了“空地一体战”;2011年,在空军和海军的推动下,美国防部提出了“空海一体战”,并在2015年升级为“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1];2012年,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共同推出“联合作战介入理念”[2],以有效应对各自作战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在军民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应对的军事威胁和国际环境的不断转变,各军种提出的特定领域的作战理念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作战需要。2012年,美陆军率先提出要在陆、海、空、天、电、网六大领域实现“跨域协同作战”[3],并在2016年颁布的新版陆军条令出版物《作战》(ADP3-0)中正式将此理念命名为“多域战”。“多域战”理念提出后,美军各军种对此表示了不同程度的认可与接受,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细化。陆军在“多域战”中强调“任务式指挥”和“快节奏打击”;空军关注指挥、控制、通信与计算机能力,通过协调各军种及盟友构建全球网络;海军陆战队力图借“全域合成兵种”,构建“海-陆-空-海”跨域协同作战圈,并突出“人作战域”的重要性;海军则提出开展“分布式作战”,并强化在“电子战和网络战”中的领军地位。

1 美军“多域战”的特点及制胜机理

1.1 美军“多域战”的主要特点

美军“多域战”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军种、领域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中、海洋、陆地、太空、网络、电磁频谱等领域联合作战的能力,以实现同步跨域火力和全域机动,夺取物理域、认知域以及时间方面的优势。“多域战”的初级目标是实现由陆地向空中、海洋、太空及网络等领域延伸的能力,最终目标是全面联合各军种,拓展各军种的行动范围,实现全空间域内火力和机动能力的同步协调与联动。

2018年,美国发布的《国防战略》指出:美国将采取全球作战模式,通过联合运用核能力、网络能力、太空能力、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能力、战略机动能力以及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力,来夺取竞争优势并延缓、削弱、拒止敌人的攻击。作为一种联合作战样式,“多域战”要求美军各军兵种具备“T”型作战能力,即横向要和其它军兵种开展融合,纵向要将其它军兵种的优势力量融入自身。

按照“多域战”理念,在未来的作战行动的某一阶段,防空力量可能会由潜艇部队实施,反导任务可能会由陆军担负,而空天作战可能会依赖网络作战来完成。这种各军种、多领域之间无边界融合,将成为“多域战”的核心要素。依靠这种多能高效的作战机制,美军将实现快速、多线部署和独立、多域作战能力,其联合作战层面将会实现显著下移,由战役层面逐渐延伸至战术层面,甚至体现在排级作战中,这既是美军打造“小编制、大能力”部队的新举措,也是联合作战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

1.2 美军“多域战”的主要优势

“多域战”的理念要求美军打破传统的以军种为核心的作战域边界,从单纯的军种能力提升转向全面的军种能力整合。美军要求联合作战力量实现同步协调行动,综合运用各军种作战能力,在某个或多个作战域创建并利用稍纵即逝的作战机遇,实现作战目标。在“多域战”理念指导下,陆军通过融合其他军种,依靠前沿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目标识别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主动从地面向海、空、电、网等多个作战域投射力量,保持对敌优势,在打击能力跃升的同时,各军种的作战职责和生存空间得以丰富和拓展,实现全空间域内火力和机动能力的同步协调与联动。

“多域战”区别于现有的联合作战模式的突出特征是其作战要素高度融合,各军兵种可以在不同作战域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同步行动,“无缝”链接[4]。在未来多域作战中,各作战域界限模糊并处于高度交叉状态,通过军种联合向作战要素融合、能力融合、体系融合转变,实现作战要素的“多位一体”融合,使各军种能够遂行多元化作战任务,确保联合部队在各个作战域拥有充分的机动自由并保持作战优势。这种全方位的融合是美军掌握战局在军种之间构建的良性互馈,能够为指挥官提供“菜单式选择”,使其作战决策更加多元、灵活、高效,体现了与“多域战”相契合的全域融合、全局统筹、全面决策的联合作战思维。

