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皮影戏

2019-12-05 08:39李迎新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西贝嘉嘉白鹤

李迎新

一、游戏背景

五一假期回来,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他们的假期生活,突然豆豆得意地问大家: “有谁见过皮影戏甲我回老家看到了皮影戏哦!”他的话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讨论。

“皮影戏是什么?” “是用影子演吗甲我都没见过耶!” “老师,你知道皮影戏是什么吗?”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跟他们一起欣赏了皮影戏《龟与鹤》。没想到看过之后,孩子们居然提出了在班级表演皮影戏的想法。于是,我把美工区的一块白布蒙在了木偶剧台上,一个简易的皮影戏台就出现在班级里,有趣的皮影戏探索之旅就这样开始啦。

二、游戏的发展

(一)为什么会有人影

第二天,区域活动时,彤彤、豆豆、嘉嘉等几个孩子自发选择了美工区,画出了龟与鹤。画完后,他们兴致勃勃地拿着龟与鹤,在幕布后面随意地摆弄着。当白鹤和乌龟出现在幕布上时,孩子们很激动,一个劲地叫着“真好玩”“真好玩”……

东东: “乌龟和白鹤怎么不清楚呀甲”

嘉嘉: “大白天的太亮了,要不我们把窗帘拉上和灯关上试试。”嘉嘉说完,几个孩子主动去拉窗帘、关灯。这下,感觉白鹤和乌龟清楚多了。

豆豆: “我记得皮影戏台上是有灯的,可我们没有灯怎么办呢?”

嘉嘉: “手电筒也可以发光呀?我们班就有,我来拿。”说完她就到科学区拿了两个手电筒。两个小男生立即自发地去戏台后面打起了手电筒。

彤彤(操纵白鹤): “我也想去看看。”

嘉嘉: “那好吧,我来试试。”

彤彤如愿跑到台前看皮影戏,可是彤彤惊奇地发现幕布上有人影,于是大声叫道: “有人影,人影好清楚,还有你们交换位置的影子。”

嘉嘉: “他们把光照在我们人身上,所以有我们的人影。”

东东: “那我们往前去去呗!”说完和豆豆一起靠近戏台,将灯光只照在龟和鹤身上。

彤彤说: “可以啦!可以啦!”

【行为分析】

在第一次玩皮影中,嘉嘉、彤彤等几位小朋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能自主分配角色。谁当表演者,谁当小观众,自发进行了皮影戏的表演。在探索的过程中,东东和彤彤善于观察,并发现了影像模糊和透人影的问题,而嘉嘉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并能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策略,即拉窗帘、关灯、开手电筒。而片段中的两个小男孩在不断地尝试调整手电筒照射的方位,找到最佳照射位置,解决了这些问题。

【经验提升】

了解光与影的形成关系,即光照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屏幕上就有了影子。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策略】

组织幼儿进行有关“光影成像”的科学探索活动,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幼儿虽然解决了人影问题,但显然他们对于光影成像的原理还不是真正的理解。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影子的秘密》引导幼儿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鼓励幼儿尝试将手电筒变换不同的位置来调节皮影表演的效果,以达到最佳的呈现状态。

(二)幕布上有手影怎么办

过了两天,几个孩子又聚到了一块。

湘湘: “昨天我们在玩皮影的时候,总是有手的影子在动。”

东东: “那怎么办呀?”

豆豆: “我以前跟爸爸玩過,是用棍子插在小动物身上动的。

嘉嘉: “那我们也可以用棍子呀!”

彤彤: “我们去找找棍子吧!”

说干就干,他们来到美工区拿起了小棍子,试了几次,发现棍子粘不住,总是倒。于是,他们又去寻找其他的材料。就在这时,彤彤发现了吸管,连忙招呼同伴过来,试着将吸管粘在龟和鹤身上。

西贝: “哎呀!乌龟身上的吸管老是掉。”

彤彤: “我的白鹤头上的吸管也是,好像胶用的太少了。”

西贝: “怎么办?”几个孩子赶紧围过来观察乌龟和白鹤身上的吸管。

西贝:“吸管太细了,粘不住。”

湘湘: “要不然,我们多拿几个吸管缠在一块就变粗啦!”

彤彤: “不行,那样会有吸管的影子。”

孩子们陷入了沉思,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突然,嘉嘉想出了一个妙计:“上次我们吹泡泡的时候,把吸管的一头剪成了花瓣的形状,要不然我们再试试。”说完,她就拿起了剪刀剪了起来。一会儿,嘉嘉把剪好的吸管递给西贝说: “你试试看会不会掉了。”西贝将剪好的吸管快速的粘在乌龟后面,大声说道: “粘好了。”大家很快再到皮影戏台后面尝试。

嘉嘉:“没有手影啦!”

【行为分析】

在刚才的游戏中,豆豆的提议让其他孩子展开了改进皮影的探索。从寻找棍子、吸管到尝试粘贴,再到如何粘贴稳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个人既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又能尊重彼此的意见,并愿意相互配合,这说明大班幼儿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经验提升】

进一步了解传统皮影戏的表演特点,掌握清晰表演皮影戏的技能。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策略】

1、丰富幼儿关于皮影戏表演的经验,支持幼儿继续参与表演的愿望。持续的皮影表演游戏说明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但皮影戏离幼儿生活比较远,幼儿的已知经验较少。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看皮影表演的视频,帮助幼儿丰富皮影戏表演的经验,为后续的游戏表演奠定了基础。

2、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满足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对出现手影产生了困惑,而教师通过在美工区提供木棍、吸管.毛根等材料引发幼儿不断尝试改进皮影的表演效果,推进了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

(三)我不想拿着手电筒啦

操纵杆的问题解决了,下午孩子们又来到戏台玩,玩了一会儿,新的问题出现了。

豆豆: “手电筒总是要手拿着,我不想拿了,有什么不用手拿着又能发光的东西呢?”

