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游击战略战术浅析

2019-12-03 08:52侯庆海关晓英
黑龙江史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游击伪军联军

侯庆海,关晓英

(1.齐齐哈尔市社会科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2.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东北抗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战场,东北抗日联军高举抗日救国的伟大旗帜,坚持14年的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卓越的历史贡献。因此,为增强当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对东北抗联游击战略战术进行全面且系统分析是重要且必要的。

一、东北抗联游击战略方针的提出

经过大量科研调查数据可知,在九一八事变前,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区域还尚未建立起自己的领导的武装力量,因此当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在当时只有东满地区有少数且武器较为简陋的地方性武装部队,可以说当时日伪军,无论是在战力资源还是战斗资源方面都占优势。为从根本上保障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在 1931年10月20日提出抗日游击战略。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相较于其它反击战略,游击战胜在对于人力资源要求较低,即它可以通过少量的人员数量来获取较大的胜利,且经过后期的实践证明,当时这项战略的实施是保证东北抗联打击和牵制日军力量的主导战略因素。除此之外,在当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快对于东北地区侵占的步伐,采取了紧急调兵到东北的战略侵占计划,在当时总计人数号称百万,可东北抗联发展至1937年,军队总计为十一个军,三万余人,这与日伪军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而1935年后,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联逐渐失去与党中央的联络,得不到任何直接的援助,这也就造就了当时东北抗联部队处于一种孤悬敌后的状态。为了取得战争的突破性胜利,当时只能选择一条适合自己部队战斗特点,且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战略规划,游击战略由此应运而生。

二、东北抗联战略问题探讨

在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东北抗日联军游击战略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与日军在战斗中的战略部署和兵力调整有关,即从当时的主要战略发展来看,东北抗联游击战主要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即:

第一阶段指的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到七七事变前。当时全国抗战还未全面爆发,从当时来看,当时的战略任务主要是建立有效的抗日游击队,从而在扰乱敌人后方的同时牵制关东军的进程,为我军战斗取得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指的是七七事变爆发后到1940年东北抗联大部队人员撤至苏联。七七事变爆发以后,日伪军加紧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东北的抗日斗争作为全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牵制日军入关,配合全国抗战,东北抗日联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袭扰破坏敌人后方。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极力推行“三年肃正计划”,疯狂开展“三江大讨伐”,强化“集团部落”政策,使东北抗联斗争越来越艰苦。为打破敌人围歼,应付困难局面,东北抗联各军坚持艰苦游击战争,不断打击日伪军。

第三阶段是1940年到1945年,东北抗联教导旅配合苏军反攻东北,取得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1940年1月24日,中共吉东北满省委代表会议在苏联伯力召开,亦称伯力会议,会议认真总结多年开展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经验教训,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确定了新时期游击运动以保存实力为主,逐渐收缩的新的斗争方针。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为从根本上取得突破性胜利,在战略上东北抗联部队逐渐收缩,化整为零、分散游击是当时抗日的主要战略形态。

三、东北抗日联军游击战略战术的基本概述

为取得最后突破性胜利,打破当时被动的局面,东北抗日联军队采取了游击战的战略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东北抗日联军也总结了实战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战斗中,为东北抗联最终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一,把游击战术放在第一位。从当时来看,在指挥抗日斗争过程中,东北抗联将领提高了对游击战的经验、教训总结的重视度,从而为战略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日军与我军实力悬殊的抗战背景下,为从根本上实现歼灭敌人的抗战目的,东北抗联将领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主张与装备精良、强大而凶狠的日伪军作战必须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当打则打,当退则退,敌人来得少就打,来得多就退,需要出击时,就要不失时机地主动出击,以期在保留大量人力资源的同时,给日军以强烈的冲击。

其二,熟练掌握“分散”“集中”“转移”用兵方法。在进行游击作战时,抗联军官需根据当时的地形地貌和其它外界因素,采取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原则,熟练地掌握“分散”“集中”“转移”三项用兵方法,即在实际抗战过程中,东北抗联将领需根据当时的敌我形势,果断地将部队化整为零,以避敌锋芒,亦或是将部队化零为整,集中力量袭敌弱点,以攻击消灭敌人。

(一)伏击战

所谓的伏击战是一种重要的战术进攻活动,是东北抗日联军常用的游击战术之一。在抗战时期,东北抗联部队为一举歼灭日伪军,事先通过侦查敌军的运动规律和必经之地的地形地势,从而选择合适的地点设置伏击圈,诱使敌人进入圈内后,利用地形地物形成兵力局部优势,实施攻击的一种游击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相较于其它游击战略,伏击战常常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极大的胜利。东北抗日斗争时期,伏击战一般分为了“待机伏击”“诱敌伏击”“口袋式伏击”等。

从某方面来讲,待机伏击主要指的是在侦察到敌人出动的兵力、时间和必经之路后,预先设下埋伏,等待时机一举歼灭敌军的一种伏击战略,而这其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的梨树甸子伏击战”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待机伏击战;诱敌伏击战主要指的是当面对尾随的日伪军时,我方通过少数的部队人马对其进行诱惑,从而将其引诱到伏击圈内然后展开反击活动的一种伏击战略,而这其中“冰趟子战斗”就是当时最出名的诱敌伏击战,也是当时东北抗战历史以较小代价赢得重大胜利的一次典型战例。

(二)袭击战

所谓的袭击战主要指的是乘敌不意或不备情况下突然实施攻击的作战方式,是当时东北抗日联军对驻守在城镇内据点的日伪军采取的一种主要进攻形式。在抗战时期,东北抗日联军为歼灭驻守在各城镇内的日伪军,事先经过周密策划,在敌军不注意时实施突然攻击的一种游击战略。袭击战一般分为了“急袭”“奔袭”夜袭”“围城打援”“化装袭击”“破袭”和“袭扰”等,而这其中“凉水河子战斗”“依兰县城战斗”“佛山县城战斗”等是东北抗日联军史上最出名的几场袭击战战例。

(三)破袭战

破袭战主要指的是乘敌不意或不备情况下,对日伪军公路铁路交通、通信设备、工程设施、建筑工地等后方基础公共设施为目标进行破坏和袭击的一种主要进攻形式。在抗战时期,东北抗日联军为破坏日伪军的某些基础道路设施,从而断其后期供给,会事先经过周密策划,然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在敌军不注意时实施突然攻击的一种游击战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极大的胜利,而这其中“老岭战斗”等是东北抗日联军史上最出名的破袭战。

(四)突围战

所谓的突围战主要指的是当东北抗日联军被日伪军包围时,为最大程度地摆脱其被动的形势,保存力量以利再战而采取的一种游击战略。在抗战时期,东北抗联不可避免的会因某些不可控因素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而此时为尽快地摆脱被动局势,部队指挥将领通过采取以一部兵力在包围圈内牵制日伪军,主力冲出包围圈,或在日伪军未形成包围之前,主力绕出包围圈,进至日军兵力薄弱的外线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的方针,不但减少了损失,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抗联的主要力量,也为后期战斗继续开展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相较于其它游击战略,突围战常常可以用较小的代价保留部队的战斗力,为再战的实施准备了条件,而这其中“肖田地突围战”“岔沟突围战”等是东北抗日联军史上最出名的突围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东北抗日联军坚持长期的艰苦游击斗争,有效地牵制了日军,对其调兵入关作战进行了牵制,从而为东北的光复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游击伪军联军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英法联军为何不烧紫禁城?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