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要让学生越学越聪明!

2019-12-02 03:21林志明
师道 2019年11期
关键词:越学越标准答案比尔

林志明

写下这样一个题目,有人读后可能会很不齿:这不废话吗?教育当然要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跟没说有什么两样!莫急,先听我说几个事——

有一位老师,教了30年的语文。她带的班级,教学质量高得出奇,几乎年年第一,很少有翻船的。大家都很尊敬她,常常向她讨教秘笈。可她总是笑笑,说哪有什么秘笈,凭良心教呗!

这当然是客套话。教师都知道,教育的专业性很强,仅凭良心教,怎能教出好学生?可她究竟有什么绝招呢?这一直是个谜,谁也猜不透,谁也摸不清。直到有一天,班上有个孩子一不留神,道破了天机。

原来,这位老师上课很少说话。每次一上讲台,她就在黑板上不停地抄啊抄,抄啊抄;学生呢,也跟着不停地抄啊抄,抄啊抄。抄什么呢?抄教参上的内容,抄教辅上的资料,抄试卷上的考题……抄完后,就让学生背下来,而且不能有错,人人都得过关。正是凭着这种“抄背功”,这位老师多年来一直牢牢地占据着考试的“头把交椅”。

你或许要问:这不是饮鸩止渴吗?这不是戕害学生吗?可事实上,像这样的教师,在我们这个群体中绝非个例。一些教师虽然头上顶着一大堆光环,身边围着一大帮拥趸,可是,当他们走进教室,把门一关,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你说,这样的教育,究竟是让人越学越聪明,还是越学越愚蠢?正因为当前有不少违反教育常识的现象,重提“好的教育,是要让学生越学越聪明”,才显得必要,无非是回归常识。

再讲一个案例——

几年前,某地四年级期末卷出过这么一道题: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写成拟人句)

这是道开放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难。那么,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呢?

有一位教研员调取了1300多份试卷,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抽样统计,结果发现,学生的改写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春天来了,百花露出笑脸,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第二类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除此之外,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回答。阅罢试卷,这位教研员“不禁为学生想象力的贫瘠感到头涔涔而泪潸潸”,甚至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想象是语文的灵魂。谁富于想象,谁就找到了学习语文的秘门。可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学生不缺知识,缺想象。

何以至此?原因自然很多,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受制于考试的压力。事实上,很多教师深知想象力之于一个人的发展究竟有多重要,也清楚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的自由想象提供更多的可能。然而,当面对试卷上那一个个冰冷的标准答案时,很多教师只能选择妥协。因为谁放手,就意味着谁在应试中吃亏。所以为了求稳求对,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只好让学生记考题、背答案、刷习题。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有个体的光芒呢?在我看来,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自由思想、独立思辨。

2011年,美国杜克国际教育发过一份《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其中对中国学生参加美国高考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基础类测试题上成绩较好,表现出强大的认知记忆方面的能力;但是以独立评论为核心的“批判性阅读”却成了中国学生最大的“软肋”。

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意外。只要走进时下的中小学课堂,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学生往往习惯于依附他人、盲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也不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前些时,我到一所学校考察,听一位老师上“新闻议事课”。

这则新闻发生在2017年,说的是一位母亲花了上百万元送女儿去澳洲留学,不料女儿却迷上了按摩,回国后当了一名按摩师。这让母亲觉得很丢人,于是设了一个局,让女儿放弃了做按摩师的念头。

上课前,这位老师拟了三个议题:

1. 女孩花百万留学,回国做了一名按摩师。对于她的选择,你认同吗?

2. 为了不让女儿做按摩师,母亲悄悄地给女儿设了一个局。对于她的做法,你认同吗?

3. 你觉得这是一则关于什么的新闻?

这三个议题都很开放,没有统一答案,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就行。然而,当老师抛出第一个议题时,这些学生却傻了眼,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以,课堂一度陷入尴尬。直到老师再三鼓励、不断点拨,终于有个男孩怯怯地站起来,说:“我觉得她做得对,因为每个人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行。”于是,众人跟着应和,纷纷选择了“认同”。

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教授在《审辩式思维》一书中说:“在今天中国的学校中,老师习惯于让学生找出标准答案,习惯于将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且常常是唯一的答案。在这样的教育中,中国学生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乐于寻找标准答案,找不到标准答案就很焦虑。于是,学生少有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状况,使教育失去了活力。”长期的应试教育和标准答案,让我们的很多学生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替代自己的眼睛、让别人的大脑取代自己的大脑、把别人的思想当作自己的思想”。天长日久,也就渐渐丧失了独立的精神和灵性的光辉。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先生在比较了中美教育后发现:“在美国课堂里——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美国学校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得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

在很多人看来,欧美的教育似乎不够深、不够广、不够透,甚至有些“高耗低效”。但不可否认,欧美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让孩子成为出色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如何让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始终充满好奇心和探求欲,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为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人。在这方面,我认为他们的做法颇值得借鉴。

说这话,绝无厚此薄彼、崇洋媚外之意。事实上,在我看来,中美教育就像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各有短板。不过,尽管各国的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但多元之中还是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好的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是他们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最后再说一件事——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黑人笑星比尔·考斯彼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女孩很自信地答道:“总统。”

全场哗然。比尔做了一个滑稽而又吃惊的表情,然后问:“那你说说,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女孩想也没想就回答:“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全场一片笑声。比尔问:“肯定是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吗?”女孩不屑地说:“当然肯定。”

比尔意味深长地笑笑,对全场观众说:“请投她票的男人举手。”伴着笑声,不少男人举起手来。比尔得意地说:“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女孩不为所动,淡淡地说:“还不到三分之一。”

比尔做出不相信的样子,对观众说道:“请在场所有的男人把手举起来。”言下之意,不举手的就不是男人。

在哄堂大笑中,男人们的手林立一片。女孩却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他们不诚实,他们心里并不愿投我的票。”

众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片掌声,一片惊叹……

这是旅美教育家黄全愈先生在《生存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的故事,读来很震撼。当然,这只是个例,以此来说明别人家的孩子有多聪明,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但不可否认,这个女孩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冷静与自信,言谈中的不亢不卑、有理有据,对话时的不盲目跟从、不人云亦云,正是当下很多中国孩子所缺失的。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小越街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越学越标准答案比尔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标准答案
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阅读理解”的作者为何败给标准答案?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活用公式 水到渠成
有一种爱叫坚持
留头发的原因
杂谈初中化学的梳理识记方法
金书四卷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