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京津冀经济绿色发展

2019-12-04 07:41王燕王闻珑郭立宏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京津冀

王燕 王闻珑 郭立宏

摘 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经济进步的显著的特征之一,尤其是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城市群建设更是有冲击国际城市群的重大潜力。我国的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等诸多战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探讨了京津冀经济绿色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京津冀;经济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9-0017-02

引言

全球化的发展注定使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主流。在经济的区域和地理版图上,当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十余个国家城市群,其中最让人关注且有发展潜力的是京津冀地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政策的开展与演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三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在空间、时间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家首先以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作为领头羊,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努力打造富有活力、和谐宜居、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1]。

在当前经济上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相当程度的负面后果,例如,能源物质消耗产生的高污染、高排放现象,使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长期高居不下;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不均衡发展的不良影响制约了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按照最新的政策纲领,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地位,京津冀地区发展应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加强城市群经济绿色发展潜力,提高本地区的生态质量,推动三地经济协同发展。在认识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后果的基础上,有助于使危机转化为经济绿色发展的契机,加快中国发展范式转轨的速度[2]。

一、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一)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基础

北京市作为首都,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和地位优势,统筹三地资源;天津市具备港口海运和发达的轻工业优势;河北省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地缘优势。在上层面由北京领导对京津冀地区的资源进行调控、布置,突破了传统上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之间的隔膜,打通三地之间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流通渠道。在中层面天津市起到承上启下的结构性作用,能够在各方面协调北京市和河北省在经济上的不均衡,在两者之间发挥过渡性功能。在下层面河北省的资源和地理位置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能改变当前地域资源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互动性差等问题。总之,随着京津冀三地城市规划和功能定位的明晰,三地之间逐渐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彼此间的合作利大于弊。

(二)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18》对京津冀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数据进行分析。2017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共计80 580.45亿元,占国内GDP的9.7%,其中,GDP增速最快的是河北省,其次是北京市,总体上呈现大幅度提升的趋势。在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中河北省占比是最大的,增速也是最快的;而北京市的第一产业增速为-5.9,为负值,说明产业已经转移了一部分,非首都功能的疏散已经在开展中。第二产业占比重最多的是天津市,但其增速为1.1%,不如北京市和河北省发展势头迅猛。在第三产业上,北京市占比是最大的,第三产业与第一和第二产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增速处于河北省与天津市之间。而在人均GDP上北京市和天津市都超过了10万亿元,远高于河北省,可见河北省需要更大的发展。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京津冀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有效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以首都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推动北京资源向雄安进行疏解。打造便捷畅通的交通体系,打通交通联通,消除阻碍;支持中关村资源的稳步转移,合理分配优质公共资源,加强公共服务。关注重点领域,建设好绿色生态系统,深化联防联控机制,提升京津冀区域环境治理水平;推动产业协作和转移,建构京津冀绿色经济共同体。

(三)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

1.行政理念限制。京津冀地区前两个是北京市和天津市,且都是直辖市,北京又是国家首都,天津的经济水平也在全国前列。河北省只有一個石家庄市作为副省级城市,其他城市诸如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等皆为地级市,所以不同城市之间横向合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北京和天津的拥有河北无法比拟的各种光环效应,河北省作为一般的省份,经济发展缓慢,不但行政身份排行老幺,其人均GDP也排在末位。而且不同的科层级别导致三地之间很难进行对等、高效的合作。在当前国内政治环境中,一个城市的行政层级决定了这个城市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大小,京津冀地区各自为政,削弱了区域经济的功能,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所以,不同层级的政府机构很难达成高效的合作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京津冀区域行政管理困境局面出现[3]。

2.规划布局缺失。北京市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京津冀地区经济整体发展,天津市经济的发展导致与北京市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现象,影响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京津冀三地缺乏合理的规划与布局,是出现三地区经济竞争恶化的原因,长期以来,三地之间因为地域和行政划分影响,经济发展模式自成体系,形成了一种“重竞争,轻合作”的表象。

3.财税政策制约。财税政策是各地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提,能够加强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和调用,是各地政府协调经济平衡地有效途径。自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以来,各省市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经济建设上。然而,目前政府部门的管理原则是垂直管理,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由上下级行政部门和横向流动区域管理形成的,再加上分税制等制度因素,京津冀三地政府为了扣留更多的税收收入,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建设,从而导致三地之间的市场资源无法得到重发利用,最终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发展失衡等严重问题。所以,完善更新财税政策是京津冀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4.思想观念落后。早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一直留存在一些国企中,未能转变新的发展思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且京津冀地区的部分政府职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不能很好的扶持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外企等组织的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当前很多人形成了一种河北省是为北京市和天津市服务的错误观念,北京市和天津市由于本身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等原因,为了保持良好的发展对河北省和汲取了很多资源,诸如农业、工业、教育资源等等,导致了河北省经济发展成果未能得到重视。

5.社会与市场冲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长期以来政府对经济过度干预,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市场对经济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政府通过行政规划、宏观调控社会经济发展,市场手段在促进区域治理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地政府都以本区域内利益为着眼点进行区域内规划,导致各地之间缺少沟通协调、政令不一,导致区域之间的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等浪费资源的局面出现[4]。而且三地的社会组织受到了资金和管理问题的限制,导致组织力量薄弱、自主性差,需要依赖于政府或企业。河北省作为经济发展弱势的一方,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入质量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京津冀经济绿色发展的前景与意义

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一个重点建设领域,也是由政府大力推动的过程,由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打造有益于各方合作的环境,引导并推动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经济绿色发展的前景是以紧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尤其在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建设实现对接和资源整合;以市场一体化为前提,加快三地内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的流动合作;以建设绿色经济为理论指导,制定切实科学的环境保护标准,编制生态保护规划,加大区域环保政策协同力度,建立环境合作发展基金;以智慧城市体系为依托,保障城市职能完善,建立联动发展的国际城市群;以产业合作为核心,合理定位各城市的功能,重构城市产业组成和构成比例,打造本地产业和外地产业纵横相连的价值链,建立以北京为核心,天津为支撑,河北为保障的经济一体化城市群。

京津冀绿色经济的发展,与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依据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城市的环境,缓解严重的环境问题的频发,将保护措施合理的利用,建立起城市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潜力与生态缓冲带建设,促进京津冀经济区的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京津冀城市群[EB/OL].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京津冀城市群/6183259?fr=Aladdin,最后訪问日期:2019年9月21日.

[2]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17年九大任务如何完成[EB/OL].中国政协,http://cppcc.china.com.cn/2017-03/17/content_40466862.htm,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9月21日.

[3]  戴其超.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治理模式探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责任编辑 柯 黎]

收稿日期:2019-09-26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DHI视域下京津冀经济绿色发展的空间测模与政策研究”(201804020103)

作者简介:王燕(1981-),女,河北辛集人,副教授,从事工商管理研究;王闻珑(1995-),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管理研究;郭立宏(1978-),女,河南信阳人,教师,从事工商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有何冲击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借京津冀一体化东风助力石家庄经济发展
京津冀协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