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教育权威的异化与归位

2019-11-30 04:07任小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6期
关键词:回归异化教师

摘 要:教师教育权威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当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教育权威的误解和滥用导致教育权威异化,直接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在分析教师教育权威异化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权威观、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等促进教师教育权威回归的措施。

关键词:教师;教师权威;异化;回归

教师教育权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影响、支配学生而使其产生信服的一种力量,教师教育权威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其传递效果系于教育的权威性,教师作为教育权威的体现者是确保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其权威性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1]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拥有的权力的误解和滥用导致教师教育权威异化为教学工作的障碍,直接影响了教育管理作用的发挥、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教育教学效果。

一、教师教育权威异化的表现

(一)教师惩戒权的公权私化

“惩治过错,警戒将来”,教师惩戒权是法律赋予教师的一项管理权力,是指通过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激发其悔改之意达到教育矫正的目的。但由于许多教师对教师惩戒权认识不准确常造成惩戒权的公权私化现象。公权私化是指教师因缺失理性的判断、引导和矫正而将本属于职业范围内的权力转变为受个人好恶、价值判断、个人意志支配和实现的私权,这种异化现象是教师虚荣心满足和恣意妄为的表现。公权的非个体性决定了公权私化是对公权所代表的利益的否定。[2]惩戒权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权力之一,不仅具有一定的制度形式,而且还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因此,作为一种有形的权力,惩戒权必须从属于教师职业活动范围和职业活动目的,不能超越其合理权限,更不能使其成为教师宣泄个人情绪、满足虚荣心、获得物质利益等与职业无关的特权。惩戒权的公权私化有些出现在启动惩戒行为时,有些发生在惩戒行为实施时,如有的教师为惩治那些不遵守学校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未按时完成的学生,采用罚款、体罚、变相体罚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这些公权私化现象不仅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肆意践踏,还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给学生的精神和人格留下永久的创伤;有的教师规定学生在课堂或活动中必须遵守其制订的要求,增强学生学习和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维护。惩戒权的公权私化既与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理性水平有关,也与教师的法律意识、教师对惩戒权的认识等有关。

(二)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权力主义

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权力主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授课过程中的专断和教学过程中的教条主义。第一,授课过程中的专断。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将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当做绝对真理,强迫学生接受;有的教师在授课或讲解题目时以教学参考书的解答为依据,不容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质疑,甚至排斥学生提出的较为新奇的答案;有的教师讲解出现错误或由于对新生事物不了解时,不是本着实事求是、教学相长的态度,知错就改,而是强词夺理、掩饰错误。第二,教学过程中的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强迫学生机械记忆学习内容而忽略了对知识内容的讲解,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有的教师在解答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只给出最后的结论,从不说明理由;有的教师喜欢满堂灌,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质疑时间;有的教师过于注重作业书写格式,一旦格式不符合要求,即使逻辑程序正确也会遭受教师批评。教学过程中的教条主义不仅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尊严和自主性,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知识权威弱化

由于知识来源渠道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起的知识权威弱化是教师教育权威异化的重要表现。

知识来源渠道的多样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改变了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使学生获得了更多学习自主权和对社会文化的选择,而且还改变了教师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地位,面对知识的激增,任何教师都很难成为知识的“垄断者”,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局面不复存在,学生知道的越来越多,这种“反哺文化”对教师权威形成了挑战,加之,大众传媒文化环境更为灵活生动多样,知识传授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感召权威。

二、教师教育权威的归位

(一)树立正确的权威观

树立正确的权威观是教师教育权威回归的重要前提。首先,真正的教师教育权威是学生赋予的,是学生对教师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情感的依恋。合理的教师教育权威应当为学生的自由创造条件,教师运用权威的目的应当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自主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职能,尊重学生的人格主体,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情感赢得学生的尊重。其次,真正的教师必然是真诚的人道主义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权威注入情感的生命,让权威充满人性和人情味。教師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是师生双方共同创造、平等分享的,是教师将自己整个身心与学生融为一体,风雨同舟、相依为命得来的真诚情感,可以说,教师拥有的教育权威全部来源于这份珍贵的情感。最后,教师教育权威是健康的集体权威。优秀的教师永远不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号施令的人。[3]健康的集体舆论是一种教育力量,教师通过引导巧妙地将教师权威转化为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健康集体舆论和班级规章制度,并使学生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注和监督。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造集体舆论,将自己的教育意识与学生的集体舆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将教师的意图当作自己的意图来实行,获得集体主义道德体验。

(二)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教师的人格品质、道德行为修养、专业素养等是提升教师教育权威的关键,因此,提升教师教育权威可以從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教师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但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以及作为教育领域中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业人员,其在知识方面的权威是学生认可其权威的关键。二是完善教师的人格品质。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不仅会对学生“三观”形成具有极强的参照性,使学生从情感上对教师权威产生认同,从内心敬佩教师人格,在行动上产生趋向性,而且还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强劲的同化力,在教学相长中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发展,促使学生达到自我管理和高效自学的境界。[4]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树立“师爱生、生尊师”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崇高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征服学生,为学生树立路标。三是加强教师师德修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形象魅力,高尚正直、敬业乐业、和蔼谦逊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听其言、信其道,而且还能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积极向上的辐射影响,以德树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真的品格、善的心灵和美的情怀,用自己广博的爱、坦荡磊落的情怀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而且还要求教师要有正直真诚、好学乐教、言行一致、善良宽容,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以高尚的德行扣动学生的心扉。

(三)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社会经济的转型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再是传授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合作、如何生存,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主体和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共性和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理解和体验,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师表现方式的不同反映了教育观念的差异。[5]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我国师生关系一直处于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教师师生民主平等观念淡薄,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已成为现代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未来信息化社会中,以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不仅适应了未来社会的教育发展要求,而且还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被学生问倒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教师应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汲取智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20.

[2] 高瑛. 认知与社会文化视域下的课堂互动话语研究评述[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4).

[3] 李国强,周月朗.关于教师权威功能的主要理论取向之审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10).

[4] 吴霞.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一个教师权威视角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0,(12).

[5] 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

作者简介:任小平(1970- ),女,满族,辽宁丹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文秘、茶艺及人文教育。

猜你喜欢
回归异化教师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最美教师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