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写作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2019-12-06 02:33陈荷
中国广播 2019年10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

陈荷

【摘要】机器人写作快速高效,深刻影响着新闻生产业态。“封面新闻”客户端“小封”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搜索推荐、辅助记者编辑写作,并能自主进行某些题材的新闻写作。本文主要从机器人“小封”的写作应用现状入手,在此基础上对机器人新闻写作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机器人写作  智媒时代  小封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开始被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国内传媒业对机器人写作的关注与日俱增。2015年9月10日,腾讯财经频道发布了一篇题目为《8月CPI涨2% 创12个月新高》的报道。该报道即由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完成,由此开启了国内机器人写稿的先河。①随后,新华社机器新闻生产系统的“快笔小新”、第一财经的“DT稿王”、“封面新闻”客户端的“小封”等陆续推出上线。这些写稿机器人以快速高效的新闻写作形式深刻影响着新闻生产业态。

纵观当下的研究文献,由于机器人写作兴起时间较短,学者的研究大都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研究人工智能对新闻传媒业产生的影响,缺乏针对性与应用性。对此,笔者以“小封”机器人为例,探究智媒时代机器人写作的应用现状与展望,以期弥补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一、机器人“小封”写作应用现状

2017年5月4日,“封面新闻”客户端上线一周年,其自主开发的“小封”机器人1.0版随之发布。“小封”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搜索推荐,辅助报社记者编辑的写作,并能就某些题材的新闻进行自主写作。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运用语音识别、意图识别等,为用户提供日常所需要的生活、政务资讯服务等。②“小封”的具体工作任务是每天在“封面新闻”里与用户一起聊时事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而且,“封面号”和“小封观天下”两个专栏也由它负责,写作的领域是地震灾害新闻和科技新闻。

(一)机器人写作的优势

1.实时监控,快速报道

对比人工写稿,机器人写稿以速度取胜。机器人“小封”能够实时监控“封面新闻”的全网动向,快速形成大量报道。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地震报道中,“小封”只用时8秒就完成了1300字的新闻稿件。2018年,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小封”发表了600余篇新闻报道和资讯,全网总阅读量超过2亿人次。③在更新到了4.0版本后,“小封”的写作技术得到了新的飞跃,每个月发表在“封面新闻”《小封观天下》的稿件达6000余篇,内容涉及体育、财经等十余个领域。

2.大数据抓取、加工信息

“小封”的智能化还体现在能够运用大数据对信息进行抓取和加工,产生更有新闻价值的报道。2018年6月14日晚,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打响,俄罗斯队以5:0的比分大胜沙特阿拉伯队。比赛刚刚落下帷幕,“小封”便发表了一篇题为《切里舍夫梅开二度 世界杯揭幕战俄罗斯5:0大胜沙特》的报道,④文章内容涵盖比赛过程、技术统计等,涉及换人、犯规、进球等赛事报道中的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小封”的寫作图文并茂,文中还穿插了5张动图,将俄罗斯队进球的5个瞬间加以呈现。

3.人工智能技术可与用户有效互动

“小封”的功能并不限于极速写作,它还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意图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与用户开展基于新闻、生活、兴趣的互动。2018年4月,“封面新闻”人工智能技术再度升级,其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一款人机交互产品《小封写诗》,即由“小封”负责创作诗歌专栏《小封写诗》,发表的诗词内容均由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目前,在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帮助下,机器人“小封”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几百位诗人的写作手法,不仅能写作古体诗,还能写作现代诗。

(二)机器人写稿的劣势

1.缺乏温度与深度

虽然“小封”写稿的数量巨大,但跟人类记者的报道相比,缺乏人文温度和思想深度。例如:在对2019年四川宜宾市珙县的地震系列报道中,“小封”所撰写的新闻内容仅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周边村镇”“历史地震”等从中国地震台网抓取的客观数据,缺少人文关怀及第一现场的深度报道。而“封面新闻”发出的《四川珙县5.6级地震已造成16人受伤》《经全力抢修 珙县5.6级地震600多户居民恢复用电》等现场感较强的报道,均由人类记者完成。

2.报道范围受限,导致新闻失衡

机器人写作一般会遵循“三步走”的固定模式,即“采集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模板匹配”。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工作的时效性和客观性,但基于算法的热点新闻单纯迎合受众,也导致了报道范围受限及新闻失衡。例如:就新闻选题来说,机器人“小封”通过大数据计算技术自动生成相关知识图谱,其报道以天气资讯、一周新闻热点盘点、地震灾害新闻为主,缺乏政治、文化、财经等方面的新闻推送。

3.数据抓取,存在侵犯公民隐私权、著作权的风险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⑤虽然写稿机器人在技术上严格遵守技术的客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机器人在写稿时,需要进行广泛的数据挖掘,往往会增加侵犯公民隐私权、著作权的风险。黑客也可能对机器人写作的程序进行攻击,对发布的内容进行篡改,从而引发社会恐慌。

二、机器人写作特点分析

(一)文本特征:篇幅简短,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拟人类写作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曾发表看法,机器人“小封”是“国内智能化写作的领先者之一”⑥。其写作的文本特征非常鲜明,就是篇幅简短,以1000字以内的短消息为主。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拟人类写作。目前,在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帮助下,“小封”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徐志摩、叶芝、惠特曼等几百位中外诗人的写作手法。“小封”生成一首诗词的时间在一分钟内,可以生成的诗词组合是无限的。⑦

