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镇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2019-12-04 23:04罗正宏
北方蚕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桑园桑树疫病

罗正宏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蒙自 661100)

蒙自市冷泉镇位于红河河谷北岸,海拔高差在144~2 275 m(栽桑区域海拔高差1 200~1 600 m),受红河河谷气候影响,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9.8 ℃,年降雨量1 250.8~1 329.4 mm[1]。桑疫病俗称烂头病,也称桑细菌性疫病。桑疫病侵染循环过程:病原菌主要在病株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在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次侵染来源。病原菌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桑树经3~4 d潜育期即可产生新的病斑。因此,在条件适宜时,再次侵染可反复多次,造成病害的蔓延和流行[2]。典型事例发生在2006年的竹木孔村,160 hm2连片桑园全部感染桑疫病、10天左右中上部叶子95%掉光或新梢枯死,损失非常严重。5月中下旬、桑疫病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危害逐渐减弱。据我们观察、每年从2月份桑树发芽开始到5月中下旬,一直受到桑疫病的侵袭,主要发生在3月25日至5月10日左右,这个期间只要受到低温、冰雹或北风等因素影响,桑疫病发生率达100%。

1 桑疫病发生的症状

1.1 缩叶型

主要表现在叶片向背卷缩,叶肉不能生长,叶片上有圆型褐色病斑,发病初期,叶面出现分散状圆形褐色斑点,叶脉卷曲,叶片不能正常伸展;严重时顶芽枯萎;在枝条上形成黑褐色大病斑。

1.2 黑枯型

最初叶片上产生油渍状圆形或不规则斑点,针尖大小,桑树新梢感病后整个梢端呈黑褐色,形成烂头现象,枝条感病后出现粗细不等的棕褐色点线状病斑。发病初期顶部嫩叶出现象开水烫状病斑,然后逐渐变褐,沿叶脉蔓延,叶子向背面卷曲皱缩呈缩叶状,茎杆产生褐色点线性病斑,新梢部位比较严重,10天后病叶轻触或风吹脱落,严重时顶芽下部新梢腐烂断折。

1.3 断柄型

发病初期,叶柄近基部出现缢缩症状,叶片下垂枯萎,随后叶片逐渐发黑,并在叶柄缢缩处断裂脱落[3]。

2 桑疫病发生的原因

2.1 苗木调运

带菌的接穗和苗木调运,可将病害传带至本地。

2.2 其它作物细菌性疫病感染

气温突降时,桑树附近的桃树、梨树以及一些草本植物,也有感染细菌性疫病的特征。是否交叉感染,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与品种关系

冷泉镇栽桑养蚕近20年,主栽桑品种有农桑12号、农桑14号、胜东1号,这3个品种产叶量高、但抗逆性差。从生产实践来看,新植的桑树第1、第2年长势良好,很少见桑疫病发生,从第3年开始,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桑疫病。这些品种当中偶然混杂有农桑8号,农桑8号几乎不感染桑疫病,品种表现异常明显。

2.4 海拔高度

冷泉镇栽桑区域的海拔高度1 200~1 600 m,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桑疫病发生时,海拔越高的地方桑疫病危害越重。

2.5 气候因素

每年从2月份桑树发芽开始到5月中下旬,一直受到桑疫病的侵袭,主要发生在3月25日至5月10日期间,正值桑树开叶四五片旺盛生长期,遇气温骤降至8~10 ℃左右,雾雨连绵维持2~5 d,空气湿度大,这种天气下极易感染,如再加上伴有北风,感染率更高,危害更重;另遇冰雹袭击桑树留下伤口后也易感染桑疫病。2010年云南冬春特大干旱时,冷泉镇没有特别明显的降温,未见有桑疫病发生。

2.6 桑园管理水平

栽桑养蚕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产业,直接看得见效益的又是养殖部分,故很多农户重视养蚕、轻视桑园管理。桑园管理每年只是伐条和施用化肥,施肥还采用撒施(直接撒在桑地)、施有机肥的人家只是个别农户;除草采用除草剂;耕地的人家占比不到20%,其余的农户从栽植桑树以来还从未耕过桑地;至于清园、锯枯桩的人家几乎没有。由于整体桑园管理粗放,极易成为桑疫病细菌的繁殖场所,一但条件适宜就造成桑疫病流行和多次重复感染。桑园管理质量差成为冷泉镇桑疫病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7 地势和土质

朝阳、迎风、高突、肥沃的土地不易感染桑疫病,反之遮阴、背风、低凹、贫瘠的土地极易感染桑疫病。

3 桑疫病的农业防治方法

3.1 选栽抗病品种,加強苗木检疫

要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桑树品种,如农桑8 号、农桑10 号、湖桑、女桑等桑树品种。引进桑苗要严格认真做好桑苗的检疫工作,不从有桑疫病的地区购苗,不购有桑疫病的苗木等[4]。

3.2 远离易感染细菌性疫病的作物

清洁桑园附近的杂草,加强桑园附近其它作物的细菌性疫病的防治, 避免交叉感染。

3.3 选择适宜桑树生长的气候和土质

在冷泉栽桑要选择海拔在1 200 m左右、朝阳、迎风、高突、肥沃的土地,即使阴雨连绵,也不至于温差较大,造成外来桑树品种对本地气候的不适应。桑树栽植时株行距都要成直线,以增强桑园通风。

3.4 加强桑园管理

3.4.1 清除桑园内的病原物

冬季桑园管理时要进行冬耕,耕作深度在20 cm左右,机械或畜力耕作不到的地方要用人工铲除杂草并进行适当的翻挖。伐条剪口平滑、贴近桑拳剪,伐条后及时把桑枝条运走,清理并焚烧桑树上清理产生的小枝、枯桩、地面上杂草、落叶等。可结合套种进行耕作和清理。清理桑园结束后,用生石灰水涂擦桑树主干成白色或用石硫合剂喷雾桑树主干,杀灭细菌。

3.4.2 桑园肥培管理

桑园肥培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单位面积效益。667 m2桑园产茧75~125 ,仅仅在山区贫困村才有一定的比较效益。桑园要多施牛粪、猪粪、发酵好的蚕沙等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特性,施化肥时注重测土配方施肥,氮肥、磷肥、钾肥搭配使用;不要偏施氮肥,以免造成树势徒长、节间增长、枝条叶片减少、枝条倒伏。施肥时先挖施肥沟或施肥穴,施完肥料再用细土填盖,以保证肥料的有效利用[5]。桑树营养充足,自身提高了抵抗力,才能减轻桑疫病的危害。

4 桑疫病的药物防治方法

4.1 化学药物预防

当春季桑树开叶四五片时或根据天气预报在降温前一周用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喷雾1~2次,可有效降低桑疫病的危害程度。

使用杀虫剂消灭春季桑园中的一些害虫,如红蜘蛛、桑象虫等,降低虫口基数,减少虫伤,也可降低桑疫病的发生率。

4.2 化学药物防治

当桑疫病发生、天气好转后用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在一周内喷雾1~2次,能有效降低细菌数量、促进桑树快速恢复生长或重新萌发新芽。

4.3 与杀虫药、叶面肥混用

为减少劳动力成本,药物防治可以与杀虫剂混用以增加防虫效果;与叶面肥混用以增加施肥效果。

猜你喜欢
桑园桑树疫病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桑树下的快乐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桑树和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