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的注意力残留及其影响

2019-12-05 03:58李慧慧
应用心理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复杂性正确率注意力

李慧慧

(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 310058;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1 引 言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一直受到心理学界的普遍关注(Storms,1958;Higgins,Rholes & Jones,1977)。它被界定为先前刺激对后续无关情境中的行为反应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Bargh & Chartrand,2000),并作为一种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启动的“无意识”特征是一个默认的前提。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个体对于被启动概念的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与更高级的、需要认知资源的处理过程是相互独立的(Posner & Snyder,1975;Schneider & Shiffrin,1977)。根据双系统模型,个体对于前者的处理更多地依赖直觉,容易受到表面特征的影响;而对后者的处理则更多地依赖理性,主要基于规则展开(Evans,2003)。然而,近年来的诸多相关研究表明,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当直接或间接地改变正式任务要求的注意力资源时,下一轮启动将受到干扰。也就是说,正式任务的难度会对后续启动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Martens & Kiefer,2009;Von Hecker & Conway,2010);当个体需要分配更多时间注意力时,启动效果更差(Naccache Blandin & Dehaene,2002);也有学者发现,注意力敏感度更高的任务以及与启动任务类型一致的任务,会使启动更加成功(Zovko & Kiefer,2013;Kiefer et al.,2019)。由此可见,启动效应很可能并不是“无意识”的,而需要占据一定的注意力资源。但在过去有关启动效应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尚未考虑启动通过持续占用注意力资源而对正式任务绩效产生的影响。

启动对个体注意力资源的占用,在存在后续认知任务时最为明显。在任务切换时,先前的启动很可能继续占用个体的认知资源,从而对正式任务的完成情况产生影响。在已有研究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注意力残留”(Leroy,2009)。注意力残留属于沉思(ruminative thought)的一种,发生在任务转换后,特指在面对当前任务时对先前任务的思考(Leroy,2009)。注意力残留会占据本应运用于当前任务的注意力资源。根据中枢资源共享模型(central capacity sharing model,简称CCS模型),当个体需要在两个或多个任务间分配有限的注意力资源时,其对各个任务的加工速度都会减慢(Tombu & Jolicoeur,2003)。换言之,先前任务所引起的注意力残留,会干扰个体在当前任务中的表现。

进一步,在先前任务未完成时切换任务,会导致较高水平的注意力残留(Leroy & Glomb,2018)。此时,出于完成任务的欲望,个体会在先前任务上保留更多的注意力资源。但是,即使先前任务已被完成,任务切换后也可能存在注意力残留。这是因为,行为与认知通常不会同时结束。即便先前任务已被完成,个体却不一定及时完成了认知闭合(Leroy,2009),因此很有可能在正式任务进程中继续思考着先前任务,致使其在正式任务中的表现受到不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要检验启动的“有意识”特征,那么,启动的注意力残留将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本文拟运用认知型正式任务来检验启动的注意力残留。根据认知负荷理论(Sweller,1988),个体拥有有限的认知资源。当个体在认知加工活动中所需要的认知资源总量超过个体认知资源的最大值,就会出现认知资源在分配上的不足,即“认知超载”。这会影响个体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在认知型正式任务中,启动的注意力残留可能导致认知超载现象。当正式任务复杂性水平越高,对认知资源的投入要求越高时(Campbell,1988),启动对正式任务绩效的负面效应也就可能越明显。因此,正式任务绩效能直接反映被试是否出现认知超载,是本文的第一个因变量。鉴于在正式任务情境中激活先前的启动概念也需要消耗一定的注意力资源(Martens & Kiefer,2009;Von Hecker & Conway,2010),本文将正式任务中启动概念的激活情况作为第二个因变量,并称之为“启动效果”。同时,本文认为,任务复杂性是启动的注意力残留与正式任务绩效、启动效果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

