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术在复杂眼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9-12-05 06:22王科赵媛陈小虎
医药前沿 2019年31期
关键词:眼外伤玻璃体眼球

王科 赵媛 陈小虎

(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对于人体而言,眼睛属于重要的精细器官,由于其暴露于体表之外,所以面临的风险性要相对较大,轻度会导致视力受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失明。据有关资料统计,现阶段眼外伤群体主要集中为青壮年、婴幼儿,分析眼外伤具体情况,普遍为外力作用导致患者的眼球前后段受到累及,具有病情复杂、严重的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出现眼球萎缩的风险性较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丧失眼球,弱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1]。虽然既有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改善患者因眼外伤所造成的视力无光感,但若患者存在神经损伤、脉络膜广泛缺失或是视网膜广泛缺失的情况,则无法收获预期效果。基于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本次以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82例(82眼)复杂眼外伤患者为对象,就其治疗相关指标展开如下讨论分析,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82例(82眼)复杂眼外伤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视力严重受损;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受伤;③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内容之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②患者合并严重性脏器官疾病;③患者单眼为泪小管断裂、眼睑裂伤等,眼球未受到累及;本次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82例患者中,包含26例女性,56例男性,年龄最小值为20岁,年龄最大值为62岁,均值为(41.37±2.06)岁;其中有36例为闭合性眼外伤,46例为开放性眼外伤,而开放性眼外伤中包含30例眼球穿通伤以及16例眼异物伤(8例非磁性异物伤、8例磁性异物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而在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Ⅰ期眼球窗口清创缝合术治疗,以2%浓度的利多卡因+0.75%浓度的布比卡因对患者行联合麻醉,行玻璃体切除术,而入路选择为经睫状体扁平部位三切口闭合式,将患者中央部玻璃体脓液、积血清除干净,玻璃体脱离之后,观察是否存在残留,针对磁性异物伤患者,需要借助眼内磁棒加以处理;若患者存在脉络膜脱离的情况,需要在巩膜上做切口,将其中的积血引出;若患者为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则在手术治疗期间,需要将患者的增殖膜彻底清除,然后以重水灌注,将患者的视网膜压平,并通过眼内光凝手术对患者行视网膜裂孔封闭治疗。与此同时,取长效气体/填充硅油置入患者的玻璃体腔之中,若患者合并眼内炎,则需要接受眼内注药治疗。术后需要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微信、QQ、家庭住址等,定期进行随访,以全面了解患者眼压以及视力的改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82例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力状况以及不同疗效患者的玻璃体HMGB1表达水平。其中治愈率判定标准如下[2]:若患者术前视力为光感,术后视力提升>0.025,或是术后视力提高>2行,为功能性治愈;若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眼球屈光间质呈现为透明状,眼球顺利重建,但视力改善情况不符合功能性治愈标准,为解剖性治愈;患者术后视力未见好转,眼球未能完成重建,视网膜未成功复位,眼球发生萎缩,为未治愈。而玻璃体HMGB1表达水平则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82例患者经过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有68例为功能性治愈,占82.93%,12例为解剖性治愈,占14.63%,2例未治愈,占比2.44%。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有2例高眼压,2例眼前房渗出性炎症,2例角膜水肿,占7.32%;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康复。

2.3 术前术后视力状况

术前82例患者中,有18例无光感,为21.95%;视力均<0.1。术后82例患者中,有4例无光感,为4.88;视力>0.1的患者有14例,为17.07%;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82例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状况对比

2.4 不同疗效患者的玻璃体HMGB1表达水平对比

功能性治愈患者的玻璃体HMGB1表达水平为(302.08±89.19)Pg/ml,非功能性治愈患者的玻璃体HMGB1表达水平为(287.39±90.14)Pg/ml,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疗效患者的玻璃体HMGB1表达水平对比

3.讨论

复杂眼外伤对于眼科而言是外伤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一般会损伤患者的眼组织,危害性较大,而且普遍伴随眼内多种结构上,加之玻璃体积血、眼球内异物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眼球萎缩、视力丧失的风险性较大。现阶段,临床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主要为分次处理,无法及时妥善的处理并发症,而且预后缺乏理想性,加之手术操作周期较长等,极易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增加眼球继发损伤的风险性[3]。因眼外伤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所有手术治疗效果会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效果,所以临床需要慎重选择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对此有学者提出,可以参考患者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眼内异物、眼球破裂或是玻璃体脱出的具体情况对手术时期进行选择。现阶段复杂眼外伤主要集中于青壮年群体,玻璃体、视网膜接触正常,不存在玻璃体后脱离的情况,若手术操作操之过急,会导致玻璃体皮质残留的情况,最终诱使患者的视网膜发生脱离,增加玻璃体切割困难性;除此,为了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治疗时机最好选择为患者重度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前[4]。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玻璃体切割术也日趋完善,备受复杂眼外伤临床治疗的青睐,因其不仅可以避免眼球摘除,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视力。除此之外,通过该手术,还能将患者玻璃体积血、破损玻璃体清除,可以降低患者出现炎症增生反应的风险;而且还能将病原微生物清除,通过灌注抗菌药物、激素等,可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避免细胞持续增生;不仅如此,该术式还支持将增生细胞性膜清除,避免其牵拉患者的视网膜,促使视网膜复位[5]。

结果显示,82例患者经过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有68例为功能性治愈,占82.93%,12例为解剖性治愈,占14.63%,2例未治愈,占2.44%;术后有2例高眼压,2例眼前房渗出性炎症,2例角膜水肿,占7.32%;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治愈患者的玻璃体HMGB1表达水平与其他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验证了剥裂体切割术在复杂眼外伤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

综上所述,玻璃体切割术应用于复杂眼外伤临床治疗中效果较为确切,而且不同治疗效果患者玻璃体HMGB1表达较为接近。

猜你喜欢
眼外伤玻璃体眼球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时机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
干扰PDGFR-α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影响的探讨
血塞通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眼外伤性前房积血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