2 美军“多域战”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2.1 美军“多域战”的发展现状

“多域战”是美军继“空海一体战”概念后,用来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又一次理论创新。自提出以来,“多域战”概念就得到美国各军种的共鸣,美国陆军更是在战略、作战和武器装备层面采取多种举措加速推进“多域战”概念的深化发展和实战化步伐。

“多域战”寻求空中、陆地、海洋、太空、网络和电磁频谱六个作战域的一体化作战,与过去针对具体领域解决问题的方式截然相反。网络和太空等新兴领域以及潜在对手对这些作战域的运用,迫使美陆军反思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将传统作战技能合并到上述作战环境中。美陆军目前正处于思维、组织和作战发生彻底变革的初始阶段。在过去15年里,美国长期与技术水平较低的对手作战,为潜在敌人提供了一个观摩美国战术的窗口,作战效能强大的新型低成本技术不断涌现,使美陆军不得不在“多域战”环境下进行军力结构调整。

2016年11月,“多域战”概念被正式写入新颁布的美陆军新版3-0《作战》条令,要求“作为联合部队的一部分,陆军通过开展多域战获取、掌控或剥夺敌方力量控制权,陆军将威慑敌方,限制敌方的行动自由,确保联合部队指挥官在多个作战域内的机动和行动自由”。2017年2月,美陆军与海军陆战队联合发布《多域战:21世纪合成兵种》白皮书,阐释了发展“多域战”的背景、必要性及具体落实方案。白皮书指出执行“多域战”的三个具体落实方案:创建和利用临时优势窗口;重建能力平衡并构建弹性作战编队;改变部队部署态势以加强威慑。2017年4月,洛·马公司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创新中心举行了“多域战”演习[5],探讨如何跨域指挥和控制,提高美军空中、太空以及网络领域的协同作战能力,重点研究了如何使作战人员更好地嵌入到作战决策回路中,并探索如何针对具备“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对手实施合适的战略,运用相应的作战理念和武器。

2.2 美军“多域战”的发展方向

“多域战”作为一个紧贴实战、与时俱进、聚焦未来的作战理念,得到美军和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随着美军的不断摸索和完善,很有可能成为美军新一代军事作战思想。

美国陆军推出“多域战”的概念,主要是希望从战争理论的高度对未来战争进行剖析,明确陆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指导作战体系的构建和装备体系的发展。“多域战”意味陆军既接受其他军种的支援,也能够推进、承担、支援甚至主导其他领域的行动。在未来的安全环境下,随着领域间的融合及复杂性的增加,尤其当陆军需要获得跨领域的主导优势时,需要在非传统领域发挥影响力。为此,陆军发展多域作战能力,将扩展在空天防御、网络攻击、干扰发送甚至反舰能力等领域的作战能力,为其他军种提供支撑,并带动陆军新一轮革新。

“多域战”的实施,需要运用合成兵种,不仅包括物理领域的能力,而且更加强调在太空、网络空间和其他竞争性领域如电磁频谱、信息环境以及战争的认知维度的能力。“多域战”突出了网络信息化作战的重要性。在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中,应统筹使用作战平台和编队、人员和无人装备、动能和非动能武器以满足作战人员的需求。网络、电磁频谱作为现代战争的战略机动空间,其核心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增长,将成为未来战争中各方争夺的核心。

美军向来以理论牵引部队整体发展,“多域战”理念必将推动军队组织结构、武器装备及作战训练转型。组织结构更趋小型、多能、自主、智能等,确保“一体化的联合行动也逐渐在战术层次出现”。武器装备发展注重系统集成、功能拓展、短板弥补等,如陆军远程精确火力项目,将提升对500千米范围内移动目标、时间敏感目标甚至舰船的打击能力。作战训练注重“一专多能”、多层次集成等,让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部(分)队共训联训,与其他军种和国家军队合成并展开联合训练。

2.3 美军“多域战”的推进举措

美军高层已经达成“在多域战场作战并取得胜利必须成为美军发展重点”的共识,并将“多域战”视为未来发展方向,从组织、程序、资金、机构、条令、人员、装备等全面开发建设。

