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2019-12-05 02:51郭景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原则初中语文

郭景梅

摘  要: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担负着传承人类文化的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仔细分析语文教材中的民族化元素,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使语文教学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化传承;教法分析;原则

语文这一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知识性,也有育人内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其工具性,抛弃其文化内涵,那么就失去语文教学的本质。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语文学科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启迪、熏陶、感染,让他们汲取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学科中蕴涵着许多民族文化元素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诸多的文化元素,包含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等。语文教学中教师没必要挖掘教材中所有与文化有关的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文化素材?语文课标中明确规定:让学生领悟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博大精深,引导学生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1.汉字文化。汉字最具有文化内涵,每个汉字有其独特的意义,每一个词语、没一段话中都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美的同时,让学生深入体会汉字中镌刻的民族精神及包含的民族文化。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经典佳作文采优美,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鲁迅语言犀利;朱自清语言朴实;丰子恺语言平和等,所有这些给语文这一学科带来丰富的文化底蕴及语言魅力。学习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情趣、语言魅力、理想、习俗等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应挖掘经典佳作的艺术成就及文化价值,传递、积淀民族文化。

2.道德文化。初中语文教材多次改版,其中有许多文本中反映道德伦理的。《论语》中的有些观点及言论对世人的思想有直接的影响。新的教材编选更侧重自然、社会、人生,把道德体验、学生需求及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教材选编了一些名品佳作: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等,这些优秀作品熏陶、感染着学生。

3.历史文化。教材文本中涉及历史人物、名人名人轶事及历史事件,有浓厚的历史气息。这些作品承载着人文内涵及哲学精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也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观。教材文本中有丰富的文化、思想、哲理。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思想深邃,浸润着古人的睿智及哲学思想,传承着中国的文明礼仪。

初中语文教材选用著名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五部渗透着中国民俗文化。有的作品中蕴涵着各地的风俗、民情、地域特色等。因为作者从自己熟悉的民情风俗入手,塑造的人物及人物语言也都具有厚重的地域气息:鲁迅的《社戏》江南的菱角;刘成章笔下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等,教材文本中包含着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及饮食文化等学习这些文章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挖掘教材文化内涵的方法及策略

1.文化素材。教材文本中包含诸多文化因素,涉及到文化范畴有政治、文化、教育、语言、艺术等。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依托及载体,含有丰富的文化。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作品,感悟文中的情感及内涵,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有的文章背景有文化价值,教师应抓住这些文化因素,向学生传递文化信息。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应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文中那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初中语文教材中蕴涵许多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古诗词、文言文、格言警句、精彩句段等,学生应积累运用。

2.加强文化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激发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吸取更多传统文化及精神食粮,让学生的人文底蕴更加厚重;汉字传承着人类文化、思想等,书写是传递母语文字文化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在书写中领悟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教师组织学生搞--些文化知识竞赛:对对联、成语接龍、讲名人故事、猜字谜、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欣赏自然风光、领略风俗人情,到博物馆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到文化气息浓的地方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神韵。

三、挖掘文化内涵要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初中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思维、感知等。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观。通过语文教学,把民族文化的核心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引领熏陶下充满正确的想法,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感悟为侧重点。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民族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考虑的是汉语文化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增加情感投入,让课堂教学充满对民族文化热爱的激情,通过赏析、探究、实践等方法,让学生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内心体验活动过程,让学生喜爱民族文化,敬仰民族文化,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和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感,体验和理解蕴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等方面的意义,将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内涵渗透给学生,激活、唤醒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3.课外素材。语文教材是开展民族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初中语文教材精心选编的文章有的蕴涵哲理;有的昭示信念;有的启迪心智;是教师挖掘文化内涵的范例、素材。但语文学科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语文学科中的文化因素紧紧与社会相通,失去社会生活的承载,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活力。挖掘教材中的民族文化,必然要走走向社会生活,使学生将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学习继承与自身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莉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26-27.

[2]王虹.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汉字文化,2018(15):71.

[3]管永霞.传承传统文化的四大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6):37-38.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原则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