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寒地林区特点推进征兵工作扎实开展

2019-12-06 09:34赵晓利
国防 2019年2期
关键词:寒地红色政策

赵晓利

内容提要:寒地林区大多地处偏远、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经济社会发展与内地差距较大。推进征兵工作顺利开展,应立足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坚持质量标准,注重综合施策。一是要运用红色资源,强化尚武精神;二是要注重政策优待,树立拥军导向;三是要突出精准动员,提升征集质量;四是要严把选拔关口,降低退兵比例。

寒地林区大多地处偏远、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经济社会发展与内地差距较大,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立足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坚持质量标准,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综合施策,不断推进征兵工作创新发展。

一、运用红色资源,强化尚武精神

由于寒地林区人口外流趋势明显,适龄青年严重不足,兵员匮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征兵工作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应立足辖区经济社会特点,坚持用“红色文化”凝聚干部群众强军兴军共识,强化适龄青年参军报国价值认同。

一是挖掘梳理红色资源。寒地林区大多地处边境地域,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尤为丰富。比如,边疆古驿站军事史、抗日战争遗址、《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史、珍宝岛保卫战纪实、东北抗日联军战争史等历史素材,红色底蕴深厚,教育意义深远。要善于挖掘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将其梳理成册,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历史教训、激发爱国之情、强化尚武精神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坚持把红色文化元素嵌入国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嵌入党史教育主题公园、国防教育重点街道、征兵宣传中心广场建设,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将红色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党校教学计划,适时邀请老红军、老八路进行革命传统专题辅导,让广大干部群众在讲传统、忆传统、学传统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使命担当。

三是抓实红色教育活动。积极组织“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学校教学计划、融入学生军事训练、融入课外实践课堂、融入征兵工作宣传;结合建军节、国庆节、“九一八”纪念日等时机,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学校祭扫烈士陵园、寻觅英雄足迹;抓好“百部红色影片进万家”活动,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机,在电视台、影剧院、广场电子屏滚动播放红色经典影片,营造全社会关心国防建设、投身国防实践的浓厚氛围。

二、注重政策优待,树立拥军导向

寒地林区一些地方征兵优待政策支撑力不足,缺乏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和制约了征集高素质兵员工作的开展。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强化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研究出台政策措施,积极破解征兵困局。

一是健全激励政策。要制定必要的经济激励政策,可在上级优待政策基础上,适当增加地区性大学生奖励金,对入伍青年家庭辅以经济补助,增强区域征集优势;协调出台退役士兵安置优待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定向招录公务员;组织退役士兵推荐就业招聘会,努力让广大适龄青年享政治荣誉、得经济实惠、有发展出路、无后顾之忧。

二是完善配套措施。依据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的相关精神,结合寒地林区实际,逐步完善系列配套政策。比如,在研究军民融合发展具体措施办法中,可将以往碎片化、不系统和落实难度大的拥军优属措施纳入其中,积极拓展优抚领域,凝聚军地各级共识,形成推进落实合力;围绕增强军队军人军属的荣誉感自豪感,研究探索“强军兴军”服务工程,建立优待和服务长效机制,使有志青年从预征报名、参军入伍,到退役返乡、回归社会,各个阶段能够自然形成闭合链路。同时,还要在指导创业、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等方面,以政策制度形式加以明确,拿出管用措施办法。

三是强化刚性落实。结合老兵退伍返乡,兵役机关要积极协调当地政府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推荐会、兑现优抚政策协调会,了解掌握政策落实情况和退役军人实际困难,兑现优抚优待承诺,为其提供“一站式服务”。定期组成军地联合检查组,对优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检查,现场督办解决问题,努力化解优抚优待政策落实中的各种矛盾,保证现役军人、退役人员和广大军属合法权益得到落实。要将优抚优待政策纳入社会监察体系,纳入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绩效目标考评,用政策刚性落实取信于兵、取信于民。

三、突出精准动员,提升征集质量

新时代强军兴军生动实践呼唤高素质军事人才,大学生正逐步成为士兵主体。由于寒地林区受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本地高等院校少,使征集高素质兵员工作遭遇较大“瓶颈”。因此,提高大学生征集的数质量,就要采取精准动员征集办法,既坚持打好属地高校学生“保卫战”,又注重打好在外就读学生“攻坚战”。

