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及发展研究

2019-12-06 09:55周明璐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所在国工业园园区

陈 梦,周明璐

(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一、引言

自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来[1],该倡议获得沿线国家的广泛支持。截至2018年7月,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超过5.5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800亿美元,其中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为所在国经济发展以及我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起到不小的作用。目前相关研究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宏观研究,李嘉楠等认为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经贸合作的新方式,并从对外直接投资角度展开实证分析[2]。二是区域合作研究,学者们主要就中国与非洲[3]、中国与中亚、中国与东盟等国家近年来跨境经贸区发展成就、问题进行探讨[4]。三是案例分析,洪联英等对我国2009年以前成立的第一批和第二批经贸合作区情况进行梳理,并展开案例分析[5]。从范围上看,大部分文献均针对总体跨境经贸合作区发展情况,而针对“一带一路”沿线跨境经贸区研究很少;从内容上看,更多的学者从跨境经贸区总体发展情况进行现状和问题分析,深度对比研究较少,思路较为单一;从方法上看,定性分析居于绝对主导,而对比研究和量化实证则较少。

文章梳理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情况,并以中国—阿曼德杜库姆经济特区等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深度对比政策、区位、产业定位等各方面差异,为后续相关建设及研究提供参考。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现状

(一)境外经贸合作区概述

在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要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国内企业走向国际、提升自身发展水平,更可以吸引企业到所在国投资建厂,进而带动所在国就业和税收,实现共赢。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萌芽于1999年(以海尔—鲁巴工业园建设为标志),于2006年开始迅速发展(表1)。

表1 境外经贸合作区类型

(二)境外经贸合作区现状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企业共在44个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99家,入区企业4364家,累计投资307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4.2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5.8万个。其中,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建设有75个,包括东南亚的越南龙江工业园、中国印度尼西亚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南亚的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欧洲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中国白俄罗斯巨石工业园、非洲的埃及东方工业园等,占比高达75.6%,入区企业超过3 800家,占比超过87%,累计投资255亿美元,占比83%,上缴东道国税费近1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近22万个。

从总体上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为我国加强与所在国的经贸文化往来、为我国更多企业走向国际提供良好契机。经过近年的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入驻园区数量逐年增加、合作类型不断创新、政策配套逐渐到位,不仅为所在国提供诸多工作岗位和改善交通设施,对我国境外投资的拉动作用也非常明显。

三、四个代表性境外经贸合作区案例分析

(一)四个代表性境外经贸区概况

中国—阿曼杜库姆经济区始建于2006年,直至2011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旁,处在亚非洲核心海运航道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区域内设有杜库姆商港,公路交通较为发达,有两条主干道与配套交通连通,并正在建设完善的配套铁路交通。该区最高行政机构为SEZAD,直属阿曼内阁领导,全面负责杜库姆经济区的总体规划及日常运营。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我国国家级经贸合作区,也是柬埔寨最大的经济特区,始建于2006年,由我国红豆集团主导建设实施,是国内首批八个合作区之一。总体规划面积11.13 km2,致力于打造成为柬埔寨的“深圳”、是最具代表性的配套功能齐全的生态化样板园区,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的一个重要的交接点。

泰中罗勇工业园是最早被中国政府认定的 “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2005年7月1日签约成立,总规划面积12km2。园区位于泰国东部海岸罗勇府331号高速公路旁,离首都曼谷和廉差邦深水港较近,周围水陆空交通网络发达,并享受泰国最优惠的第三区政策,被称为泰国的“工业唐人街”,吸引大量中国传统优势产业聚集,规划形成集制造、物流、商贸、生活等多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园区。

中埃苏伊士泰达工业园属于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由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实施运营,园区内涵盖加工制造、技术开发、物流、商贸等相关产业。中埃苏伊士泰达工业园位于苏伊士西北经济区三号地块,合作区起步区规划1.34平方公里,规划扩展区6平方公里。

(二)投资情况对比

杜库姆经贸区因成立时间较短,入驻企业数量相对较少(10家),但融资金额却最高(10亿美元),发展潜力巨大。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因其成立时间相对较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政策环境,吸引最多企业入驻(121家,建区融资1.51亿美元)。苏伊士泰达工业园入区企业已超过70家,吸引总投资额将近10亿美元,起步区投资密度已经超过10亿美元/km2(天津泰达园区为2亿美元/km2),成为埃及每平方公里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地方。老牌经贸区罗勇工业园入驻企业82家,建区融资1.96亿美元。

(三)合作类型与产业情况对比

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充分考虑所在国资源和产业优势,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表2),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取长补短:如杜库姆经济特区因其位于海湾国家,油气资源丰富,故园区内主要以能源行业为主;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则以中国优势纺织服装业合作为主;罗勇工业园更多发展科技机械类产业;苏伊士泰达工业园则以建材和设备加工为主。

表2 合作类型与产业情况对比表

(四)合作区政策对比

1.阿曼德杜库姆经贸合作区政策

杜库姆经贸合作区的优惠政策(表3)主要吸引生产工业为主,提供一站式政府机关服务,为外国企业家投资建设带来便利,设立八个相对独立密切关联的区域:港务区、工业区、物流园区中心、商务区、旅游休闲区、教育与培训中心区、渔业中心区以及新城,周围有发达的海陆空交通系统连接,十分便捷。

2.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政策

当地政府致力于将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建设成为柬埔寨的“深圳”,由当地政府自建工厂并且改善居民环境,吸引员工工作及企业家注入资金、设备生产,省去外国企业家向当地政府申请土地建工厂等麻烦。柬埔寨西哈努克经济特区主要特点是关税减免、当地政府一站式服务政策、最大化提供员工的生活福利和工厂建设(表4),但当地政府并没有关于吸引特殊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所以西哈努克经济特区主要吸引劳动密集型加工工厂,做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等。

