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战的本质及我国应对的有利条件

2019-12-05 02:43周邦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本质

周邦

摘 要:中美经贸磋商经历了十一轮,仍未达成协议。可以预计,中美经贸谈判将会继续,期间难以避免出现反复和波折。为最大限度维护我国利益,做到知彼知己,有必要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本质和动机做更深入的分析,以期找到更有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本质;有利因素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1-0176-02

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中美经贸磋商谈了十一轮,虽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但是也几经反复,谈谈打打或许已经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常态。在华盛顿时间(2019)5月10日0:01分,美国宣布对2 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作为回应,中国两分钟后发表声明,几乎同步宣布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至此,全部取消关税的中方核心关切、美国人提出的贸易采购问题、协议文本问题等再次搁浅,本轮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本质

美国发动的这轮贸易战体现出明显的单边主义特征,贸易战涉及范围之广(涵盖中国所有商品)、金额之大(一开始2 000亿美元,威胁增加到5 000亿美元)是前所未有的。稍懂国际贸易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加征关税的幅度(25%)和强度实际上已非通过关税保护幼稚产业、保护国内就业、改善贸易赤字等等政策理由所能解释。在如今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这种行为既影响美国消费者利益,也会损害中国的利益。美国这样违背互利共赢、“不计后果”的行为,其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撇开美国复杂的政治因素,我们单从经济因素角度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本质作以简要分析。

(一)历史角度

从美国发展的历史看,从1920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霸主。此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在1945—1991年美苏冷战数十年期间,美苏之间的霸权争夺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当1985年日本实力排名世界第二后,美国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致使日元急剧升值,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使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至今未恢复元气。美国遏制他国似乎遵循这样一条定律,即当一国GDP增长达到美国的60%时就会进行打压。苏联、日本无一不符合这样的特征。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目前中国GDP已超过美国的60%,美国为消除竞争对手的威胁,是否会把成功解体苏联和“阉割”日本的经验用于中国身上,从美国这一两年针对中国制定的政策、法律和实际行动的表现来看,似乎很难排除这种可能性。

(二)价值观角度

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崇尚“丛林法则”以及根深蒂固的“零和游戏”的观念,对待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美国人难以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思维。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古代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的关于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会发生冲突的这一论断。他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守成大国,面对竞争和挑战,守成大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冲突、隔阂与对抗变得不可避免。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美国等西方国家便不断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表现出中国的崛起会影响和威胁到其利益的种种焦虑,试图通过这种舆论在国际舞台中孤立中国以达到迟滞中国发展的目的。从2018年开始,美国从法律层面将中国正式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开始了在經济、政治、外交、军事、技术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限制和打压。经济作为一国实力的基础,自然成为两国力量交锋的前沿。美国选择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以及退出“伊核协议”等一系列退群的行动,体现的正是“美国利益优先”的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种种不顾别国利益的单边行为并不是一时之计,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充分准备精心预谋的。在这点上,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来劝美国人放弃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似乎很难奏效,因为这并不符合美国人一贯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

(三)利益角度

美国这个国家为了利益是可以六亲不认的,从利益角度,这次贸易战目的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打击中国产业链。无论是针对欧洲、日本等盟国征收的钢铁关税,还是与中国的贸易摩擦,美国表面上利益的出发点是为了改善贸易赤字平衡贸易、增加关税收入等,但对中国这个非盟友国家来说,则有更深层次的利益考量。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产业的竞争,也是产业链分工的竞争。美国很清楚,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只要提高产品成本就能打压中国的出口,继而打击中国的产业链,将产业链挤出中国,最终迟滞中国的经济发展。

2.打击中国新兴产业。真正让美国如鲠在喉的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下的高科技发展对美国带来的挑战。中国在谋求经济从单纯数量上的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在保持原有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而且在很多传统制造领域取得了突破,如高铁、飞机、航空航天、5G等。这些原本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领先领域,中国的发展必然会与西方国家现有的主要的产业发展重叠、冲突,构成竞争,动了他们的奶酪。“中国制造2025”只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在美国人眼里,中国已经从一个追赶者变成一个挑战者,对美国主导全球资源配置的权力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加剧了美国对中国崛起势必以美国的衰落为代价的担忧,对美国的霸权是一种威胁。

