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小区漏损治理探索与实践

2019-11-30 06:29张俊杰
城乡建设 2019年22期
关键词:总表水表管网

■ 张 涛 张俊杰

一、DMA小区漏损治理难题

(一)缺乏小区漏损治理标准

DMA小区漏损治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治理的标准和规范;二是单个DMA小区漏损治理如何验收;三是每月完成多少小区漏损治理任务;四是小区漏损治理绩效、激励机制、配套措施;五是小区漏损治理谁来牵头,谁来执行。

(二)边界范围不清楚

绝大多数老旧小区受地形条件限制,很难搞清楚小区边界范围,加上小区建设年限不同、期数不同,存在合用泵房,管线预留口私下连通等问题。

边界范围不清对产销差率影响变化

另外,DMA小区进、出口的边界阀多,巡检又不到位,时常会有被开启的情形,造成小区的产销差率突然增高,对于安装了远传系统DMA分区计量小区可通过小区瞬时流量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而对于那些未装远传、靠人工定期抄表的DMA分区计量小区就很难及时发现。

最小流量变化趋势

(三)总分表差数据可信度差

抄表质量直接决定着产销差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抄表质量越高,总分表差可信度越高;反之,总分表差可信度就差。因此,总分表差数据可信度不高。

(四)表具选型不合理

众所周知,DMA分区计量小区很多监控总表都是原施工表或总表转为监控表,而不是根据小区规模和用户水量设计、加装的计量仪表,导致表具选型、口径不合理,计量误差偏大。另外,为了监控数据准确、提高计量精度,把原有机械水表更换为计量精度更高的电磁、超声波流量计,造成了表具上的计量误差偏大,影响了DMA产销差率变化。

DMA分区计量小区总分表流量数据曲线

(五)改变抄表周期、绩效

以往DMA小区漏损治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漏损治理,而是以治漏为主。一旦实行系统化的漏损治理,牵扯和涉及到营业、稽查、抢修等多个部门的综合统筹。因此,首先要打乱抄表周期、频率;其次是计件工资绩效、激励机制的改变;最后,就是增加抄表强度和抄表质量的管控。如果营销部门抵触,DMA小区漏损治理工作很难推进。

二、DMA漏损治理思路、方法及步骤

DMA小区漏损治理其实就是系统漏损治理,只有把工况条件与漏损治理方法、难度系数有机融合,才能因症施法。

(一)DMA小区漏损治理原则

为了保障DMA小区漏损治理效果,在漏损治理时要坚持以下几点的原则:①监控总表选型合理、状态良好;②边界对应关系清晰;③水表运行状态良好;④抄表质量100%原则;⑤供、售水量截取时间统一;⑥检、修、改、换、控一体化控制原则。

(二)DMA漏损治理方法

具体漏损治理思路如下:

1.总分差治理思路

对于加装或未能加装远传的DMA分区计量小区,通过每周、每月抄见的监控总表与小区居民、商业的分表总量之差,分析和评价小区的总分表差。通过检漏、更换计量仪表、改造管网、压力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把漏损控制在设定范围之内。漏损治理的目标设定要根据小区规模、复杂程度和治理难度来决定。

2.夜间最小流量治理思路

通过管网检漏、维修、户改以及局部管网改造把夜间最小流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夜间最小流量治理思路更多是控制管网物理漏损,而非商业漏损。

3.瞬时流量治理思路

瞬时流量治理思路仅满足加装了远传系统的DMA分区计量小区,通过实时监测DMA小区流量变化、突发、异常流量,分析DMA小区的管网爆管、浮球阀、边界阀开启以及消防水箱私用补水的行为。

(三)DMA小区漏损治理思路

DMA小区漏损治理思路如下:①确定边界、范围。②梳理对应关系。③审计、评估总分差可信度。④现场复核、检查。⑤规范抄表、更换表具。对抄表异常的,遗漏的强化抄表质量,立规矩、定标准;对表具存在表停、表慢、压占、被埋等进行更换、清理。⑥夜间抄表,主动检漏。⑦户改或局部改观。⑧评价总分表差治理成效。