借鉴已有关于注意力残留研究的常用做法,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用简历筛选-回忆任务作为正式任务(沈德立和杨白,2006;Leroy,2009),并以简历份数来表征任务复杂性,以需要被试主观努力的“权力”作为启动概念(Sawaoka Hughes & Ambady,2015;Weick,McCall & Blascovich,2017),来探究启动的注意力残留及其影响。本文假定,当正式任务复杂性水平低时,启动对被试在正式任务中的绩效无显著影响,但对启动效果有显著影响;当正式任务复杂性水平高时,启动会对被试在正式任务中的绩效以及启动效果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2 方 法

2.1 被试

被试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87人(男性35人,占40.2%;女性52人,占60.8%)。所有被试均在实验结束后获得报酬20元。

2.2 实验设计

本文为2(启动:有vs.无)×2(任务复杂性:高vs.低)的组间设计。权力启动组的被试将依次经历以下三个实验阶段:启动任务、简历筛选-回忆任务、意识核查。无启动组的被试仅经历简历筛选-回忆任务阶段。低任务复杂性组的被试将阅读并回忆3份简历,高任务复杂性组的被试将阅读并回忆5份简历。

2.3 实验材料

(1)启动材料:权力启动的范式包括句子拼接测验、找词游戏、阅读理解等(张玥和辛自强,2016;Shalev,2014)。本文通过小范围预试验,由被试进行不同启动任务认知负荷的自我报告。启动带来的注意力残留需占据一定的注意力资源,这将使被试在简历筛选-回忆任务中出现明显的认知超载,因此,本文选定认知负荷最高的启动方式——阅读理解。权力启动组被试将阅读一篇关于拿破仑生平的1250字文章,并在阅读后完成两道阅读理解题目。在该文中,拿破仑的高权地位多次得到强调。

启动材料有效性测查:试做阅读理解的四位被试,对于题目“请你用两个字概括拿破仑的辉煌时期”“阅读完这则材料,你认为拿破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回答,都围绕权力、当权等关键词展开。启动材料有效性测查通过。

(2)简历材料:在简历发布网站“智联招聘”上,以“销售”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选取14份不同的简历。将所有简历整理成统一格式,每份1页。从中筛选出7份内容较为丰富的简历,其中4份简历的主人曾拥有过高权职位(如销售总监、销售经理)、3份简历的主人不曾拥有过高权职位。

简历筛选-回忆任务复杂性操纵:随机选择10位被试进行小范围试做,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2人。试做过程与正式实验流程相同,每组需看完的简历份数分别为3份、4份、5份、6份和7份。结果发现:6份和7份简历带来认知超载,5份简历所需的认知资源接近满载。为检验启动的注意力残留,高复杂性任务需要几乎占据所有认知资源,因而将5份简历设计为高任务复杂性组。在设计低任务复杂性组时,考虑到简历份数过少会使得启动效果无法凸显,而又需与5份有一定的区分度,因而将3份简历设计为低任务复杂性组。

2.4 实验步骤

实验开始前,主试阅读指导语,告知被试需独立完成接下来的任务。其中,权力启动组被指导完成启动任务。之后,主试回收启动材料,并发放简历材料。无启动组不需完成启动任务,而是直接由主试发放简历材料。

简历筛选-回忆任务阶段,所有被试在5分钟内阅读手中的简历(低任务复杂性组为3份简历,高任务复杂性组为5份简历)。被试被告知,5分钟后,主试会回收简历并公布所要招聘的岗位,届时被试需要写下他心中最合适的候选人姓名。实际上,5分钟后,主试回收简历材料,并要求被试对刚才阅读的简历进行自由回忆,将记得的关键词尽可能多而准确地写在白纸上。此阶段没有时间限制,当被试无法回忆更多内容时即可停止。

简历筛选-回忆任务完成后,权力启动组被试需要继续完成意识核查表。回收意识核查表后,研究者致谢并支付被试费。无启动组被试无须完成意识核查表,研究者直接致谢并支付被试费。

2.5 测量

2.5.1 正式任务绩效

参考Leroy(2009)的做法,本文以简历筛选-回忆任务作为正式任务,将正式任务绩效操作化为被试对简历内容自由回忆的正确率。

每份简历的标准答案关键词分别有:62、33、40、59、32个,其中低任务复杂性组简历为前3份,其标准答案包括135个简历关键词;高任务复杂性组简历的标准答案包括226个简历关键词。