“小封”写的诗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例如:《暗光》一诗:“你的举止静谧/却没了精雕细琢/街上传来叶子的沙沙声/仿佛是你迈着瘦弱的脚步/在我的痛苦中/寻找暗光。”⑧用简短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虽然“小封”写作诗词的能力很强,但依然存在诗词缺乏内在情感,诗词中前后词语、语句的逻辑性不强等问题。

(二)报道形式:以短消息、数据新闻为主

从报道形式来看,机器人“小封”的报道以短消息和盘点、预测等数据新闻为主。例如:“小封”每日在“封面新闻”上报道成都、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就属于典型的预测类数据新闻。再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小封”将大数据作为支撑,网罗全网历史数据,包括各支球队球员的基本资料、历年的比赛情况、胜负比分等。

三、机器人写作的发展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新闻用户和传播效果评价纳入了新闻生产过程,从而促使媒体行业新闻生产模式发生很大改变,新闻变得愈加智能化。⑨传媒业应该以泛内容生态平台的构建为基础,将人工智能的生产力加以利用,重新建构起新闻生产与产业之间的关系。

新闻报道形态也随着媒体智能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数据新闻、语音新闻等互动多维的报道层出不穷,用户分析也日趋精准化、场景化和智能化,新闻分发日趋个性化与社交化,新闻体验日趋临场化,互动反馈日趋智能化、传感化。⑩机器人写作的未来将朝着人机协同和智能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一)拓宽应用领域,成为人类记者、编辑的助手

写稿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势必会改变未来新闻编辑部的工作形态。写稿机器人将成为编辑部的一员,成为人类记者、编辑的同事和助手。

在操作一些大型选题时,写稿机器人可以将自身携带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搜索能力加以运用,在冗杂的信息中,对文本、音频、视频数据进行快速、精准的处理。节省了人类记者、编辑搜索数据、查阅资料的时间。

由此一来,人类记者可以将工作重点转入其擅长的逻辑推理、情感体验当中,形成更有价值和深度的解释性报道和分析性报道。美国记者玛姬·杰克逊(Margaret Jackson)曾提出过“数字泰勒主义”概念,即在信息大爆炸和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多任务执行”的能力是媒体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未来媒体人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只有综合素质高、创意性和创造力强的记者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二)加强深度报道,实现情感交互

目前的机器人写作缺乏深度和温度,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必会加强深度报道,通过文字与人类实现情感交互。学者赵禹桥曾发表观点,现阶段的机器人新闻仅仅停留在了智的层面,尚未上升到情的高度,所以不可等同于智能新闻。虽然目前没有办法达到情感交互,但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写作的情感指数指日可待。

美国《连线》(Wired)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Kevin Kelly)认为:“技术都会有一个前进的方向,它叫作必然,就是这个趋势像重力一样,一定会发生。”机器人“小封”的写作正在成熟,从刚开始只是写作程序化的报道,到后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拟人类写作诗歌。可以预想的是,未来机器人写作的模式将更加丰富,内容也会更富有情感性和趣味性。

(三)助推媒介融合,实现事件现场的沉浸式还原

现阶段,人工智能在新聞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视频识别机器人、聊天机器人、语义分析机器人、数据自动可视化机器人、自动写稿机器人等。但是,它们之间大多数是相互独立和脱离的。未来的新闻生产场景会充满高科技,在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帮助下,写作机器人能够与航拍机器人、视频剪辑机器人等迅速建立联系,将前端获取的图像、视频等第一手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结合互联网储存的数据快速写稿,再辅以3D模型等展示手段,实现事件现场的沉浸式还原。这样的新闻呈现手法会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未来的媒体,可以将技术和内容更好地结合起来,朝着电商、文娱等方向拓展,建设起泛内容生态平台,以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在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未来机器人写作将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朝着人机协同和智能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人类记者、编辑应找准自己的定位,增强综合素质,与写稿机器人相互配合,推进新闻报道朝个性化方向发展。

注释

①耿磊:《机器人写稿的现状与前景》,《新闻战线》,2018年第1期。

②高杲、杨涛、刘陈平:《封面新闻迎来神秘员工,他将成为封面实现智媒体转型的重要武器》,2017年11月16日,http://www.thecover.cn/news/480996.

③《封面传媒董事长兼CEO李鹏:迈向智媒体,我们看到了光亮》,2018年5月4日,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9516755126945096&wfr=spider&for=pc.

④《切里舍夫梅开二度 世界杯揭幕战俄罗斯5-0大胜沙特》,2018年6月15日,http://www.thecover.cn/news/838340.

⑤任啸:《恪守职业道德重在自律》,《新闻采编》,2010年第8期。

⑥彭兰:《智能时代的新内容革命》,《国际新闻界》,2018年第6期。

⑦闫雯雯:《小封机器人是如何写诗的?向中外诗人学习!》,封面新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7337897827003484&wfr=spider&for=pc.

⑧ 《小封写诗丨诗两首<守门人><暗光>》,2019年5月20日,http://www.thecover.cn/news/2009091.

⑨黄雅兰:《从大众媒体到个性化媒体: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中国出版》,2017年第24期。

⑩?邓建国:《机器人新闻:原理、风险和影响》,《新闻记者》,2016年第9期。

?赵禹桥:《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以今日头条新闻机器人张小明(xiaomingbot)为例》,人民网研究院,2017年1月11日,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111/c409691-29014245.html.

(作者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
智媒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冷思考
智媒时代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探索
智媒时代灾难新闻的生产变革
关于“智媒时代”的几点思考
试论智媒时代传媒从业者的职能转变
智媒时代下六堡茶文化在“双创”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