三、DMA漏损治理案例

(一)概况

DMA计量小区拥有用户2500户,楼栋95栋小高层,小区直供、二次供水并存,边界范围基本清晰,表具老化严重、锈蚀、故障情况多,且户内、户外、总表结算混合,产权变更户多,商铺约105户,幼儿园、公厕、垃圾站、小学等配套设施齐全。该小区一路进水,总表监控且无远传,抄表为人工抄表方式。该小区月平均供水量59750m3、售水量35910m3、总分差量23840m3,平均漏损率为39.88%,最高时50.13%。

(二)漏损治理过程

1.检查小区边界、范围

现场实际勘察,调查DMA小区边界、范围,检查小区进出口数量、流量计,边界隔离阀开闭状态,必要时可通过夜间闭水试验确定小区的边界范围。

2.梳理小区对应关系

小区边界范围有时候很难一次性确定。小区内部物业总表与商铺,二级监控与楼宇对应关系都要搞清楚。

3.评估总分表差可信度

通过现场调查和历史记录查阅、定性定量分析总分表差存在异常水量,并修正总分表差数据。

4.更换故障水表

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制定表具更换计划,重点对锈蚀、老化、表停、发黑、卡钝、超年限服役、表位不合理、安装不规范的水表更换,提高计量的精度和准确性,减少计量误差的影响。同时,对小区内存在堆掩埋、压占水表集中清理,从源头上减少估抄和漏抄,提高抄见率。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为减少商业漏损奠定了基础。

5.治理小区违章用水

由于DMA小区属于老旧小区,之前并未装单独的绿化表,但小区的清洁取水点却很多。漏损治理部门组织稽查、营销、物业等部门对DMA小区内取水点关闸试水,检查、梳理是否是在物业总表后计量缴费。在治理违章用水过程中,还发现物业私自用生活水管给屋顶消防水箱补水且不计量。针对这些违章用水问题,漏损治理人员通过截断管道,加装计量仪表给予处理。

6.组织夜间抄表

鉴于小区监控总表尚未加装远传系统,无法实时知晓夜间最小流量变化情况。漏损治理部门组织营销、检漏人员在02:00~04:00对小区监控总表、二级监控表、商铺和室外居民水表进行了持续一周的夜间抄表。同时,逐级绘制了小区水平衡图,逐级分析、评价小区管网泄漏情况。

7.开展积极主动检漏

根据评价小区管网漏损情况,检漏人员利用塑料管相关仪AQTM2、检漏仪AQ550+、噪音记录仪ZS820等检漏设备对一、二级监控表、二级监控到用户之间的管网巡检、查漏和监控。通过检漏发现暗漏3处、阀门泄漏1处、公厕马桶渗漏1处。漏点修复完毕后,夜间最小流量下降并不明显。于是,又通过夜间分步闭阀继续查找泄漏线索,最终锁定1个暗漏量约为5 m3/h的暗漏,修复完毕夜间最小流量从之前11m3/h下降至6m3/h。

8.户改、管网改造

对于管网老化严重,反弹频繁的小区,提请户改或局部管网改造计划,列入未来小区漏损治理的长远规划,为彻底治理小区漏损提供依据。

(三)DMA成果与经验

通过更换故障、走慢、锈蚀严重的计量仪表,加强检漏,梳理小区内部物业总表与商铺的对应关系,提高抄表质量,强化质检,小区漏损治理还是取得很好成效,漏损率从之前50.13%下降至15.42%。由于小区规模大,抄表时间周期长,加上少量户内表,漏损治理成效未能完全达标,但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DMA小区漏损治理成效

从DMA分区计量小区漏损治理过程看,还是走了很多弯路。首先,小区边界、范围不够清晰,特别是物业总表与商铺对应关系不清楚,存在私接情况;其次,小区管网老化严重,阀门缺失,检漏难度相当大;再其次,就是小区室外、室内表并存、且有5栋总表有卡、钝的情况;最后,更换、维修难,物业不配合,小区缺少远程监控表,夜间抄表工作量大,导致治理周期拉长。当然,还有估抄、漏抄现象。总之,DMA小区漏损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谋划、有序推进。

猜你喜欢
总表水表管网
水表检定装置不确定度分析计算的相关思考
防冻水表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织起一张共管网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如何提高检定周期内水表的计量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