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沟镇五四村轻简化规模化养蚕初见成效

2019-12-04 23:04谢广东熊受玲徐英平
北方蚕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蚕蚕种桑园

谢广东 熊受玲 徐英平

(1.镇安县蚕桑技术推广站/2.镇安县老年科学协会,陕西镇安 711500)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农村改革不断深入,产业发展也必须不断创新。庙沟镇五四村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始终把蚕桑产业作为“户脱贫、村退出”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实行以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持股新建小蚕共育室、养蚕工厂、流转桑园等形式联带贫困户,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经营发展模式,采取“共育室+养蚕工厂+大户” 轻简化规模化生产方式,极大的调动了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积极性,使蚕桑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成效日益显现。

1 五四村扶贫产业概况

1.1 五四村基本情况

镇安县庙沟镇五四村是贫困村,位于镇安县西南部,距县城37公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340户、1 081人,总面积1 760 hm2,有耕地面积149 hm2,林地面积1 508 hm2。 2017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372人,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34.4%。主要产业有蚕桑、食用菌、烤烟、板栗及林下种植、养殖。该村位于旬河北岸大庙沟河一河两岸,耕地多为石坎梯田,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自然资源丰富,村组全通公路,发展蚕桑产业条件优越。2018年栽种桑树达到40万株,密植桑园13.3 hm2,田坎桑40 hm2,养蚕400张,产茧1.6万kg,蚕茧收入80万元,户均养蚕1.2张,户均增收2350元,占农业产业收入的37%,位于食用菌、烤烟、板栗及林下种养殖业之首。

1.2 轻简化养蚕发展背景

蚕桑产业具有“短平快”的发展优势,近年来成为镇安县贫困镇村脱贫攻坚的首选产业。但随着人口城市化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这就迫切需要改变蚕桑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通过村集体经济引领,争取蚕桑发展优惠政策,鼓励蚕桑合作社、养蚕大户加快养蚕设施建设,走轻简化养蚕,专业化发展之路。2017年镇安县委、县政府出台《镇安县蚕桑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和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五四村“两委会”积极宣传政策,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为主的产业扶贫。2018年春季在商洛市卫生计划生育局和镇安县蚕桑技术推广站的共同扶持下,筹措资金10万元,对自愿利用河滩地、水平梯田建密植桑园的农户每公顷补助0.6万元,当年栽桑22万株,建密植园133.4 hm2,田坎桑533.6 hm2。五四村种桑基地发展的同时,小蚕共育室、养蚕工厂、省力化蚕台在扶贫项目资金的帮扶下,陆续开工建设及投产使用。

2 轻简化养蚕进展

2.1 统一实行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松林蚕桑专业合作社承担,松林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小蚕共育室是2016年镇安县“千百万”产业资金扶持建设的项目,共育室120 m2, 其小蚕饲育盒、小蚕网、塑料薄膜、切桑机、自动补湿器、暖风机及消毒防病用药都是按标准配置,承担共育技术人员都是经县蚕桑站专门培训,并能按小蚕共育技术规范操作。蚕种由村支部和村委会落实,由松林蚕桑专业合作社上报给蚕种经营单位百盛茧丝绸有限公司,百盛茧丝绸有限公司将蚕种场催青到点青期蚕种直接调运送到小蚕共育室进行黑暗保护到孵化收蚁。松林蚕桑专业合作社为蚕农共育到三眠四龄第2天发给养蚕工厂及养蚕户。经农业局检查验收,每张蚕种补助给承担共育户部分共育费。

2.2 养蚕工厂生产状况

整合涉农资金扶持养蚕工厂建设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养蚕工厂资产为担保进行参股,无偿投资给养蚕大户建工厂,在扶贫及扶贫巩固期间每年以不低于5%的股息向联带的贫困户分红。五四村周元、王学银等6户利用自己空闲地建设养蚕工厂100~400 m2六处,总面积1 280 m2,按照县蚕桑产业扶持政策,使用涉农整合扶贫资金38.4万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建工厂养蚕户签定参股协议,养蚕工厂业主以使用金5%向村集体分红,村集体将分红股金按每户不超1万元的股息分给联带的贫困户。2018年周元、王学银等6户养蚕128张、产茧5 276 kg,售茧收入26.8万元,户均收入6.7万元。

