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街道改善实践

2019-11-30 06:28韩鹏序辛显通
城乡建设 2019年22期
关键词:北路片区活力

■ 戴 金 韩鹏序 辛显通

随着浙江环杭州湾大湾区、杭州大都市区、拥江发展等战略的落实,萧山经济开发区已成为钱塘江两岸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在此发展背景下,萧山抢抓“后峰会、前亚运”的历史机遇,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按照“全域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城区国际化”三化联动的总要求,努力打造体现名城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的构想。基于以上发展诉求,笔者对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北片区开展了规划设计研究工作(如图1所示)。其中,街道空间的改善是环境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

一、现状问题

根据现状道路空间环境特征,杭州市北片区街道类型大致为交通型、生活型与景观型三类,大部分街道为交通型,仅有市心北路为生活型街道,但道路红线宽度过宽,建筑与街道高宽比例失衡,建筑退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形成的空间缺乏协调融合,街道生活氛围较差,景观型街道则分布在五七直河、五甲河、宁东河沿线和四甲河部分河段沿线,除五七直河沿线已完成街道景观性改造外,其余沿河街道空间品质较差(如图2所示)。

图1 市北片区区位图

二、改善措施

未来市北片区是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具有国际化城市品质形象的魅力地区,街道空间的改善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品质改善抓手,规划研究聚焦现状街道空间、场所感缺失、活力不足等核心问题,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

(一)公共交通引导“10分钟生活圈”优质服务

规划以公共空间为环境基底,公共交通为引导,创新公共服务产品,一体化落实多样化公共服务产品。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步行可达范围构建社区服务中心,形成“10分钟生活圈”,并利用公共交通走廊将其串联,建立网络化、均质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交通走廊串联“10分钟生活圈”

(二)两条城市轴线塑造城市魅力

市心北路与建设三路是未来承接区域功能的重要交通走廊,依托城市功能轴线塑造十字形城市风貌骨架,塑造活力城脉与创新走廊,构建标志性城市空间格局,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媒介,全面展示城市发展面貌(如图4所示)。

图4 十字形城市风貌轴线

市心北路——景城融合的活力城脉

依托轨道2号线及市心北路市北片区可快速联系杭州主城、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与萧山主城,使其成为杭州城市综合服务职能跨江向南拓展的重要节点。面临市心北路增量空间匮乏且利益多元的现状,仅关注空间蓝图无法适应未来需求,规划选择存量规划的手法,通过对立体空间、景观、沿街界面、人行空间等的重新组织(如图5所示),塑造多元空间与人性化场所,以带动地区的整体激活,使市心北路在承载区域交通职责的同时,成为一条全面展示景城融合的活力城脉。

图5 市新北路街道改造意向

根据市心北路周边用地功能特征,将其划分为三段特色街区,北部门户段结合公园作为市北片区重要的展示窗口;中部都市商务中心段利用两侧口袋公园及绿化空间布置城市会客厅、企业文化廊等空间,为商务办公人士提供交流场所;南部商业活力段结合周边商业综合体,延续街道两侧商业氛围与活力,通过连续的商业界面为工作、居住人群提供多元业态。具体改善措施包括:①取消地面停车,结合轨道站点与城市公园建设地下停车场,腾挪路面为步行空间。②更新人行道路面,采用宁静沉稳的浅灰色铺装。③步行空间两侧种植景观乔木,呈现绿树掩映的景观大道。④结合两侧建筑功能,在重要节点设置街角广场,提供活力场所(如图6所示)。⑤ 为街道重置“家当”,包括路灯、长椅、公交候车亭、海报柱等,邀请设计师对街道家具进行设计。

建设三路——服务的创新走廊

图6 市心北路街角广场改造前后意向

建设三路东西串联杭州城区与机场,途经机器人小镇、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空港园等区域核心产业片区,即将开通的地铁7号线进一步强化了各功能片区之间的联系,是未来空港连接杭州城市中心区的快捷通道和经济纽带。为更好地参与区域竞合,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规划结合片区产业特征,在建设三路打造一条创新服务走廊,沿线搭建产业服务共享平台,保证产业与人才资源的进入与流动,成为杭州南部产业走廊的重要推进引擎。周边用地功能使街道聚集人气,并通过两侧林荫树木的种植、沿街立面的控制、街角广场的识别,为创新人才创造自由、亲切的交往空间,具体改造措施包括:①取消路边停车侧道,把腾出的路面拓为人行道。②重铺人行道路面,采用暖色路面铺装,给人以活力繁荣的感觉。③步行道与机动车道中间种植树木相互隔离,改造为城市林荫道。④街道两侧结合街头广场、建筑退线,改造若干口袋公园,串连临近街区文化设施,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林荫街道(如图7所示)。⑤通过商业、娱乐、创新、教育培训、科技展示等底层业态,激活街区活力。

图7 建设三路公共空间示意

(三)个性化街道网络

考虑沿街用地功能、街道空间景观特征和交通功能因素,塑造商业街道、生活服务街道、景观休闲街道、交通性街道与综合性街道五类特色街道,并给出相应的空间设计指引:①商业活力街道:沿线以中小规模零售、餐饮等设施为主,具有一定服务能力或业态的特色街道。②生活服务街道:沿线以服务本地居民的生活服务型业态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街道。③景观休闲街道:滨水、景观以及历史风貌突出、沿线设置集中成规模休闲活动设施的街道。④交通性街道:以非开放式界面为主,交通性功能较强的街道。⑤社区林荫街道:社区内部支路,步行环境宜人的林荫街道。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强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可见我国在城市发展转型之路上,已逐步重视城市品质的提升和人本理念的回归,不乏对道路规划进行人性化的反思。街道设计理念的转变,实际是对快速城市化、机动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安全、拥堵等问题的反思。街道是交通运输的动脉,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组织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蕴含着城市的文化与记忆。从道路到街道的转变,是人本主义规划的重塑亦是回归,阡陌交通,车水马龙,街巷周边的店铺鳞次栉比,人民悠闲其间,是市井生活的最好体现。

图8 五类特色街道分布示意

图9 景观休闲街道断面示意

猜你喜欢
北路片区活力
何纬仁作品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
活力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噩梦里,到底是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