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和MR 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分析

2019-12-03 12:05陈强蔡卫东葛天明
智慧健康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诊断学股骨头课题

陈强,蔡卫东,葛天明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 放射科,上海 201800)

0 引言

CT、MR 等影像学技术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可行途径,但关于两者的实际应用价值,目前仍有争议[1]。本文中,我院对5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CT 与MR 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课题研究搜集5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2016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断及治疗,自诉存在腹股沟内侧疼痛、同侧腰膝髋部痛等临床症状[2]。其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龄33-75 岁,平均(59.2±3.4)岁;单侧坏死20 例,双侧坏死30 例。入选此次研究前均已在课题研究同意书上签署姓名。

1.2 方法

CT 诊断:联影uCT S-160 扫描仪,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20-300 mas,层厚3 mm,间距2.8 mm,于仰卧体位下执行双髋关节扫描。

MR 诊断:联影uMR560 1.5T 超导成像仪,扫描患者双髋关节,设置层厚为4-6 mm,间距0.4-0.6 mm,先在矢状位下行自旋回波(SE)T1W1 序列扫查,完成后给予快速SE 加权成像扫查。上述检查与结果判断均由我科2 位资深医师负责。

1.3 统计数据分析

使用SPSS 20.0 软件中的卡方与t对课题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做检验,以率(%)与(±s)的方式描述输出结果,P<0.05,提示课题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影像技术的检出率分析,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技术的检出率分析[n(%)]

2.2 两种影像技术的诊断学评估,见表2、表3

表2 CT 影像技术的诊断学评估

表3 MR 影像技术的诊断学评估

3 讨论

CT 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检测具有空间显像效果好、分辨率高等特点[3],能够清晰、准确了解早期股骨头坏死中央部位的硬化情况,判断缺血坏死后皮质以及软骨下骨的组织变化情况,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非常适用[4-6]。而MR 是通过对股骨内脂肪细胞与其核内氢元素共振过程的记录来获取图像的,与CT 比较,该技术分辨率更高,相对更利于微骨折的检出,结合患者的MR 信号强弱,还可对股骨的坏死与吸收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能够为临床诊治股骨头坏死提供可靠的依据[7]。

猜你喜欢
诊断学股骨头课题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3D VOI 技术在SPECT三时相骨显像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