一是在精准调研上求深入。持续抓好兵役登记工作,坚持把走访调查搞实、家庭情况摸清、登记结论定准,为征兵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协调教育部门,按“大学毕业生、大学在校生、高中应届毕业生和其他”四个层面登记造册,发动专武干部、民兵骨干逐人逐户走访摸排,对适龄青年做到“七清”(分布位置清、家庭情况清、社会关系清、入伍意愿清、个人学历清、遗传病史清、在外活动清),打牢精准征集坚实基础。

二是在精准动员上求深入。结合开展“征兵宣传进高校”活动,对辖区在读大学生、高中应届毕业生,精心讲授强军兴军生动内容、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和军队建设发展前景,引导适龄青年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激发参军报国志向;对在外就读大学生,利用重大节日、寒(暑)假等返乡时机,集中开展征兵政策宣讲活动,进行面对面宣传,帮助适龄青年算清“政治账”“经济账”“成长账”;对往届大学毕业生,主动做到勤联络、勤沟通,及时传递政策信息,使其明白军营是所大学校,年轻人到军营会大有作为、大有发展的道理。

三是在精准服务上求深入。积极畅通绿色通道,落实大学生征集相关优先政策。注重优化信息服务,为每名在外就读大学生邮寄征兵宣传卡,公开征兵咨询电话、网络信箱和微信群,创设自媒体客户端,定期推送大学生征兵信息和参军入伍法规常识,及时解惑答疑。吸纳现役和退役优秀大学生入群进网,与他们点对点、键对键交流,增强宣传感召力亲和力。做好大学生士兵全程跟踪服务,即入伍前帮助大学生应征报名,服役期关心他们成长成才,退役后协助其复学就业,以实际行动让大学生入伍暖心、服役放心、退伍舒心。

四、严把选拔关口,降低退兵比例

围绕寒地林区征兵工作面临的信息相对封闭、适龄青年创业精神不强、地方性疾病多发等诸多矛盾问题,在兵员征集工作中,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屏蔽思想动机隐患。区分入伍想法、婚恋态度、意志品格、法纪素养、性格心理、道德涵养6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调查问卷,深细掌握个体思想情况。科学组织适龄青年役前适应性教育训练,通过看现实表现、观言谈举止、析人生态度,进一步掌握预征对象思想及心理情况。区分入伍思想不坚定、吃苦意识差、法纪意识淡化、婚恋观不成熟、入伍动机不端正等情况,建立预征对象情况档案,启用教育转化和淘汰待定机制,逐个家庭签订依法服兵役承诺书,对转化不明显的坚决淘汰,对反复变化或情况不明的排后待定。

二是把住体格检查关口。兵役机关和卫生健康部门要组织有经验的医疗骨干,梳理地方病及隐性疾病检查工作经验,重点研究和找准对心肺病、气管病、精索静脉曲张、痔疮等寒区高发病症,以及肌肉萎缩、斜颈、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隐性疾病的有效检查办法。严格落实国防部“体格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确定的体检标准,采取全封闭体检,建立和落实集体会诊机制,坚决克服人为因素影响,保证体检公平公正。对于役前训练中出现不正常身体反应的,及时送医院检查,对不合格者,果断作淘汰处理。

三是坚守政考合格红线。在开展新兵政治考核前,应严密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明确培训的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考核合格上岗要求,重点抓好公安、卫生健康、教育等职能部门的业务学习。搞好联合甄别,坚持利用公安违法犯罪和户口查询系统,采取省、市、县三级联查办法,对体检合格青年进行逐一过筛审查,对人户分离的落实外调协查。强化责任追究,对征兵政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无论是否造成后果,都必须区分责任一查到底,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领导责任,强化各级抓好征兵政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从源头上防范退兵问题发生。

猜你喜欢
寒地红色政策
政策
我国唯一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完成改扩建
政策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红色是什么
助企政策
红色在哪里?
政策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