湘湘:“我想起来了,我家有蜡烛。”

豆豆: “不行,蜡烛会把布烧掉的。”

西贝: “我们可以用手机啊,手机后面也有手电筒。”

东东: “手机不也一样要用手拿着嘛!”

嘉嘉: “我想起来了,我家有台灯,台灯只要放在柜子上一照就可以了。”

孩子们把想法告诉我后,我有点担忧,因为要用电,怕不安全,但我还是支持了的他们的想法,提供了接线板,并叮嘱他们安全用电。

【行为分析】

从刚才的游戏中能看出孩子们越来越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了。他们发现问题后会相互讨论,而他们的讨论也反应出大班幼儿具有丰富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如知道蜡烛、手机、台灯能够发光,并且根据不同问题的特征推理出较为合理的方案。最终,他们通过讨论、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经验提升】

进一步寻找合适的光源。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策略】

关注幼儿在皮影游戏中的需要,确保幼儿游戏中的安全。当幼儿提出用台灯代替手电筒时,教师支持了他们的想法,为他们提供接线板,解决了台灯接电问题,为幼儿接下来的游戏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另外,为了幼儿安全用电,教师及时清理了游戏场地,确保幼儿的游戏安全。

(四)身体怎么不能动呢

过了一个星期,孩子们带来了台灯,解放了自己的双手,开心的欣赏着皮影戏《龟与鹤》,表演的小朋友也声情并茂的边讲故事边操纵龟与鹤。

嘉嘉: “可是我怎么觉得,这个表演跟我们电视上看的不一样呢?”说完大家围着幕布上龟和鹤开始讨论。

东东指着鹤的嘴说: “白鹤的嘴不能动。”

豆豆: “白鹤的翅膀也不能飞。”

彤彤指着白鹤的脖子和脚说: “它的脖子也不能歪啊,还有白鹤的脚也不能动。”

东东: “乌龟的脚也不能缩到壳里。”

豆豆: “尾巴也是不能缩到壳里。”

动物身体不能动的问题引发了孩子的思考,孩子们盯着皮影左看右看,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孩子在生活中很少接触皮影戏,对皮影戏的制作也不太了解。面对孩子们的困惑,为了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积累皮影戏的制作经验,我利用离园前的时间组织孩子们一起观看了皮影制作的视频。

第二天一早,彤彤就兴高采烈地跟大家分享了她从网上了解到的皮影戏制作的相关经验。真没想到遇到问题时,孩子还能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随着彤彤的介绍,更多的孩子加入到皮影的制作中,他们将龟与鹤的四肢分开,再尝试用各种材料将身体连起来。

两天后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尝试改造原有的皮影,怎样将剪开的部位连起来呢9这又引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有的孩子用夹子夹,发现夹住的部位还是不能动;有的孩子尝试用十字形固定,还是失败了。可是,孩子们依然没有放弃。他们又尝试用牙签或钉子把剪开的部位打洞,再用毛根把洞穿在一起,试了一下,乌龟和白鹤都能动了。

【行为分析】

在面对皮影不能动的问题上,孩子们感到很为难。而教师的适时介入丰富了幼儿对皮影戏制作的经验,并将其迁移到游戏中。从胶带、夹子、木棒,再到牙签、毛根,他们不断地尝试,从失败到成功,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经验提升】

1、提高自助查阅资料的能力。

2、了解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学会活动部位重叠的制作技能。

【教师的支持与回应策略】

1、组织幼儿梳理皮影游戏中遇到的困难,观看视频提升经验。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考虑到皮影戏的制作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于是,决定通过观看视频帮助幼儿积累皮影制作的相关经验,有效推动了幼儿探索皮影戏的进程。

2、放手,留给幼儿自己尝试与探索的空间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游戏中,当幼儿多次尝试未成功时,教师在一旁关注着,却没有给予任何的提示与指导,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幼儿一次次地去尝试、探索,这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操作,即使成功了,他们的快乐也会打折,成长也会打折。

(五)谁来跟我一起演

孩子们拿着改进后的皮影,高兴地跑到幕布后面去试。

西贝: “我一个人没办法演这个乌龟啊!乌龟身上有5根吸管要控制,我只有两只手。”

彤彤: “我的白鹤也是耶!怎么办?谁来跟我一起表演白鹤?”

旁边的小朋友听见两人的话,兴冲冲地过来说: “我想演,我来帮你。”几个小朋友一起到幕布后开始演。

西贝大叫了一声: “你为什么把乌龟的腿往那边拉,我这边吸管都掉了。”

彤彤大叫道: “好乱哦,每个地方都在动!”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停。

于是,我走过去问他们发生什么事了,大家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面对孩子们遇到的困难,我抛出问题“一个人演不了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孩子们沉默了。旁边的西贝说: “身体又不是一起动的,我们可以先分好说控制乌龟的腿、头和身体,还有白鹤的身体,故事讲到你负责的部位动了,你才能动。”西贝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他们很快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接着游戏。

【行为分析】

在游戏表演中,幼儿经历了从一人操纵到多人合作操縱皮影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大班幼儿具有较高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较强。当他们遇到不能独自操纵皮影时,没有急于向老师求助,而是选择与同伴一起商量,共同合作。在合作出现问题时,幼儿不放弃、不退缩,尝试着合作的技巧。而西贝观察敏捷,并准确地分析出合作操纵皮影的方法。其他孩子也欣然接受了她的建议,并进行尝试。

猜你喜欢
西贝嘉嘉白鹤
白鹤之约
独孤求败白鹤滩
白鹤的真爱
静守百年:试探西贝意象
西贝的“冷”哲学
“白鹤”飞得高靠的抓“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