二、应对美国贸易战的有利因素

经过一年多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美国的意图已经让世人看得很清楚,其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的发展,借助贸易战全面打压中国的发展空间,重新制定全球规则,继续保持其全球霸主和领导地位。所以,一般的让步并不能满足其巨大的利益“胃口”,也难以保证我们的核心利益。客观地说,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综合实力方面,与美国相比,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一味无原则退让的理由。在与美国的贸易战难以避免的背景下,结合美国人的意图和一贯的行事风格,我们不能对贸易战短期结束抱有太多幻想,应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此次具有世纪意义的贸易战已超出单纯经济范畴,是一场国力之战,也是对中华民族崛起的一次“压力测试”。因此,我国需要拿出经济、政治、外交、军事、金融、技术等所有力量和资源全面应对。笔者认为,单就经济、贸易、市场等因素看,中国在应对美国贸易战方面具有以下一些有利条件。

(一)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的产量全球第一,是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这样的经济规模和超强的生产制造能力,成就了中国较强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具备了与美国进行高强度对抗的物质经济基础。

(二)政策层面

一方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功增强了对国家既定的发展道路、模式、制度和政策的定力和自信,不会因一时的国际局势的逆动而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已经深深融入世界,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总体洞察,对各国利益诉求的准确判断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认知,需要我们对国际关系交往原则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国内法律政策层面一定会与国际规则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融合性和连贯性,这是我们的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三)文化层面

一方面,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体系支撑我们继续改革开放这条路,更深融入全球发展;另一方面,推崇中西文明互鉴,追求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越来越被世界理解和接受,契合我们的全球化战略,既给我们在对外交往中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也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四)市场层面

1.国际市场。凭借中国当今在世界经济中的体量,国际贸易影响力和话语权与日俱增。在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强力推动下,中国对外贸易市场格局已呈现出“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策的落实,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而导致贸易额的下降或将由于在其他地区的增长而被逐渐回补。另外,中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的降低,加大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主动性。2018年统计数据是33.9%,与以前相比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对外贸易依存度逐渐降低对防范市场风险、增强经济稳定性是有好处的。

2.国内市场。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有近14亿人,中产阶级人数已达到4亿,有任何国家都不想失去,也无可替代的庞大市场。2018年,我国人均GDP9 600美元,按世界银行的界定,这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说明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任何重视经济利益的国家,不会轻视或放弃中国的市场。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场为中国经济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巨大的支撑作用可有效降低国际环境异动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依赖度的降低和抗压性的提高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2018年,国内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可以明显看出国内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3.中国消费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国家统计局有关统计和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2016年,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3.4%,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上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相比同期美國、欧元区和日本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23%、7.9%和2.1%。在最终消费的年均增速上,世界年均增速为2.4%,中国为7.5%,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则分别为2.2%、1%和0.6%。在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的情况下,2017年、201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分别达到约34%和30%左右,中国市场已经日益成为全球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4.消费潜力。消费是企业的“命根”,消费商品,实际是为企业“输血”,保住消费,实际就是保住企业,保住收入。从经济发展内外均衡角度来说,国内经济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作为支撑,发展的基础就牢固,对外改善贸易条件就有了底气。

中国宣布从2018年开始每年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仅是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宣示,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巨大消费潜力的展示。大幅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既是提高国民福利契合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也是利用国内市场资源推动自由贸易,通过进口贸易转换功能,推动原本不具有优势产业的发展,借助全球化的网络平台,实现贸易收入的增长,达到改善贸易条件的目的。

(五)经营主体

中国的经营主体,本质上可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但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说它是公有制,却是私有化的经营方式;说它是市场化,又不完全是市场化,可以说是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截至2018年,我国经营主体已超1亿,这样庞大的经营主体数目既托起了中国经济前行的巨轮,也分担了巨轮前行中遭遇的风险。在抵抗贸易风险时可以分散化和灵活性的特点,使国家在制定应对政策空间上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增加了改善贸易条件的谈判筹码。

三、结语

尽管中美之间在利益诉求上存在一些分歧,但两国最终会达成协议。在达成协议之前,美国会继续采用“极限施压”策略,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打压,迫使我方给美国让渡更多利益。应对美国贸易战,不应盲目乐观,更不应妄自菲薄。面对一年多来美国来势汹汹的贸易霸凌主义表现,中国表现出少有的淡然和沉着,没有说过一句狠话,充分彰显了东方大国的信心和底气。信心源于我国发展的深厚实力与巨大潜力,底气源于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抉择。只要我们坚持谈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最终会让美方明白贸易冲突没有赢家,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贸易冲突才是唯一选项,坚持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非歧视的、平等的贸易体系才符合双方长久的根本的利益。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战本质
思辨,让学习触及数学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漫画
浅谈中美贸易战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浅谈中美贸易战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的起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中美贸易战的起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特朗普税改下国际税收竞争思考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