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2019-12-06 07:02冯彬,许秀莲
廉政瞭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孵化园创业项目负责人

我知道,你也知道,但咱们别说

本刊记者冯彬

出来跑,迟早是要写稿的,好稿的形成,和采访对象的坦诚有很大关系。不过,当我们暗自感叹人品大爆发,遇上知无不言的采访对象时,也会发现,敏感,正在成为不少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坦诚的人,都是一样的;敏感的人,却有着各自的敏感。有时候,体制内的个体在采访过程中,有不少吐槽甚至抱怨,或是一不小心,或是有意为之。而当这些“料”成为稿子内容呈现在采访对象面前,往往会引起高度警惕,几番交锋修改之后,极有可能就此删掉。

问题就摆在眼前,采访对象不希望它被解决吗?当然想。但问题不能从自己这里暴露,对单位不好,领导看到了惹麻烦,领导的领导看到了就更麻烦,索性就别说了,即使它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多数人有个说服力很强的理由,有的问题不是某个单位或层面能解决的,即便写出来也没用。大家形成默契,都“点到为止”,问题就像一捅就破的窗户纸,但出于某种原因的考虑,谁都不愿意去触碰。即使采用匿名方式,有的人依然不愿接受采访,生怕带乱了节奏。

不少人信奉这样一种“哲学”——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有问题就慢慢改革。有次在一间办公室里,年轻的采访对象和稍年长的同事就一个问题产生了分歧,年轻人认为这是机制的不完善,媒体报道有利于促进公平分配,但另一人坚持说这事很敏感,不能随便说。

后来的采访中才发现,那个“硬币”的两面,让年轻人收入增长减缓,也使“老资格”们成为受益者。

跑多一点,你会发现有些采访对象的点很特别,比如一篇稿子拿给某领导审阅,回复“建议”文中人物的出现以级别为顺序,以至于逻辑完全被打乱,那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是个没有感情的写稿机器。后来我向体制内的朋友吐槽,对方觉得“没毛病啊”。

很多人徘徊在无意识的边缘,孤立时,有强烈的自主性;穿上“制服”时,就要考虑很多很多因素。当一些干部在公开场合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甚至产生“群体失语”现象,谁来对此负责呢?

大学生创业补贴到哪里去了?

本刊记者许秀莲

“我们已经不对大学生创业补贴做宣传了。”近日,记者在某地级市产业孵化园采访,了解到当地大部分大学生都对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不太了解,询问该孵化园负责人后才得知,原来是他们“故意”的。

按理说,从国家到地方,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都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方方面面,各地更是屡出奇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宣传铺天盖地。当地媒体上,记者也发现了许多关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闻。为何却不宣传创业补贴?

“鼓励不用出钱,补贴要啊。”该孵化园负责人表示,当地财政吃紧,一方面是要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都以失败告终,每年创业补贴投入上百万元,而大学生创业项目尚未给全市GDP“做贡献”,有关部门负责人觉得投入与产出不对等,不如减少这部分“开支”。

但该省出台的有关政策明确表示对大学生创业实体和创业项目,给予1万元补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该笔补贴并未发放到申请的大学生手中,许多符合资质的大学生申请被有关单位以项目不符合补贴标准、项目发展优势不明显等不足被驳回。

“政策上并未规定有什么标准,其实只要是有大学生创业,有实体均可享受1万元的补贴。”该孵化园负责人表示,有关单位的驳回并不具备效力,只要有人提出质疑,或是有较真的大学生,他们也会顺水推舟将补贴下发,而其他人则没有这个待遇了。

于是当地做有关大学生创业宣传时,只提及当地政府大力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至于如何鼓励、支持,却没了下文。“大概是精神上支持。”一名正奔驰在创业路上的毕业生拿着手中的宣传单轻笑一声,上面标注的“落实创业政策,激发创业活力”在一些地方看来仍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孵化园创业项目负责人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如何提升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探究
——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负责人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当前高校创业孵化园运行现状研究
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现状分析及建设方案研究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地域分异特点
金属加工~(热加工)原名《机械工人》读者服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