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

2019-12-02 10:18杨艳萍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阅读课堂语文

杨艳萍

摘要:随着世界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渗透,素质教育对于儿童阶段的定义,也在向国际看齐——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下都属儿童阶段。儿童视角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是需要教师从儿童(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感受儿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基于这样的前提,本文将从儿童视角谈一谈构建语文阅读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儿童视角;语文;阅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6-0033-02

1.儿童视角的内涵与教育理念下的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本是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小说作者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相对于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在观察、描摹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表露出儿童所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是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对于儿童阶段的课堂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让儿童成为儿童阶段教学工作的“主人”。基于这样的前提,儿童视角进入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视线。教育中的儿童视角,是指教师要借助儿童的视角去看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教师立场”向“学生立场”的转变。教师在以儿童视角观察、倾听、思考、探寻的同时,还需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一颗童心,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感受儿童的所思、所想、所需。

2.儿童视角下语文阅读课堂构建的意义

2.1 良好学习的敲门砖。

透过儿童视角,教师能够更清楚地感受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情绪变化以及学生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本身的喜好。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意义在于,教师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语文阅读要求的教学方针,以便学生在阅读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阅读本身的乐趣。因此,学生视角下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敲门砖。

2.2 语文素养的培养皿。

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还需要调动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透过儿童视角,教师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潜力以及清楚地认知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语文阅读的特点。这有助于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开展综合性语文阅读指导教学工作。真正做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义重大。因此,儿童视角下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儿童视角下构建语文阅读课堂的策略

3.1 还原真实情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阶段一至四年级是学生求知欲最浓的阶段,也是儿童视角下语文阅读课堂构建的最佳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儿童养成良好地语文阅读习惯,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还原一些课文内容取材过程中的真实场景。

例如,在正式学习《画杨桃》一课时,教师可提前在课堂上引导儿童如同文中所述场景那样进行“画杨桃”的活动。在事先准备好杨桃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鼓励与奖励的方式引导儿童画杨桃。在所有的儿童都通过画杨桃得到一颗杨桃时,针对儿童画出的杨桃图案,对比课文内容,引导儿童进行深入地思考与交流,从而达到基于儿童视角构建语文阅读课堂的目的。教师通过再现《画杨桃》的真实场景,让每一位儿童都走进了课文中,不仅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也培养了儿童课堂阅读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儿童阅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2 开展课堂活动,增强儿童的理解能力。

小学五至六年级,是儿童阶段对于语文阅读学习进行整合与理解的阶段。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力争提高儿童的理解能力与想象力,充分发挥儿童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透过儿童视角,在课堂上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教师满足了儿童在学习中感受学习乐趣的意愿。通过开展课堂活动,在充分调动儿童课堂语文阅读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助于让儿童以一种更加生动、和谐的方式,深入到语文阅读中,体会课文本身的内涵。

例如,在教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时,教师可让儿童两两一组,在课堂上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对话演练活动。在演练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儿童通过分别扮演季羡林、苗苗的角色,体会课文中季羡林以及苗苗对话中的情感、姿态、语气。为了更好地达到课堂中演练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站在儿童的立场,分别扮演季老和苗苗,以富有情感的朗读,给儿童做一个表率,进而指导儿童在课堂上正式进行对话演练。由于儿童的心里已经有了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印象,在编排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达到课堂活动教学的目的。

3.3 创设想象空间,培养儿童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更看重对儿童语文阅读整体感的把握和想象能力的塑造。由于儿童的语文阅读方式、习惯、能力等方面已经趋于成熟。为了调动儿童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积极性,教师在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透过儿童视角,教师可以采用为儿童创设想象空间的方式,引导儿童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思考与想象。

例如,《鸿门宴》一文中,讲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段时,针对鸿门宴上项庄舞剑过程中项庄、项伯、项羽、范增以及刘邦的心理变化,教师可引导儿童在课堂上进行想象。有学生回答,“项伯阻项庄舞剑,项庄内心急躁、剑势激进却达不到目的,心中非常无可奈何。项伯在看透了项庄心思后,见项庄剑势激烈,内心懊恼的同时,为了保护刘邦周全,仗剑起身与项庄舞在一处,让项庄无法靠近刘邦。范增见项伯阻拦,知道事不可为、内心无奈的同时,对刘邦的敬畏之心更甚,欲杀之而后快。项羽见项庄与项伯舞剑,虽然表面上默然不语, 实则对于杀刘邦的举措心有不忍,毕竟当时项羽势大,可是对于谋士范增的劝谏,又不得不考虑。刘邦明白项庄舞剑的意图,内心焦急,如坐针毡,却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脱身。”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儿童,从四面楚歌到乌江自刎,一步一步加深儿童对于《鸿门宴》一文的理解。

3.4 开展仿写教学,提高儿童的写作能力。

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透过儿童视角,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制定能够提高儿童写作能力的教学方针。通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讲述《故都的秋》一文时,让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特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進而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仿写,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审美能力与想象力。

综上所述,从儿童视角出发,构建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新课标的改革进程。儿童视角下构建语文阅读课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优质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理念的认知,培养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薛玲.兴趣所在 阅读自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兴趣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

[2]张莹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促进方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

[3]尹迎荷.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

[4]朱武兰.阅读与改进:阅读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片断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

[5]陈晓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略分析[J]. 黑河教育,2019(06).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阅读课堂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