3.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政策

前两者大不相同的是,泰中罗勇工业园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属性配套不同的优惠免税政策,所有类型企业均免除机器/原材料进口税(B2类仅免除原材料),享受其他非税收优惠权益,主要差异在于企业所得税减免:其中A1知识型产业免除8年、无上限,A2发展国家基础设施企业、高附加值高科技行业、在泰国少有投资或者没有投资的企业免8年,A3对国家发展有重要意义并且在国内少有投资的高科技行业免5年、无上限,A4技术不如A1、A2先进,能增加国内原材料价值及加强产业链发展的企业免3年。泰中罗勇工业园十分看重先进高科技的技术引入,如汽车和电子产品高科技技术公司可以到该工业园进行海外业务的扩展,使得泰中罗勇工业园成为高科技工业园的摇篮。

表3 阿曼杜库姆经贸合作区政策一览表

表4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相关政策

4.中埃苏伊士泰达工业园政策分析

中埃苏伊士泰达工业园实施模式源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泰达模式”,其政策优惠主要表现在:关税政策方面,在园企业免材料、设备进口税、销售税以及其他一切税费,进口生产或者服务活动所用船舶免征相关税费,实行保税区机制;政府机构方面,建立直属埃及总理特区机构,建设全套政府制定权力机构,设立争议处理中心;投资政策方面,建立企业注册一站式服务,园内企业可直接办理进出口业务。目前,泰达工业园配合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纺织业,中国轻工业产业大量涌入园区,带动所在国经济快速发展。

(五)总结

四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均对我国和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就业等有较大积极影响,各合作区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独特合作模式,尽量结合我国与所在国特色,针对性的进行建设发展。四个合作区均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并提供多种政策优惠,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益处颇多,但建设和合作中也存在诸多共同性问题:

首先,集中设立在发展中国家,合作水平有待提高。目前“一带一路”沿线设立的经贸合作区所在国大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如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埃及等非洲国家,各国政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经贸政策等不确定因素较高,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合作方式多样但过于集中。目前的经贸合作区合作方式多样,包括资源开发型、综合开发型、融资主导型、技术创新型、商贸物流型等多种类型,但资源开发和综合开发型占据主导地位,资源开发型多数设立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以及中亚、东南亚等矿藏或农业资源发达的国家,而商贸物流型和技术创新型等新型合作方式却较少。

第三,园区扎堆、竞争激烈。因目前境外经贸合作区多数建在发展水平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好地吸引所在国优势资源形成扩散效应,不建议综合国力太小的国家及其周边密集设置多个合作区。如中国与俄罗斯成立多个合作区,光农林合作区就有3个,东南亚泰国、柬埔寨、越南都有设立,且越南一国就设立2个合作区,而同为东南亚国家,三国国情、资源、地理区位都很相近,密集设立合作区容易形成恶性竞争。

第四,定位不清、发展缓慢。各园区虽均有自身的定位,但总体来看综合开发型园区较多,商贸物流园区、高新技术产品等专业性园区较少,更多的园区往往定位过高,大量扩建多功能的一体化园区,导致大量园区服务设施的浪费以及精力的分散。

第五,缺乏专业的机构和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地风俗习惯、地理气候、政治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均差异较大,国内企业对其知之甚少,贸然前去投资风险较大,迫切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指导。降低合作建设的不确定风险,也需要大量懂多国语言、了解中国和所在国国情的复合型国际人才参与建设。

(二)政策建议

第一,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境外经贸园区的建设可有效提升我国与各国的经贸往来关系。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全局范围内统筹规划不同区域的园区数量配比关系、重点发展及次重点发展园区关系、高新技术类园区及资源利用类园区配比关系等,以提升园区价值。例如,在东南亚地区可重点发展农业资源开发类、国内过剩产业转移类园区;而中东欧可利用其连接欧亚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资金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

第二,合理定位、精准规划。各境外合作经贸区应结合园区特色、所在国国情及境内实施企业自身主营业务合理定位,避免大而全的笼统定位,在此基础上精准规划园区各区域功能、建设配套设施设备、制定政策法规,针对性的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如杜库姆经贸区可定位阿曼当地油气资源开发,大力引进油气资源开发相关企业和金融配套服务企业进驻。

第三,纵深发展、不断创新。在合理定位基础上,境外经贸合作区应积极开拓创新,在合作方式、制度建设、政策法规等多方面不断创新,推动合作区建设往纵深发展。如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定位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开发不断创新。

第四,设立专业机构、进行综合评价。应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专门指导委员会,在宏观层面上规划、指导与各沿线国家经贸区建设。各合作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更大更广范围内享有独立管理合作区相关事务的权限,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对于各合作区建设情况应设计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综合发展能力考核,避免采用入驻企业数量、吸引投资额等单一考核指标考核造成的不合理情况。

第五,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各经贸合作区应该在政府统一领导和规划基础上,由符合合作区定位的实力雄厚的企业具体组织实施,政府可以在政策、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为合作区顺利建设提供支持,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具体负责合作区建设和实施,引进或培训专业的人才从事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所在国工业园园区
地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
投资建设海外工业园的前期工作探讨
2011年ENR最大200家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中国大陆入围企业(根据来自公司所在国海外项目的设计收入排名)
2010年最大200家国际设计公司(根据来自公司所在国之外海外项目的设计收入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