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环境下校企协同育人的高校创新人才模式研究

2019-11-30 10:21王华
科技资讯 2019年27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

王华

摘  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校企协同育人是提高高校人才质量的重要渠道,虽然这种模式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受到政策、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在育人模式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基于此,针对应用型人才环境下校企协同育人的高校创新人才模式创新方式做出了细化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  创新人才  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c)-0065-02

在《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突破现有的人才发展观念,提高人才活力,构建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在这一背景下,各个高校纷纷以“创新创业导向”为基础,在“产学合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另一方面,传统育人模式的弊端也开始展现出来,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需求存在脱节问题,课程内容实践性不足,教学模式陈旧,尚未脱离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制度还有待健全。虽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职业素养、个性方面的培养还存在问题,基于此,各个高校需要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导向,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致力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

1  校企协同育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意义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多种内容,需要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还需要社会、市场、政府的配合。校企协同中的“协同”即将各方的目标、行为、立场等结合起来,促使各个主体相互促进、配合,实现协调发展,在社会分工的发展下,协同是一个必然趋势,通过协同可以产生价值链效应、能力效应,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实现企业、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更好地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校企协同的本质是产业、学术两者之间的配合、促进和共享。能够弥补高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种种不足,为了发挥出校企协同的作用和价值,高校、企业需要进行深度协作。从战略、目标、定位等各个方面着手,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他们具有良好的创造力,具有勇敢开拓的意识,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学习功底,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校企协同的意义不容忽视,在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后,校企协作成为各个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必经途径,在校企协作工作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美国为例,由政府主导,联合“企业”“高校”设置了工业园,采用“企业大学”“创业中心”等模式来开展校企协同创新,针对各个专业的教学需求构建了实训平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支持。同时,还从法律层面规定了“校企协同”中相关的“利益”“知识产权”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校企协同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诞生历程可以追溯至1999年,1999年正好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转折点,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显著,借助“校企协同”的方式,为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协同能够邀请高校管理者、教师参与到其中,除了可以为企业筛选优质人才之外,还能为企业管理流程、生产流程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对于高校、企业来说,都是双赢。

2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开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2.1 开展现状

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在2010年,我国开始推行“卓越計划”,对于校企协同育人提出了细化标准和明确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诞生了诸多成熟的协作模式,就当前来看,我国高校常见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包括几个类型。

(1)企业参与式模式:企业通过宣讲会、招聘会等将毕业生纳入企业中,并参与到高校的课程、实习活动中,筛选优秀毕业生到企业中参与工作,实现毕业生的无缝衔接。

(2)实习共建模式:由企业、高校共同来建立创业中心实验室、实训基地、研发中心等,为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新渠道,而企业也可以定期将现有人才送入实训基地中培训,实现双赢。

(3)委托培养模式:委托培养模式是近年来诞生的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代表性的如师徒制、订单式培训等,已经成为当前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模式之一。

(4)企业赞助模式:由企业为学校提供经费、奖学金、实习基地等,学校可以灵活安排实训方式和实训时间。

(5)合作培养模式:在高校内建立实验班、特长班等,针对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定制人才。

除了上述模式之外,校企科研、学工交替、3+1等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也开始得到推广,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现存问题

就高校的情况来看,校企协同育人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还尚未完善,无法实现深度合作。从高校教师的层面来看,他们不仅承担着沉重的教学任务,还有繁重的科研压力,科研水平、论文发表数量直接与他们的业绩挂钩,而校企合作尚未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多数教师迫于工作压力,对校企协同育人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加上培训滞后,导致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在教学中,还是秉承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没有积极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从企业角度来看,多数企业认为校企协同育人无法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会沦为负担,而多数政府也没有对校企协同育人的参与企业予以财政和税收上的支持,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沉重的负担,打击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学校角度来看,现有的配套政策、管理机制还处于缺失状态,要真正发挥出校企协同育人的作用和价值,还任重道远。

3  应用型人才环境下校企协同育人的高校创新人才模式研究

在应用型人才培育背景下,高校、企业有全新的合作空间,为了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稳重求快。

3.1 深入理解协同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的精髓强调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在“理论”“实践”等角度来促进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深入合作,这种合作不是表面意义,而是要涵盖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体系”“育人目标”等方面。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需要根据企业类型来开展,对于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可以以“科研项目”为主导进行协作。对于大中型企业,则可以从多个层面推进协作。

校企协同育人要遵循“平台互助导向”模式,发挥出“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由企业在高校中投入“科研平台”,高校在企业中建立“开发平台”,让学生可以参与到“研发”“生产”等环节。

构建战略联盟。战略联盟的建立需要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导向,由“政府”“企业”“行业社会”“社会公益组织”等共同参与,遵循人才培养的制度性、规范性原则,通过战略联盟来促进企业、高校之间的深度协作。

3.2 完善协作育人机制,为校企协作提供保障

之所以当前高校校企协作成效不理想,与育人机制的缺失也有密切关联,还没有制定长效合作模式。为此,高校、企业之间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义务、职责,将“创业中心”“科研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纳入合作内容的条款中,从制度层面来确定,促进校企协作的规范化与长期化。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到高校“课程体系”“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评估”等活动中,让校企协作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这也是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积极性的有效渠道。此外,定期邀请技术骨干、管理者来校授课,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了解自身专业的技术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等,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新平台和新渠道。

3.3 建立雙师型队伍,提供制度、政策保障

在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上,要推行专职教师聘任制度,对于聘任教师,要对其“研究水平”“教学能力”“实践经历”进行全面评估。例如,对于工科教师的聘任,建议优先从“博士”“企业博士后出站人员”、“海外留学经历者”“企业高层次人才”等渠道引入。同时,做好专职教师的培养工作,为进入企业实训的教师提供职称晋升、奖金评定等方面的资源倾斜,要求教师定期开展挂职锻炼。并与其他加强合作,在其中甄选出优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充实教师服务,构建双师型队伍。

3.4 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走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上,有必要推行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行国际化产学研教育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国际化的环境。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突出国际化视野,借鉴“DMU”等名校办学理念,引入国际化教材,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的校企协作育人模式,将“外语教学”纳入教学体系,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队伍,为教师提供到国外大学学习、进修的机会,聘请国外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和教育专家。并争取与国际大公司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此类公司的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通过多种模式的协同应用提高人才创新能力。

4  结语

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通过这种模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实习、实训空间,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鉴于目前校企协同育人的不足,各个高校需要根据自身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需求来创新育人模式,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争取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小东,钟祯,麦志强.东莞印刷职教联盟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17(7):157-158.

[2] 李晓莉,吕文浩,郝雪.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05-209.

[3] 于珊.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9):28-29.

[4] 刘建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7(3):88-90.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