2.3 蚕桑产业联带贫困户

五四村蚕桑产业的发展,给农户创造就地就业场所,有劳力可在养蚕工厂就业,有桑叶无条件养蚕的将桑叶1元/kg销售给养蚕工厂。村两委会按脱贫攻坚要求,要求小蚕共育、养蚕工厂优先雇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并优先收购无条件养蚕的贫困户的桑叶,组织蚕农参加培训,提高蚕农生产技术水平。2018年松林蚕桑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14户共育蚕种42张,户均增收0.6万元。养蚕工厂收购桑叶6万kg,付给农户桑叶款6万元,雇佣贫困户劳动力18人,为贫困户增收5.4万元,联带贫困户分红44户,年分红1.92万元。

3 轻简化工厂养蚕关键技术环节

3.1 品种选择

轻简化工厂养蚕要求蚕品种抗逆性强,蚕儿孵化齐一,眠起开差小等特性,如华康、两广系列品种等。

3.2 严把小蚕共育关

蚕种场把蚕种催青至点青期送到共育室,共育室工作人员把蚕种摊放到已消毒铺有塑料薄膜上,1张蚕种摊放1个共育盒,给予适温适湿黑暗保护,观察卵色变化,转青齐一,第2天早晨感光收蚁,否则推迟一天收蚁。做到在蚁蚕孵化齐一情况下,做好蚁蚕蚕体消毒后再给桑,争取一批收齐。如有未孵化蚕卵用网收蚁,在第2次给桑时扫除网底蚕卵予以淘汰。收蚁结束,进行每天给桑2~3次,达到10天眠三眠,第12天饷食给第2次桑叶后,发给养蚕工厂及养蚕户。

3.3 搞好蚕病综合防治

按照“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方针,不管是小蚕共育,还是养蚕工厂,严格按照“一扫二冼三消四熏”的程序搞好蚕前,蚕后消毒,蚕期搞好蚕病预防。特别是蚕儿从共育室出来送上省力蚕台饲育,一般上蚕只上蚕台中间的1/4,随着蚕儿的生长逐步扩座到占满蚕床,每天搞好蚕体消毒,用喷粉机喷撒石灰一遍,适当添食抗菌素。

3.4 熟蚕适时用方格蔟自动上蔟

在大蚕饲养空闲时间,组织工人捆搭好方格双连片搁挂式上蔟蔟片,每张种按200片方格蔟准备。在蚕儿见熟5%~10%时用脱皮激素添食,在第2次给叶按蚕台上蚕的稀密每隔5 cm距离把捆搭好的方格蔟挂在蚕台上,大致经过一昼夜的蚕儿爬行,熟蚕基本爬上方格蔟,这时清理蔟具,将青蚕另行饲养上蔟。注意尽量下午挂方格蔟片,利用晚上上蔟,或上蔟时遮光处理,使蚕儿上蔟均匀。

4 问题与建议

五四村虽然在推广轻简化工厂养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养蚕工厂在数量和利用上得到快速发展,桑园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传统习惯重养蚕,轻管桑束缚着工厂规模化养蚕的发展,一年养蚕仅3~4批,养蚕工厂闲置时间长,造成共育室、厂房、蚕具及桑叶资源浪费。为使蚕桑产业在五四村今后脱贫巩固提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在务桑上创新管理模式,挖掘桑园潜力,改变桑树夏伐为春夏轮伐,改变以粮食为主套种桑树为以桑树为主套种低杆或无杆农作物,把桑园建成高效丰产桑园,为大力发展工厂规模化养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在非蚕桑生产季节,利用养蚕工厂栽植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蚕农增收、为联带贫困户就业打造平台,使五四村的养蚕工厂成为名副其实的扶贫工厂,并为延伸蚕桑产业链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小蚕蚕种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