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挖掘习作素材

2019-12-02 10:18陈路英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突破作文教学教师

陈路英

摘要:习作难,难于上青天。如何变习作为学生的自由表达,一种言语表达上的享受。笔者亲历多年实践,从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关注身边的“新闻”、学会倾听重视对话三个方面来突破学生习作的瓶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突破;关注生活;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6-0090-01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就学生习作提出:“学生要会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通过教学实践,我找到了一条寻“米”之路。

1.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要重真情实感、重观察、重思考,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学生作文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校里的每一节课都牵动着学生的心,蕴藏着精彩而丰富的写作材料。在我们农村小学,大部分语文老师不仅带语文,还兼带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多门学科,这给我们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今年我就兼任了我们班的科学课。每节科学课课前我都认真备课,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做實验、探讨不懂的问题,课后安排他们写一写心得。每次科学课之后,孩子们的习作都会给我带来惊喜。

在小学课程中,每门课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材料:英语课有趣味,课堂上动笔少,弄出的笑话多;科学课中有小观察、小实验;班队课中有主题活动、有班主任的教导;数学课中有实践活动、小制作;体育课中有比赛、有技能训练……这些都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与学科整合不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学科的重要性,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2.关注身边的“新闻”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常规的文化课学习,他们身边常有开心的、伤心的、有趣的、搞笑的故事。我在班上设立了一项比赛——每天评选两名优秀“侦察员”。让这些优秀侦察员把自己侦察到的“新闻”及时告诉贪玩、不细心的学生。

2.1 记录正面“新闻”。

同学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需要传递正能量。关注身边的“新闻”,既可以培养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又可以积累素材,激发写作的欲望。如:

刘卓凡的生日

语文课上,程路说出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就是刘卓凡今天过生日。

语文老师听了,走到刘卓凡身边摸着他的头说:“今天你是我们班的小寿星。我们一起唱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我们一边拍手一边唱,刘卓凡的脸红了。

唱完生日歌,语文老师认真的说:“我们生日那天,也是妈妈的受难日。因为妈妈在生我们时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刘卓凡,切蛋糕时,一定要送一块大蛋糕给妈妈,然后再亲一亲妈妈。”

放学了,妈妈来接我。我先跟妈妈说了今天是刘卓凡的生日,然后问:“老师为什么说刘卓凡今天是小寿星呢?还要亲妈妈呢?”妈妈耐心地回答道:“每个人在生日那一天都是寿星。至于亲妈妈,当然是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

正能量的故事经常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带来连锁反应。就拿刘卓凡这次生日来说吧,我班一个星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围绕“生日”主题写日记:有生日过了没同学知道的遗憾,有生日快到了的激动,有参加家人朋友生日的快乐,有看到别人收到生日礼物的羡慕……

2.2 记录成长的足迹。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小错误,语文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不要抓住他们的“小辫子”不放,否则,他们因不喜欢你而不喜欢语文。我经常会对学生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错误我们不怕,但我们要知错就改。有兴趣的话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小错误、坏习惯记录下来时时提醒自己。”很多同学都愿意把自己犯错的经过、犯错时的心理、犯错后的懊悔写下来,也有同学通过记录别人的问题告诫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

我们班的“富翁”

我们正在上语文课,突然“当啷”一声响,这种声音一听,我们就知道有钱掉地上了。老师看见我们个个东张西望,就停止了讲课。有个同学眼尖,看到了许子建脚下的硬币,就说:“是许子建的。”老师走到许子建身边问:“是你的吗?”许子建点点头,迅速地捡起来,揣进了口袋。可没过一会儿,又“当啷”一声。我们不约而同地向许子建看去。被我们猜中了,又是他的。许子建不好意思地再次捡起地上的钱揣进口袋。这时,语文老师笑着说:“你真是我们班的‘大富翁啊!”全班同学都笑了,许子建脸红了,但他也跟我们一起笑。

许子建钱真多,口袋都装不下了,说他是富翁还真没错。不过,我想他今后一定会保管好自己的钱。

时代的进步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习作教学也应与时俱进。

3.学会倾听,重视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在第二学段提出,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在第三学段提出,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现在的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别人交流时心不在焉,导致不会转述或转述错了意思。会听才会表达。为了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我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训练他们写对话。从刚开始的一两组单纯的对话到能用简单的提示语写对话,从用简单的提示语写对话到会观察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心理写对话,学生一天天都在进步。现在他们的作文再也不是干巴巴,没有血肉的东西了。

对话,可以使文章感情丰富、可以使文章中心明确,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习作是语文的教学重点、难点,也是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向。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习作之“米”会越囤越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最能够体现行走在习作教学道路上老师的心情,但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习作一定会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

[3]《潘文彬讲语文》,2013.4.

猜你喜欢
突破作文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