研究者据此对被试的简历筛选-回忆任务进行评分:被试回忆的关键词与标准答案一致记1分,否则记0分。评价性语言(如“经验丰富”“能力一般”)、概括性语言(如“在多家公司工作过”“每家公司都待了一年”)等也记0分。自由回忆正确率为该被试得分占其所写关键词总数的比例。被试在简历筛选-回忆任务中的自由回忆正确率越高,其正式任务绩效越好。

2.5.2 启动效果

根据启动的定义(Bargh & Chartrand,2000),若权力概念被成功启动,则当被试阅读到简历中与权力有关的关键词时,这一概念便会被激活。相较于低权者的简历信息,权力启动组的被试更容易回忆起高权者的简历信息。因此,本文将启动效果操作化为被试对高权者的简历信息回忆率。

在对被试的自由回忆进行评分后,将其对第1、3、5份这3份高权者简历(低任务复杂性组则选取第1、3份)的回忆得分进行加总,得到被试回忆高权者简历信息的得分。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为该被试回忆高权者简历信息得分占其所写关键词总数的比例。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越高,该被试被启动“权力”概念的程度越高、启动效果越好。

3 研究结果

3.1 方差分析

将以下三种被试剔除:①未读完手中所有简历的;②母语非汉语的;③在意识核查时猜出实验目的的。剩余有效被试为84人(女生52人),其中无启动-低任务复杂性组21人,无启动-高任务复杂性组23人,权力启动-低任务复杂性组20人,权力启动-高任务复杂性组20人。

3.1.1 自由回忆正确率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任务复杂性的主效应显著,F=76.072,p=0.000<0.01,Partialη2=0.487。启动的主效应不显著,F=1.489,p=0.226,Partialη2=0.018。任务复杂性与启动的交互作用显著,F=7.158,p=0.009<0.01,Partialη2=0.082。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当任务复杂性水平低时,无启动组的自由回忆正确率略低于权力启动组,但不显著;当任务复杂性水平高时,无启动组的自由回忆正确率显著高于权力启动组。对交互项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得到不同水平任务复杂性下,启动与正式任务绩效间的关系(见图1)。同时用JASP软件计算贝叶斯因子,得到BFInclusion=11.908。研究结果显示,任务复杂性调节了启动对正式任务绩效的影响。

3.1.2 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任务复杂性的主效应显著,F=51.247,p=0.000<0.01,Partialη2=0.390。启动的主效应不显著,F=1.012,p=0.317,Partialη2=0.012。任务复杂性与启动的交互作用显著,F=4.072,p=0.047<0.05,Partialη2=0.048。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当任务复杂性水平低时,无启动组的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显著低于权力启动组;当任务复杂性水平高时,无启动组的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略高于权力启动组,但不显著。对交互项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得到不同水平的任务复杂性下,启动与启动效果之间的关系(见图2)。同时用JASP软件计算贝叶斯因子,得到BFInclusion=2.079。研究结果显示,任务复杂性调节了启动对启动效果的影响。

表1 任务复杂性水平高/低条件下有/无启动组中被试的自由回忆正确率

表2 任务复杂性水平高/低条件下有/无启动组中被试的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

3.2 小结

由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在低任务复杂性组中,权力启动组被试的自由回忆正确率与无启动组没有显著差异;而在高任务复杂性组中,权力启动组被试的自由回忆正确率显著低于无启动组。任务复杂性的调节作用显著。这意味着,当任务复杂性水平低时,启动对正式任务绩效并无显著影响;当任务复杂性水平高时,启动会显著降低正式任务绩效。

同时,在低任务复杂性组中,权力启动组被试的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显著高于无启动组;但在高任务复杂性组中,权力启动组被试的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与无启动组没有显著差异。任务复杂性的调节作用显著。这意味着,当任务复杂性水平低时,权力启动组的启动效果良好;当任务复杂性水平高时,权力启动组的启动效果不佳。