1)以组织变革为先导优化程序。向联合部队提供不同和更加聚焦的陆军,强调陆军不能只聚焦地面领域,作为联合部队的组成部分,陆军部队必须为其他军种在它们的领域提供协助。美太平洋陆军正在探索:设计和实验灵活的指控程序,可裁剪并可精确衡量的部队以及关键领域灵活的政策;重新设计演习计划,所有演习都将是联合和多国的;在跨越太平洋司令部各组成部分的程序和战区指挥程序方面,支持跨军种创新。

2)以条令开发为抓手深化运用。陆军条令出版物《作战》正式将“多域战”理念列入其中,明确为陆军其他条令制定原则、战术、技术发展等事项的纲领性文件。美军同时着眼未来联合部队融合发展趋势,出台《“多域战”构想白皮书》,解决如何用统一的作战理论指导、协调和指挥跨域行动问题;指导开发新一代野战条令FM6-02《信号部队支持作战行动》,指导信号部队向网络部队职能转型;计划更新野战手册《网络空间和电子战行动》,对网络空间和电子战行动的战术和程序进行规范。

3)以装备研发为平台支撑跨域。依据未来联合作战能力需求和环境特征,陆军确定重点发展跨域火力、作战车辆、远征任务指挥等八大关键能力领域成套装备技术。其中,陆军联合“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启动陆军“远程精确火力”项目,拓展陆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开发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将防空和反导两个系统集成为系统之系统,使之具有探测、识别、监视飞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目标的能力,并在交战中进行火力分发和指挥控制;展开人工智能技术、战场零耗能等领域研发工作,主导设立“重要技术指标”,将技术物化为可操作装备。

4)以网电集成为突破口加速融合。美军坚持把网电行动能力建设作为实现作战构想的重要突破口,为跨域投射作战效应提供物质平台。通过网电对抗能力评估强化融合,构建完整的陆军网络空间作战技术、战术和规程体系。加强电子战部队建设,采办“多功能电子战系统”等先进装备,提升电子战能力。组建陆军网络中心,指导网络、信号和电子战部队训练。研究试验网络电磁行动作战编组问题,建立“远征网络电磁行动队”,组织战术单位网络电磁行动能力训练,融入联合作战计划程序,优化战术应用集成。

5)以演训活动为契机探索验证。“多域战”概念正在经历一系列演习验证,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仿真模拟推演,如2017年4月借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举行系列保密作战推演;第二阶段为创建一支实验作战部队,打造一支有航空、有机动、有信号、有网络的永久性完全独立战斗单位;第三阶段为战区级实兵军演,2017年、2018年分别与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联合开展军演,验证完善概念。

3 美军“多域战”对我军发展的启示

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正在加速推进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军事转型。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机动灵活的联合作战成为军事变革下新的作战模式,作战部队的联合化、小型化、自主化趋势更加明显,作战技术需求加快向智能化、网络化、无人化、高速化的方向发展。

3.1 创新军事思想

一流的军队设计战争,二流的军队应付战争,三流的军队尾随战争。打赢未来战争的需要,迫切要求认真研究未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军事革命带来的战争领域的深刻变革,从立足现实中着眼发展,从继承传统中大胆创新,加速发展符合我军使命任务的创新军事思想。只有通过创新研究适用于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超前性军事思想,预先自主设计未来的作战样式,从中推导出符合我军未来作战能力需求的武器装备发展原始输入—作战需求,才能科学牵引武器装备的发展,使武器装备的发展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达到打什么仗就发展什么武器装备的目的。

先进军事思想是技术和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导向器”。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出现和广泛使用,我军未来面临的作战对手、作战空间、作战环境、作战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催生了大量新的作战样式、作战手段,未来作战迫切需要创新理论的牵引。缺乏理论指导已成为制约我军装备建设的“瓶颈”,没有科学的理论牵引,在装备发展上就会出现军方提不出明确指标,工业部门缺乏明确发展方向的局面。然而,反观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美国,借助先进的军事思想,已经形成了与其他国家军事实力上的“时代差”和“代内差”。