综上,本文假设得到数据支持:当任务复杂性水平低时,权力启动组被试的自由回忆正确率与无启动组没有显著差异,但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显著高于无启动组。这说明启动未对正式任务绩效造成负面影响,且启动效果良好。换而言之,启动未导致被试的认知超载。当任务复杂性水平高时,权力启动组被试的自由回忆正确率显著低于无启动组,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与无启动组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启动对正式任务绩效造成负面影响,且启动效果不佳。换而言之,启动导致被试的认知超载。

4 讨 论

4.1 结果讨论

本文探究了启动的注意力残留及其影响。在一个实验室研究中,本文通过观察在不同任务复杂性水平下,有/无权力启动组被试的自由回忆正确率及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来确定启动是否会导致认知超载,从而间接探究启动的注意力残留。研究发现,仅在任务复杂性水平低时,权力启动组的高权者简历信息回忆率显著高于无启动组,启动效果显著;而在任务复杂性水平高时,权力启动组的自由回忆正确率显著低于无启动组,启动降低了正式任务绩效。根据认知负荷理论(Sweller,1988),当任务复杂性水平低时,正式任务占据的认知资源较少。因此,即便启动存在注意力残留,被试仍有足够的认知资源剩余,不会出现认知超载。在本文中,这表现为权力启动组的正式任务绩效不受影响,且启动效果较好。当任务复杂性水平高时,正式任务占据的认知资源较多。因此,启动的注意力残留可能会导致被试的认知超载。在本文中,这表现为权力启动组的正式任务绩效显著低于无启动组,且启动效果不佳。

4.2 理论意义

首先,以往启动效应的相关研究多数以“正式任务-启动任务”的顺序展开,通过调整正式任务的难度来观察被试阈下启动的效果(Martens & Kiefer,2009;Naccache et al.,2002),并发现成功的阈下启动需要消耗一定的注意力资源。这些研究普遍以阈下启动为实验手段,指出了启动效应的前因,但未涉及其后续影响。本文结合社会心理学实验的启动范式,以“启动任务-正式任务”的顺序,探究阈上启动对正式任务绩效的影响,并指出阈上启动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从而深化了阈上启动与注意力资源相关的研究。

其次,启动任务的目的在于在实验室中重现人们于现实生活中的情绪、认知表征等,以定量地记录、分析其影响。一直以来,研究者们普遍使用较为简单的启动任务(如自传体回忆、句子整理等),来试图使被试拥有权力感(Sawaoka,et al,,2015)、成就感(Dennis,Minas,& Bhagwatwar,2013)等。但问题在于,认知负荷过低的启动任务无法复制现实中拥有相同心理表征的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例如,与一名真正的高权者相比,一名完成了权力启动任务的被试所处的环境过于简单,其认知负荷无法与需要应对各种状况的高权者相比拟。因此,被启动了“权力感”的被试无法真实还原一名高权者的认知加工过程,“权力感”相关的实验室研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实针对性。本文所探究的启动的注意力残留将是一个新的切入点。它意味着启动并非无意识的,而会带来一定的认知负荷。这有助于在实验室里重现现实中复杂的认知环境,或许能使启动效应的研究具有更明显的现实针对性。

最后,自Leroy(2009)提出注意力残留这一概念以来,其应用多见于组织行为学领域,以解释工作场景中的任务切换对正式任务的负面作用(Leroy & Schmidt,2016;Leroy & Glomb,2018)。本文首次将注意力残留和启动效应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从认知资源占用的角度探究启动对正式任务绩效的影响,为启动与更高级的信息处理过程相互影响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本文选取了阅读理解为启动任务,并发现了该启动的注意力残留现象。然而,本文并未研究其他启动的注意力残留问题。未来研究可以探讨其他类型的启动的注意力残留,以进一步检验本文的结论。其次,本文未能测量启动任务的认知负荷水平。因此,未来研究可以探究多种启动任务的认知负荷水平,以便使实验室启动与现实场景保持相似水平的认知负荷,最大限度地模拟现实,从而促进研究结果的现实运用。

猜你喜欢
复杂性正确率注意力
新时代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复杂性挑战与路径优化——基于复杂性理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让注意力“飞”回来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复杂性背后
生意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生意
复杂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