军事思想创新是军队转型建设的关键所在。军事思想导引与现实需求,甚至胜过了技术和武器装备本身的进步,它牵引着武器装备、军队编成、作战方法的发展与变革,而且这种需求牵引现象也将随着现代军事理论的发展,越来越明显,通过创新军事思想牵引武器装备的整体发展方向、战技术性能、重点技术和领域、规模与结构。

3.2 重视体系作战

美国陆军正在进行的“多域战”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越来越强调制空天权、制海权、制电磁权的未来战场上,中国陆军同样要不断拓展自己在多领域、跨区域方面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快速增加网络战、特种作战等新型作战力量;减少指挥层级,提高自主作战能力;提升武器装备高质量发展,提高态势感知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

对现役装备的升级改造以及性能提升要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比如美军的HVP与LRPF这两种世界上最先进的远程打击制导弹药,如果把它们放到除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陆军,基本上就如同废铁,毫无作战价值。这是因为这两种远程打击制导弹药是美军高度发达的一体化作战网络体系中的产物,也只有在这样的体系中它们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美国陆军通过为M109A6/7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配备HVP,甚至无需进行任何改装,就实现了该型装备作战能力质的飞跃,使得师旅一级的炮兵部队就具备了防空反导能力,相当于构建了一面极其坚固的防御盾牌。而LRPF装备M270和M142两型火箭炮,使得师旅一级的炮兵部队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超大纵深精确打击能力,从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摆脱对空军和海军战机空地近距支援的依赖。这种利用新型弹药使现有作战平台性能大幅提升的做法,往往比研制新平台有着更好的效费比,生成战斗力也快得多。

4 美军“多域战”对直升机装备发展的启示

直升机装备作为我军低空主力作战装备,在未来战争中将承担低空精确火力打击、机动运输、侦查指挥等多种任务,对战场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军直升机装备发展一直处于“跟随式”状态,未完全按照作战需求牵引直升机装备的研制。面对“多域战”这一新的作战理念,要充分发挥直升机装备在未来战场中的作战效能,就必须在直升机装备的研制初期充分考虑未来战场的特点,以及战争环境对直升机的定位和作战需求。

4.1 聚焦需求,构建高质高效的研发保障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型号平台进行技术创新与验证,重点关注直升机智能化、多元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提升跨界技术和资源的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直升机装备的性能和水平。以未来作战需求为牵引,构建直升机装备综合论证能力体系,促进需求、技术、装备、作战有机融合与转化应用,切实做好装备需求全谱系分析,研制充分满足我军体系化作战需求的直升机装备。构建高效的系统研发体系,通过强化资源整合能力、推进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和知识工程,提升直升机装备研制的软实力,提供高端、高质量的产品和系统化服务,实现装备保障与科研生产同步发展。

4.2 提高直升机装备体系作战效能

进一步完善直升机装备型谱和作战体系,深入开展在研直升机装备的作战效能试验研究,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提升直升机装备体系作战效能。同时,根据我军未来军事斗争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作战方式,将现役直升机装备融入整个作战装备体系之中,通过作战推演设定其作战方案,通过军事演习验证作战方案,并根据演习结果对作战方案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各种装备的优势,提升体系化作战效能。

5 结束语

“多域战”是美军对“空地一体战”、“空海一体战”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从“军种联合”向“多域融合”的重大转型。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美军重新思考部队如何编组、训练和装备,以满足作战新模式的需要。虽然目前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但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多域融合更快更好的一方,必然会在战场上占有巨大优势。

面对未来“多域战”新的作战模式,我们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和持续的跟踪研究,同时要根据未来战争的发展变化牵引装备的发展,加快推动直升机装备的标准化、体系化,注重平台的通用性、任务能力的多样化,构建超低空机动信息网络,支持各种规模、模式的作战指挥、态势综合和战术协同,为多域战提供有利支撑。

猜你喜欢
军种陆军直升机
直升机?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历史传统、官兵结构与ROTC军官占比的军种差异
以色列陆军开始组建无人机机队
云南陆军讲武堂与中国近代革命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直升机很热等5则
“第二炮兵”属于军种,还是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